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鉴古知今>> 野史趣闻

野史趣闻

郑和为何下西洋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05年08月19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信不信由你,所谓的中原板荡、明朝的海禁、清末的维新,根本就是如细胞分裂的自然挣扎,留下的人与离开的人之间,发生了一种既互斥又彼此依恋的互动。郑和的行动好象那一条相连的脐带,完成给养使命之后,一刀剪断母子相连。上历史课,潜移默化的将思维方式移植过来,过去一直以为中原就是我的来源出身,蚩尤就是南蛮异族,我的同学中很多客家人闽南人,也自称中原人,因此深信不疑。到了越南,才发现比我更中原的人,连说话的口音都坚持中原原音,我才明白迁移的过程,其实是保留传统的行动。回到现实,又发现外移才是唯一的出路,忍不住投身于兴继灭绝的寻根探源。
    研究历史第一个必须依据原文、原图。第二就是要有左证,第三是旁证。最近终于拿到由经典杂志策划的『郑和下西洋』座谈会记录。这是由正在撰写『海上丝路』的王文珊小姐提供交换的资料。也是慈济功德会,前不久举办的郑和展览精致内容的一部份。王小姐云南人后裔,和少数民族或者云南回族的渊源,引起她的写作动机和狂热。新版的郑和下西洋书中各学术专家发表的考据,除了历史学家,还包括航海及造船等方面的专门研究学者。当然,任何学术发表要以公众趣味,和一般社会标准认知为发表的润饰,太专业艰涩的内容,效果并不好,其间引发听众的奇想─『仿造一艘郑和宝船』,最令人莞尔深思。果然如专家所言,造一条宝船至少需要二三年,现代仿造加上考据和研究,又要费时数年,除非像铁达尼号的作法一样,从海中挖出一条郑和的沉船,否则仿造工程浩大,依然不具真实价值。据此,『燕王朱隶登基时就已经展开造船的工作。』应该相当合理可靠。
    明史专家朱鸿开宗明义就说︰『郑和是受成祖之命派遣下西洋的,该探讨的是明成组的动机才对。』永乐帝是以篡位得位,为了表示其正统性,不断要表示祥瑞,类似「黄河清」这一类的祥瑞现象,正是明成组所要积极彰显的....,其背后的心态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但在畏惧『功高震主』的时代,尤其是燕王这种希望被虚捧的背景,郑和若是不能满足于燕王的朝贡心理,怎可能一次又一次下西洋。同样的纯以历史角度,作为探源旅游的思维,失之严肃又枯燥,并不能将郑和的功绩做全般性的表现,即使以郑和的下场结局作为思维,也是偏向狭和隘。例如今天沿郑和航路旅游,所经地点城市,也不是当今最繁华或文明的城镇,就以南京宝船厂为例,虽然还保存有一些痕迹供人凭吊,那也需要一番历史解读,但是美好的古代永远是充满时光之距离美,探讨完『真腊』、『占城』、『昆仑奴』、『爪哇』,再也忍不住要发表越南文献所记载的历史,那就是;「究竟燕王为何派遣郑和下西洋?」
    明朝的版图很小,比宋朝还要小一些。北抵长城,东北仅及辽东沈阳一带,南及海南岛,西部除河西走廊不出四川,台湾、高丽都不在版图之内,当时虽已驱逐元朝,毕竟蒙古的四大汗国依然存在于西域,这也是一般认为郑和寻找西方通路的原因,不过,仔细看南方的安南,出了镇南关、谅山就不是中国明朝的版图,这和唐、宋朝的版图有着相当的出入,原来成吉思汗除了两次远征日本失败,忽必烈死在云南?是唯一的记载,其后元世祖继二次征日本失败后,三次征越也失败。宁可从抵抗蒙古的种族扩张,看明朝的历史,而不要以质疑燕王篡位,去设定他的派遣动机,毕竟燕王不能复活。后来明朝因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覆亡,满清一族统治,版图扩大到外蒙、新疆、南海,清末,日本击败帝俄,势力进入东北,侵华战争几乎让中国灭亡,今天日本复兴,越南却因为排华严重落后,如果眼前中国仍再用错误的历史观,恐怕就是另一个不幸的开始。
    以下的辑录也许枯燥乏味,但是可以从中了解越南的历史梗概。占城被越南所灭,因此史料无法齐全,治史的最大挑战,来自有一天真相一定会随着新发现而推翻。所以,不仅是这一章不能省略,就连上一章占城部分,也必须忠于史料。故于此暂且以越史记载做依据。
    河内。古为貉越族发祥地,属貉龙国,雄王时开设交址部,秦辟南海郡统辖交址,因蛟龙出没于渊,另置龙渊县,又以蛟龙编于南北二津,改名龙编县。汉武帝于公元前一一一年并龙编,置为郡县,元封元年(公元前一一○年)简任石戴为交址刺史,治所在龙编,文官施政自此始。西汉末有王莽之乱,交址牧邓让闭境自守,迨光武中兴。建武五年,汉以壬延为九真太守,与锡光敷衍文教,越南由母系生活转为父系社会。汉末刺史朱符侵虐百姓,民众带兵攻州突郡杀朱符,建安六年命张津为交址刺史,八年与中州等建交址为交州。十一年张津为部将区景所杀,荆州牧刘表欲遣零陵令代之。汉帝下诏封士燮为安远将军龙度亭侯领交州刺史,董都南海九郡除珠崖儋耳外之七郡,以侔荆州刘表,江东孙权。建安十二年,孙权大败曹操于赤壁,燮率士壹、士郁、士武(合浦、九真、日南三郡太守)奉承节度,并遣子钦入质。吴王以步骘、薛综分领南海、合浦,吴黄武五年,分交州置广州,吕岱领广州,戴良领交州。士燮本鲁国汶阳人,始祖六世避王莽乱寓交州苍梧广信县,少游学京师事颖川刘子奇,治左氏春秋举孝廉补尚书郎,桓帝时为日南太守,八年迁交址太守。
    晋置交址郡,南朝宋改交州治龙编,隋大业三年罢州复为交址郡。
    唐高宗调露六年(公元六七九年)置安南都护府,统州十二,公元八六六年都护张伯仪、唐将高骈于龙编西北建大罗城,筑堤两千一百二十五丈。唐末,黄巢作乱中原扰攘,洪州巨族曲承裕趁时崛起,继安友权遗缺自称交州节度使,请命于唐,唐昭宗以鞭长莫及,封曲为静海节度使同平章事。南汉于九二三年遣李克正、李进南侵得曲承美安置于图州新会。九三九年吴权驱南汉自称吴王,九六九年,丁部领与父驩州刺史公着敉平动乱,即位建国称大瞿越,开越史纪元。同时宋太祖即位号开宝,七年册封丁部领为交州郡王。公元九七九年,丁皇父子被杜释逆弒,十道将军黎桓趁宋军觊觎之际,效宋太祖以黄袍加身,称大行皇帝自称副王专政,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石守信等良将退休,无力征讨。九八六年册封黎为金紫光禄大夫,黎仿唐制选宿卫,铸天福通宝,且当时印刷术已传越南。子龙铤继位宋帝赐明至忠,铸给交址郡王印,追封黎大行南越王。李朝顺天元年(一○一○年)定都号升龙城,迭以南进占城为训。一○七六年宋神宗以王安石变法,欲求边功启衅,李朝往返议和朝贡,宋赐安南国名,交址王为安南国王待李朝以异礼,终宋之世李朝忠于宋,对金与蒙古未尝假以词色。一八三一年升龙城划为河内省,即今日之河内千年文物,比北京城更为古老之都会。
    读这一段越南历史文献,感触是,中国不断散播的文化,在历史夹缝挣扎中建立的意识,却不能也没有机会彰显,何况是六百年前的郑和。他除了代表中官文化,同时也是回族文化,更是一个海权观念的行动者。至于后人依附称丝绸、瓷器、造纸、印刷、铸币等,是郑和传到越南恐怕错了,而找出郑和的宝船的货物清单?才可以确定他的航行目的。公元一二五七年、宋宝祜五年、元宪宗七年,元将兀良哈台灭大理,降吐番,宋思明土司黄炳挈家属部下千二百人来附。冬十二月,蒙古兵渡云南河口入界,直犯兆江。陈太宗景退次富良江,兀良哈台乘胜入升龙城,见三使者死狱其一,怒而屠城。帝与太子陈晃进兵东步头,兴道王自山西东下夹攻,蒙古海军溃退,归化寨寨主何俸,招集蛮人袭击又大破之。元游骑兵不服水土,志在急遁。一二七三年、宋咸淳九年元至元十年,蒙古占领襄阳,宋人震动,有掣家浮海来附,安置京城外。
    一二八二年、绍宝四年冬十月,元世组命太子脱欢为镇南王,与左丞李恒、先锋乌马儿以兵五十万,声言假道征占城。次年冬十月,元兵压境,八五年一月,元循广西宁明兵至禄州(谅山)兴道王分兵拒阻于丘急岭(谅山岭北岸),二月脱欢纵兵猛攻翼水阵,陈军复大败,沿江十里战船几尽为元兵所获。再陷北宁纵掠东岸各地,获官军见其臂皆刺『杀鞑』二字,脱欢怒尽杀之。脱欢命乌马儿徼调唆都征占城之师北上夹击,盖唆都之出发远在一二八三年,大船二百五十艘,海军号称十万。唆都从乌马儿计议,取水道沿天长海口进驻西结,陈光启得报急蹑元海军后,兴道王命昭文王、昭成王、阮蒯逆之于咸子关,昭文家将赵忠宋军,衣宋衣执弓矢从征,唆都兵见宋戎装皆惊异,以为有宋人助战,气顿挫,唆都军大溃。最后唆都屯军于西结被万箭集中射杀,綒掳五万余。乌马儿驾舟逸脱,李欢收拾遗卒,匿脱欢炮筒中脱走。
    一二八七年,元军大事征调江淮、湖广、江西、云南与海南岛四州黎兵共四十万,船五百艘,万户张文虎运粮七十万石,冬十月出发。白藤江口一战失败,粮米沈海底,文虎还琼州。兴道王插木桩于潮汐间,四百艘战舰中伏覆没白藤江口,乌马儿被擒复被陷溺死,脱欢贬镇扬州。
    根据越史记载,元朝三次征越,都被宋朝联合安南王朝打败,且前后不理会元朝觐见朝贡的招谕,越南因此而独立,迄于明末。所谓的拒不朝贡,始于元朝。至于周观达出使占腊,想必也与越南征服有关。元朝南侵造成民族大迁移,例如大理、南昭移落湄南河建暹逻国,落湄公河建万象、南掌国,宋宗室南迁临安辗转入南雄珠玑巷,变为广肇二帮民,傜族一部份入沱江。一三六八年明太祖统一天下,安南王遣使报聘祝贺,其后沐英征云南,贡象遣僧人道士供兵、粮等。陈朝外戚黎季犁篡位,与子胡汉苍同朝听政,时明建文帝正应付朱隶未暇处理,一四○一年成祖篡位号永乐,胡汉苍遣使往贺登基,成祖遣行人扬渤、赍勒,谕陪臣父老,询以陈嗣有无及汉苍诚假,各以实闻,汉苍复遣使随递陪臣父老结状,如汉苍所称。此后明使往来络绎,有征求者有责问者,汉苍应接不暇疲于奔命。永乐二年秋八月,裨将裴伯耆间关北上燕京,作申包胥之哭秦庭,未几有陈添平者由老挝宣慰使送燕京。永乐三年春二月,越遣黄晦卿为割地使,还明广西边鄙思禄州古楼洞五十九屯,再密令土人鸩杀明所设州官。永乐四年夏四月明送添平回越交纳汉苍,汉苍斩添平。
    这一段叙述,极像是两国间的情报行动,大战一触即发的前奏。
    秋七月调两广江浙荆闽兵八万征越,分两路由广西凭祥、及云南蒙自进兵,抵富良江、洮江会师白鹤江,冬十二月明拔多邦城。永乐五年,明水陆并进,至木凡江对岸下寨,元澄以船三百艘纵击,明两岸夹击追胡军,至奇罗海口大败之,获季犁。六月,明设交州府十七州县置官吏,免租税三年。与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率领舰队抵占城时间恰好相符,安南历史记载燕王水、路进军,与交址夹攻安南后,置为郡县,越史称明属时期。明史被隐晦极多,若当时燕王篡位即开始准备造船,以当时规模,应该以征战为主,出使庞大舰队为辅,或者蹑马可波罗通西方,或者元太祖海禁时已经着手造船,成祖只是竟其功,并且疑惠帝已先发出海,故以东厂宦官追踪而至,但当时既然绕过台湾,就不可能以访惠帝为主,侦察战役才是太监的主要任务。
    至于获得南洋华侨的尊敬,对当时安南国而言其实未必,恐怕一厢情愿而已,所以郑和以访察惠帝下落为名出使,是军事烟幕,离开占城直奔爪哇,再往印度并不违背侦察任务,自然也明白南洋当时无战可打,战争只是蒙古游牧民族的习性。至于满清朝,从来没有打败退据越南的明朝遗臣,只是继承了明朝对南海的主权,却隐讳明朝武功,也是理所当然。清朝期间,明遗臣民义不事满族,并大量殖民南越反清复明,郑成功赶走荷兰人,反攻南京,西贡堤岸市就是当时明人开发的,包括河仙莫氏家族等,华侨遵奉宦者郑和,并成为南洋华侨的精神中心,其来有自,迨孙逸仙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华侨为革命之母,自由思想达于顶点。
    因此,郑和下西洋本为配合陆路征安南,联络占城显然为远交近攻,因军事顺利,再趁战胜余威南下扬威爪哇,毕竟爪哇与占城有着相当的渊源,或者言语相通,风俗习惯相似。另外,据研究昆仑奴,可能就是这些被贩至中国的爪哇人,唐朝设市舶司,就有所谓的千里眼顺风耳,河内外海的云屯洲又是当时海上贸易地,连贯下来隐约可见郑和五过占城,六至爪哇的动机,却置云屯洲贸易地不顾,一直对元朝恭敬有加的占腊不屑一顾,反而往云南人所建的暹逻多次,又像是尽量避开战乱之国,又像是联络南洋华邦。看来燕王初衷是征越南,而后刺探各地,发现南洋许多国家富足多珍奇,郑和又以爪哇多回人,启发朝圣动机,整个行动开始是偶然触发的,第二次即开始有计划的访问南洋,故而始终就是放过台湾不入。从郑和下西洋图可以看出当时所绘航海图,依然是中国绘画的长条型,所有国家都依照直线排列,依旧没有领悟到,连续三个右转回到原点的方位道理吗?看来郑和带回的知识,仅止于各国的存在位置和物产,弥补了西域丝路断绝的困境。
    终明之世,天朝恐怕从朱元章开始,先天上就是一个穷困的,百姓外移的政权,因此更需要输出瓷器、丝绸、黄金,南洋竟成为当时替代丝路的市场,当然在海外与波斯、荷兰商人不期而遇,带回更多西方见闻,使得燕王一次又一次的派遣,增强的徒然只是更专制的集权而已,这与满足燕王篡位的弥补心态相呼应,就是掩饰太平,派一个宦官出使,更令人质疑燕王的心病,而郑和宁可长年滞留海上,恐怕也是乐于逍遥吧!放眼古代,帝王王权普遍,中国并非例外,直到海权兴起,再去回味郑和事迹,若说中国人不如西方人冒险犯难,有失公允,只不过中国一直处在统一的大国,西方传教士带回的讯息,可以直达王室,郑和也有机会直达天听,中国却不像欧洲当时竞争扩展,工业革命又使得西方科技发达,满清一族专制确实不利中国,因而有识志士发为言论起义革命,历史发展又往往不是理想化的,推翻了满清,只助长了军阀气焰,日本侵华又使中国陷入专政迷思,如今新丝路不如网络,网络又不如新思路。
    相信民国初年,北洋军阀不了解沿海边缘的思想,袁世凯才会施行所谓的洪宪帝制,最后弄成羞愤下台。在越南,因为国境狭长,安南不断向南扩张,灭占城、收真腊领土,法属时期,奠边府一役,法人战败,南北越分裂时期,北越骁勇战斗,借道寮国高棉称『胡志明小径』,出湄公河筑地道攻击南越,美国撤退不久解放统一,华侨本就参与其中,中越谅山战争,权力均势被完全改变。越南的国家精神是独立、自由、幸福,多数华人却选择离开越南,越南经济停滞。因此台湾海峡最好不要有战争,否则要不造成台湾独立,要不就引发质变,还要看这个时代背景是否合作。郑和的时代已经结束,就算再有郑和类似的行动,十年吧!也会结束。
    相信在当时,郑和下西洋是王权的延伸,后来明亡后,郑和演变成明朝遗臣的共同象征,和妈祖一样,散播在华侨社会中。研究郑和、妈祖也就像研究『红学』一般,如果说今天电视的历史宫闱剧,如『大宅门』、『西施』、『吕不韦』、『干隆皇帝』代表着保守封建,『郑和』就是自由开放,和『水浒』、『三国』有着等量的齐观价值。至于历史呢?由于知识的传播发达便利,历史会越走越快,以前一百年完成的事,现在十年就完成了,例如满清花一百年三代皇帝统治中国,又花了一百年耽误了帝国,但是日本二十年维新就强盛起来,几乎灭亡中国,中国建设十年,再花了十年打败日本,日本又花了二十年富足起来,台湾也是一样,仅仅二十年改革就成为四小龙之首,仅仅十年又将中国变成贸易大国。中国人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真是一点不错。
    眼前,郑和下西洋六百年后的『海上丝路』概念,必然会取代孙逸仙的南洋革命思想地位。新加坡、香港、西贡、台湾、上海、曼谷形成的东南亚经济圈,代表着亚洲中心时代。香港与广州、上海的经济自由贸易特区竞争模式,也会影响南海诸经济体,台湾唯一的出路是经济国际化,李登辉舍此不图,后继者若是走某组织路线,那么迁中央首都于花莲是最后一条战略,就像日本侵略中国,蒋介石迁都重庆,燕王抗蒙古,必须迁都北京,后来郑和成为南京镇守,七下西洋居功阙伟。
    历史像双面镜子,反观华侨社会,老侨新侨总是有着隔阂,好象外移的原罪似的。反燕王的和后来亡清的明遗臣间,郑和刚好跨在这个时代关键。到反清复明时期,因为步骤不齐,越南也并没有和郑成功一齐行动。后来帮满清攻打台湾的,和明朝郑家的后代之间,又有了隔阂。孙中山推翻满清,和北洋军阀之间,当然有着政治理念的出入,因此说郑和跨在南洋华侨的意识断层,认同与自由之间,那么孙中山代表自由与反动,绝对可以接受。了解越南历史,既了解郑和又认识了孙中山。
    其实每个人都住在地球村里,哪儿也去不了。再不会有第二个郑和,再不会有第二个燕王,郑和为何下西洋
    信不信由你,所谓的中原板荡、明朝的海禁、清末的维新,根本就是如细胞分裂的自然挣扎,留下的人与离开的人之间,发生了一种既互斥又彼此依恋的互动。郑和的行动好象那一条相连的脐带,完成给养使命之后,一刀剪断母子相连。上历史课,潜移默化的将思维方式移植过来,过去一直以为中原就是我的来源出身,蚩尤就是南蛮异族,我的同学中很多客家人闽南人,也自称中原人,因此深信不疑。到了越南,才发现比我更中原的人,连说话的口音都坚持中原原音,我才明白迁移的过程,其实是保留传统的行动。回到现实,又发现外移才是唯一的出路,忍不住投身于兴继灭绝的寻根探源。
    研究历史第一个必须依据原文、原图。第二就是要有左证,第三是旁证。最近终于拿到由经典杂志策划的『郑和下西洋』座谈会记录。这是由正在撰写『海上丝路』的王文珊小姐提供交换的资料。也是慈济功德会,前不久举办的郑和展览精致内容的一部份。王小姐云南人后裔,和少数民族或者云南回族的渊源,引起她的写作动机和狂热。新版的郑和下西洋书中各学术专家发表的考据,除了历史学家,还包括航海及造船等方面的专门研究学者。当然,任何学术发表要以公众趣味,和一般社会标准认知为发表的润饰,太专业艰涩的内容,效果并不好,其间引发听众的奇想─『仿造一艘郑和宝船』,最令人莞尔深思。果然如专家所言,造一条宝船至少需要二三年,现代仿造加上考据和研究,又要费时数年,除非像铁达尼号的作法一样,从海中挖出一条郑和的沉船,否则仿造工程浩大,依然不具真实价值。据此,『燕王朱隶登基时就已经展开造船的工作。』应该相当合理可靠。
    明史专家朱鸿开宗明义就说︰『郑和是受成祖之命派遣下西洋的,该探讨的是明成组的动机才对。』永乐帝是以篡位得位,为了表示其正统性,不断要表示祥瑞,类似「黄河清」这一类的祥瑞现象,正是明成组所要积极彰显的....,其背后的心态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但在畏惧『功高震主』的时代,尤其是燕王这种希望被虚捧的背景,郑和若是不能满足于燕王的朝贡心理,怎可能一次又一次下西洋。同样的纯以历史角度,作为探源旅游的思维,失之严肃又枯燥,并不能将郑和的功绩做全般性的表现,即使以郑和的下场结局作为思维,也是偏向狭和隘。例如今天沿郑和航路旅游,所经地点城市,也不是当今最繁华或文明的城镇,就以南京宝船厂为例,虽然还保存有一些痕迹供人凭吊,那也需要一番历史解读,但是美好的古代永远是充满时光之距离美,探讨完『真腊』、『占城』、『昆仑奴』、『爪哇』,再也忍不住要发表越南文献所记载的历史,那就是;「究竟燕王为何派遣郑和下西洋?」
    明朝的版图很小,比宋朝还要小一些。北抵长城,东北仅及辽东沈阳一带,南及海南岛,西部除河西走廊不出四川,台湾、高丽都不在版图之内,当时虽已驱逐元朝,毕竟蒙古的四大汗国依然存在于西域,这也是一般认为郑和寻找西方通路的原因,不过,仔细看南方的安南,出了镇南关、谅山就不是中国明朝的版图,这和唐、宋朝的版图有着相当的出入,原来成吉思汗除了两次远征日本失败,忽必烈死在云南?是唯一的记载,其后元世祖继二次征日本失败后,三次征越也失败。宁可从抵抗蒙古的种族扩张,看明朝的历史,而不要以质疑燕王篡位,去设定他的派遣动机,毕竟燕王不能复活。后来明朝因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覆亡,满清一族统治,版图扩大到外蒙、新疆、南海,清末,日本击败帝俄,势力进入东北,侵华战争几乎让中国灭亡,今天日本复兴,越南却因为排华严重落后,如果眼前中国仍再用错误的历史观,恐怕就是另一个不幸的开始。
    以下的辑录也许枯燥乏味,但是可以从中了解越南的历史梗概。占城被越南所灭,因此史料无法齐全,治史的最大挑战,来自有一天真相一定会随着新发现而推翻。所以,不仅是这一章不能省略,就连上一章占城部分,也必须忠于史料。故于此暂且以越史记载做依据。
    河内。古为貉越族发祥地,属貉龙国,雄王时开设交址部,秦辟南海郡统辖交址,因蛟龙出没于渊,另置龙渊县,又以蛟龙编于南北二津,改名龙编县。汉武帝于公元前一一一年并龙编,置为郡县,元封元年(公元前一一○年)简任石戴为交址刺史,治所在龙编,文官施政自此始。西汉末有王莽之乱,交址牧邓让闭境自守,迨光武中兴。建武五年,汉以壬延为九真太守,与锡光敷衍文教,越南由母系生活转为父系社会。汉末刺史朱符侵虐百姓,民众带兵攻州突郡杀朱符,建安六年命张津为交址刺史,八年与中州等建交址为交州。十一年张津为部将区景所杀,荆州牧刘表欲遣零陵令代之。汉帝下诏封士燮为安远将军龙度亭侯领交州刺史,董都南海九郡除珠崖儋耳外之七郡,以侔荆州刘表,江东孙权。建安十二年,孙权大败曹操于赤壁,燮率士壹、士郁、士武(合浦、九真、日南三郡太守)奉承节度,并遣子钦入质。吴王以步骘、薛综分领南海、合浦,吴黄武五年,分交州置广州,吕岱领广州,戴良领交州。士燮本鲁国汶阳人,始祖六世避王莽乱寓交州苍梧广信县,少游学京师事颖川刘子奇,治左氏春秋举孝廉补尚书郎,桓帝时为日南太守,八年迁交址太守。
    晋置交址郡,南朝宋改交州治龙编,隋大业三年罢州复为交址郡。
    唐高宗调露六年(公元六七九年)置安南都护府,统州十二,公元八六六年都护张伯仪、唐将高骈于龙编西北建大罗城,筑堤两千一百二十五丈。唐末,黄巢作乱中原扰攘,洪州巨族曲承裕趁时崛起,继安友权遗缺自称交州节度使,请命于唐,唐昭宗以鞭长莫及,封曲为静海节度使同平章事。南汉于九二三年遣李克正、李进南侵得曲承美安置于图州新会。九三九年吴权驱南汉自称吴王,九六九年,丁部领与父驩州刺史公着敉平动乱,即位建国称大瞿越,开越史纪元。同时宋太祖即位号开宝,七年册封丁部领为交州郡王。公元九七九年,丁皇父子被杜释逆弒,十道将军黎桓趁宋军觊觎之际,效宋太祖以黄袍加身,称大行皇帝自称副王专政,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石守信等良将退休,无力征讨。九八六年册封黎为金紫光禄大夫,黎仿唐制选宿卫,铸天福通宝,且当时印刷术已传越南。子龙铤继位宋帝赐明至忠,铸给交址郡王印,追封黎大行南越王。李朝顺天元年(一○一○年)定都号升龙城,迭以南进占城为训。一○七六年宋神宗以王安石变法,欲求边功启衅,李朝往返议和朝贡,宋赐安南国名,交址王为安南国王待李朝以异礼,终宋之世李朝忠于宋,对金与蒙古未尝假以词色。一八三一年升龙城划为河内省,即今日之河内千年文物,比北京城更为古老之都会。
    读这一段越南历史文献,感触是,中国不断散播的文化,在历史夹缝挣扎中建立的意识,却不能也没有机会彰显,何况是六百年前的郑和。他除了代表中官文化,同时也是回族文化,更是一个海权观念的行动者。至于后人依附称丝绸、瓷器、造纸、印刷、铸币等,是郑和传到越南恐怕错了,而找出郑和的宝船的货物清单?才可以确定他的航行目的。公元一二五七年、宋宝祜五年、元宪宗七年,元将兀良哈台灭大理,降吐番,宋思明土司黄炳挈家属部下千二百人来附。冬十二月,蒙古兵渡云南河口入界,直犯兆江。陈太宗景退次富良江,兀良哈台乘胜入升龙城,见三使者死狱其一,怒而屠城。帝与太子陈晃进兵东步头,兴道王自山西东下夹攻,蒙古海军溃退,归化寨寨主何俸,招集蛮人袭击又大破之。元游骑兵不服水土,志在急遁。一二七三年、宋咸淳九年元至元十年,蒙古占领襄阳,宋人震动,有掣家浮海来附,安置京城外。
    一二八二年、绍宝四年冬十月,元世组命太子脱欢为镇南王,与左丞李恒、先锋乌马儿以兵五十万,声言假道征占城。次年冬十月,元兵压境,八五年一月,元循广西宁明兵至禄州(谅山)兴道王分兵拒阻于丘急岭(谅山岭北岸),二月脱欢纵兵猛攻翼水阵,陈军复大败,沿江十里战船几尽为元兵所获。再陷北宁纵掠东岸各地,获官军见其臂皆刺『杀鞑』二字,脱欢怒尽杀之。脱欢命乌马儿徼调唆都征占城之师北上夹击,盖唆都之出发远在一二八三年,大船二百五十艘,海军号称十万。唆都从乌马儿计议,取水道沿天长海口进驻西结,陈光启得报急蹑元海军后,兴道王命昭文王、昭成王、阮蒯逆之于咸子关,昭文家将赵忠宋军,衣宋衣执弓矢从征,唆都兵见宋戎装皆惊异,以为有宋人助战,气顿挫,唆都军大溃。最后唆都屯军于西结被万箭集中射杀,綒掳五万余。乌马儿驾舟逸脱,李欢收拾遗卒,匿脱欢炮筒中脱走。
    一二八七年,元军大事征调江淮、湖广、江西、云南与海南岛四州黎兵共四十万,船五百艘,万户张文虎运粮七十万石,冬十月出发。白藤江口一战失败,粮米沈海底,文虎还琼州。兴道王插木桩于潮汐间,四百艘战舰中伏覆没白藤江口,乌马儿被擒复被陷溺死,脱欢贬镇扬州。
    根据越史记载,元朝三次征越,都被宋朝联合安南王朝打败,且前后不理会元朝觐见朝贡的招谕,越南因此而独立,迄于明末。所谓的拒不朝贡,始于元朝。至于周观达出使占腊,想必也与越南征服有关。元朝南侵造成民族大迁移,例如大理、南昭移落湄南河建暹逻国,落湄公河建万象、南掌国,宋宗室南迁临安辗转入南雄珠玑巷,变为广肇二帮民,傜族一部份入沱江。一三六八年明太祖统一天下,安南王遣使报聘祝贺,其后沐英征云南,贡象遣僧人道士供兵、粮等。陈朝外戚黎季犁篡位,与子胡汉苍同朝听政,时明建文帝正应付朱隶未暇处理,一四○一年成祖篡位号永乐,胡汉苍遣使往贺登基,成祖遣行人扬渤、赍勒,谕陪臣父老,询以陈嗣有无及汉苍诚假,各以实闻,汉苍复遣使随递陪臣父老结状,如汉苍所称。此后明使往来络绎,有征求者有责问者,汉苍应接不暇疲于奔命。永乐二年秋八月,裨将裴伯耆间关北上燕京,作申包胥之哭秦庭,未几有陈添平者由老挝宣慰使送燕京。永乐三年春二月,越遣黄晦卿为割地使,还明广西边鄙思禄州古楼洞五十九屯,再密令土人鸩杀明所设州官。永乐四年夏四月明送添平回越交纳汉苍,汉苍斩添平。
    这一段叙述,极像是两国间的情报行动,大战一触即发的前奏。
    秋七月调两广江浙荆闽兵八万征越,分两路由广西凭祥、及云南蒙自进兵,抵富良江、洮江会师白鹤江,冬十二月明拔多邦城。永乐五年,明水陆并进,至木凡江对岸下寨,元澄以船三百艘纵击,明两岸夹击追胡军,至奇罗海口大败之,获季犁。六月,明设交州府十七州县置官吏,免租税三年。与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率领舰队抵占城时间恰好相符,安南历史记载燕王水、路进军,与交址夹攻安南后,置为郡县,越史称明属时期。明史被隐晦极多,若当时燕王篡位即开始准备造船,以当时规模,应该以征战为主,出使庞大舰队为辅,或者蹑马可波罗通西方,或者元太祖海禁时已经着手造船,成祖只是竟其功,并且疑惠帝已先发出海,故以东厂宦官追踪而至,但当时既然绕过台湾,就不可能以访惠帝为主,侦察战役才是太监的主要任务。
    至于获得南洋华侨的尊敬,对当时安南国而言其实未必,恐怕一厢情愿而已,所以郑和以访察惠帝下落为名出使,是军事烟幕,离开占城直奔爪哇,再往印度并不违背侦察任务,自然也明白南洋当时无战可打,战争只是蒙古游牧民族的习性。至于满清朝,从来没有打败退据越南的明朝遗臣,只是继承了明朝对南海的主权,却隐讳明朝武功,也是理所当然。清朝期间,明遗臣民义不事满族,并大量殖民南越反清复明,郑成功赶走荷兰人,反攻南京,西贡堤岸市就是当时明人开发的,包括河仙莫氏家族等,华侨遵奉宦者郑和,并成为南洋华侨的精神中心,其来有自,迨孙逸仙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华侨为革命之母,自由思想达于顶点。
    因此,郑和下西洋本为配合陆路征安南,联络占城显然为远交近攻,因军事顺利,再趁战胜余威南下扬威爪哇,毕竟爪哇与占城有着相当的渊源,或者言语相通,风俗习惯相似。另外,据研究昆仑奴,可能就是这些被贩至中国的爪哇人,唐朝设市舶司,就有所谓的千里眼顺风耳,河内外海的云屯洲又是当时海上贸易地,连贯下来隐约可见郑和五过占城,六至爪哇的动机,却置云屯洲贸易地不顾,一直对元朝恭敬有加的占腊不屑一顾,反而往云南人所建的暹逻多次,又像是尽量避开战乱之国,又像是联络南洋华邦。看来燕王初衷是征越南,而后刺探各地,发现南洋许多国家富足多珍奇,郑和又以爪哇多回人,启发朝圣动机,整个行动开始是偶然触发的,第二次即开始有计划的访问南洋,故而始终就是放过台湾不入。从郑和下西洋图可以看出当时所绘航海图,依然是中国绘画的长条型,所有国家都依照直线排列,依旧没有领悟到,连续三个右转回到原点的方位道理吗?看来郑和带回的知识,仅止于各国的存在位置和物产,弥补了西域丝路断绝的困境。
    终明之世,天朝恐怕从朱元章开始,先天上就是一个穷困的,百姓外移的政权,因此更需要输出瓷器、丝绸、黄金,南洋竟成为当时替代丝路的市场,当然在海外与波斯、荷兰商人不期而遇,带回更多西方见闻,使得燕王一次又一次的派遣,增强的徒然只是更专制的集权而已,这与满足燕王篡位的弥补心态相呼应,就是掩饰太平,派一个宦官出使,更令人质疑燕王的心病,而郑和宁可长年滞留海上,恐怕也是乐于逍遥吧!放眼古代,帝王王权普遍,中国并非例外,直到海权兴起,再去回味郑和事迹,若说中国人不如西方人冒险犯难,有失公允,只不过中国一直处在统一的大国,西方传教士带回的讯息,可以直达王室,郑和也有机会直达天听,中国却不像欧洲当时竞争扩展,工业革命又使得西方科技发达,满清一族专制确实不利中国,因而有识志士发为言论起义革命,历史发展又往往不是理想化的,推翻了满清,只助长了军阀气焰,日本侵华又使中国陷入专政迷思,如今新丝路不如网络,网络又不如新思路。
    相信民国初年,北洋军阀不了解沿海边缘的思想,袁世凯才会施行所谓的洪宪帝制,最后弄成羞愤下台。在越南,因为国境狭长,安南不断向南扩张,灭占城、收真腊领土,法属时期,奠边府一役,法人战败,南北越分裂时期,北越骁勇战斗,借道寮国高棉称『胡志明小径』,出湄公河筑地道攻击南越,美国撤退不久解放统一,华侨本就参与其中,中越谅山战争,权力均势被完全改变。越南的国家精神是独立、自由、幸福,多数华人却选择离开越南,越南经济停滞。因此台湾海峡最好不要有战争,否则要不造成台湾独立,要不就引发质变,还要看这个时代背景是否合作。郑和的时代已经结束,就算再有郑和类似的行动,十年吧!也会结束。
    相信在当时,郑和下西洋是王权的延伸,后来明亡后,郑和演变成明朝遗臣的共同象征,和妈祖一样,散播在华侨社会中。研究郑和、妈祖也就像研究『红学』一般,如果说今天电视的历史宫闱剧,如『大宅门』、『西施』、『吕不韦』、『干隆皇帝』代表着保守封建,『郑和』就是自由开放,和『水浒』、『三国』有着等量的齐观价值。至于历史呢?由于知识的传播发达便利,历史会越走越快,以前一百年完成的事,现在十年就完成了,例如满清花一百年三代皇帝统治中国,又花了一百年耽误了帝国,但是日本二十年维新就强盛起来,几乎灭亡中国,中国建设十年,再花了十年打败日本,日本又花了二十年富足起来,台湾也是一样,仅仅二十年改革就成为四小龙之首,仅仅十年又将中国变成贸易大国。中国人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真是一点不错。
    眼前,郑和下西洋六百年后的『海上丝路』概念,必然会取代孙逸仙的南洋革命思想地位。新加坡、香港、西贡、台湾、上海、曼谷形成的东南亚经济圈,代表着亚洲中心时代。香港与广州、上海的经济自由贸易特区竞争模式,也会影响南海诸经济体,台湾唯一的出路是经济国际化,李登辉舍此不图,后继者若是走某组织路线,那么迁中央首都于花莲是最后一条战略,就像日本侵略中国,蒋介石迁都重庆,燕王抗蒙古,必须迁都北京,后来郑和成为南京镇守,七下西洋居功阙伟。
    历史像双面镜子,反观华侨社会,老侨新侨总是有着隔阂,好象外移的原罪似的。反燕王的和后来亡清的明遗臣间,郑和刚好跨在这个时代关键。到反清复明时期,因为步骤不齐,越南也并没有和郑成功一齐行动。后来帮满清攻打台湾的,和明朝郑家的后代之间,又有了隔阂。孙中山推翻满清,和北洋军阀之间,当然有着政治理念的出入,因此说郑和跨在南洋华侨的意识断层,认同与自由之间,那么孙中山代表自由与反动,绝对可以接受。了解越南历史,既了解郑和又认识了孙中山。
    其实每个人都住在地球村里,哪儿也去不了。再不会有第二个郑和,再不会有第二个燕王,再不会有第二个毛主席和蒋主席,再不会有选择保守封建或自由开放的纷争,再不会有留洋镀金美梦,终明朝之世,坚持中央极权的思想施行海禁,郑和没有改变的力量,最后引来了满清入关,满清末年依旧是闭关自守,终于弄成丧权辱国,从来不乐观历史,当作历史总是朝错误的方向走,也从不悲观历史,毕竟我还活在历史里。
    再不会有选择保守封建或自由开放的纷争,再不会有留洋镀金美梦,终明朝之世,坚持中央极权的思想施行海禁,郑和没有改变的力量,最后引来了满清入关,满清末年依旧是闭关自守,终于弄成丧权辱国,从来不乐观历史,当作历史总是朝错误的方向走,也从不悲观历史,毕竟我还活在历史里。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