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鉴古知今>> 野史趣闻

野史趣闻

溯往事约略叙女真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05年08月19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在真正进入清史之前,我想有必要把建立清朝的满族人的前身建州女真及其先世大体说一下。
    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族的先世在遥远的古代就和中原地区有密切联系。根据古代文献资料记载,满族的祖先肃慎人,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周武王灭商后,前来祝贺,进贡自制的弓箭。此后肃慎曾多次遣使入贡,周王皆以厚礼相待,并把肃慎进献的箭,分给异姓诸侯,可见当时肃慎人已经和西周王朝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所以,当时西周、春秋时的中原人常说:“肃慎、燕、毫,吾北土也”(《左传》)。
    汉代时,肃慎改称挹娄。南北朝时,挹娄更名勿吉。隋朝时,勿吉又叫靺鞨。自汉至隋前后经过七八百年,在这段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尽管中原王朝时常更迭,肃慎也三易其名,但是满族的先世一直和中原王朝保持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他们遣使入贡,史不绝书,甚至一年进贡两三次,贡者一次多达五百余人。白山黑水出产“赤玉好貂”,是入贡和交易的珍品,在中原地区享有盛名。由于不断地与中原进行交往,输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思想,白山黑水的社会经济也一并发展。
    到了唐朝,满族的先世靺鞨和中原王朝的关系也进入了新的时期。早先,靺鞨内部分为粟末、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白山、黑水七部,黑水靺鞨“最处北方,尤称劲健”,它分布于黑龙江中下游两岸,东至海滨,北至鄂霍次克海。722年(唐玄宗开元十年),唐朝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合处附近,设置勃利州,任命当地靺鞨首领倪属利稽为勃利州刺史,725年,又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黑水军。726年又设立黑水都督府,命靺鞨首领担任都督、刺史等职,并由唐朝中央政府派人前去担任“长史”,直接参予管理地方行政事务。
    靺鞨的粟末部位于其他六部的西南,分布在松花江、辉发河一带,该部首领乞乞仲象,曾被武则天封为震国公,他死后由其子大祚荣统领部众,兼并周围各部。698年(武周圣历元年),大祚荣自建震国,称震国王。705年(唐神龙元年),唐中宗李显派遣侍御史张行岌前去招慰,大祚荣也“遣子入侍”。713年(唐开元元年),唐朝在粟末辖区设置忽汗州,特派鸿胪卿崔忻前往,授大祚荣为忽汗州都督,并册拜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于是大祚荣“去靺鞨号,专称渤海”,这是满族先世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的地方政权。从此,渤海经常派王子或特使入贡述职,唐朝政府也不断派人前往渤海,了解地方情况,册封其国王或官司吏,交往十分频繁。渤海共存229年,传十五王,唐朝派往渤海的正式敕使前后共有十九次,渤海向唐朝贡更多达132次之多。
    显赫一时的唐王朝,在以黄巢为首的农民大起义的烈火中毁灭了,各地的地方势力乘机而起,建立各自的割据政权,于是我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的战火纷飞的混乱时期。居住在东北的契丹族开始兴起,其领袖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向四周扩展。五代时,靺鞨改称女真,渤海国势力日渐衰落,经过数十年的战斗,契丹灭渤海。阿保机在渤海故地建立东丹国,以其子图欲为国王,每年索取“贡布十五万端,马千匹”,遭到渤海遗民的反对,于是“诸部多叛”。契丹人索性把大批渤海遗民迁到临潢、东平,还有一部分人逃往朝鲜,留下的人极少。这次强迫迁徒的结果,造成满族先世靺鞨人经过二百多年辛勤创造的渤海文化,受到毁灭性的大破坏,渤海故地变成一片荒凉的废墟,原居北面的黑水靺鞨部,有些部众开始南迁,到渤海故地重新经营开发。
    辽代,女真人不断起来反抗辽的统治,到了十二世纪,居住在松花江流域原属黑水靺鞨的后裔、生女真的完颜部开始崛起,在杰出领袖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逐渐团结和统一了女真一些部落,其势日盛。1114年,阿骨打兴兵伐辽,大败辽兵,1115年1月,阿骨打称帝,国号大金,定都上京(黑龙江省阿城县),这是满族先世继渤海国之后建立的第二个地方政权。经过十年战争,在1125年灭了辽朝,同年兴兵南下,1127年灭北宋。1141年迫使南宋订立“绍兴和议”,以淮河为宋金界线。金朝为了对付南宋和西夏,把战略重点集中到中原地区,1153年,从上京迁到燕京(北京)。
    虽然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南移了,但是金对留居东北的女真人没有放松管理。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以东,分别设置了蒲与路、合懒路、恤品路、胡里改路。
    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并不断向四周扩展,1213年,蒙古兵分三路进攻金朝,第二年金朝被迫迁都汴京(河南开封),山东、河北、山西等地皆为蒙古占领。蒙古后来在1227年灭西夏,1234年灭金朝,1279年又灭南宋,从此,结束了五代以后宋、辽、夏、金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出现了统一的元王朝。
    元继金统治东北的女真族,并设立辽阳中书省,对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实行有效管辖。元朝对女真采取“设官牧民,随俗而治”的办法,对女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还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明初,女真分为三大部:建州女真分布在牡丹江、绥芬河及长白山一带;海西女真分布在松花江流域;“野人”女真分布在黑龙江和库页岛等地。明继元统治女真地区,采取一系列积极经营开发的措施,使得明王朝与满族先世的关系进一步加强。
    满族便是出自建州女真,它的直系祖先原居住在黑龙江北岸。据清代史籍对满族起源的描述,有三仙女吞食神鸟衔来的果实,生始祖布库里雍顺的传说。
    明代女真建州、海西及“野人”三部之间及其内部,不断发生互相兼并和掠夺的战争,“野人”女真时常侵袭海西和建州,海西与建州为了躲避“野人”女真的侵扰,并加强同辽东及关内的经济关系,有些部族和卫所逐渐向南迁移。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就因不堪忍受“故元遗兵”纳哈出和“野人”女真的掠夺,于1372年(明洪武五年)被迫“挈家流移”,离开故乡,迁到图们江以南、朝鲜境内的庆源一带居住,后来又迁居斡木河(今朝鲜会宁)。
    在建州女真南徙的同时,海西女真也不断南移,形成了海西四部(或称扈伦四部),即:叶赫、辉发、哈达、乌拉。建州和海西的南徙,大体到嘉靖时基本稳定下来了,它们沿着辽东东北边分散聚居,建州三卫分布在抚顺关以东,海西四部散居在开原以北。
    明朝统治者看到海西、建州南移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势力不断增强,感到极大的威胁,为了加强对女真的控制,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使其各自雄长,不相归一”的分而治之、互相牵制的老办法,使女真各部长期陷于分裂、混战不休的状态。万历初女真内部及与明朝之间战争不停,其结果女真进一步分裂,分成许多分散割据小部落。当时女真大体分为四大部,即建州部,包括苏克苏浒河、浑河、完颜、栋鄂;长白部,包括纳殷、珠舍里、鸭绿部;扈伦部,包括叶赫、哈达、辉发、乌拉;东海部,包括窝集、瓦尔喀、库尔哈。
    当时的情况确实是“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互相残杀,甚且骨肉相残,强凌弱,众暴寡”(《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一),建州内部也是“攘夺货财,兄弟交嫉”,相互厮杀。这种分裂割据,互相对立,战乱不息的局势,阻碍和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与发展,给女真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广大女真人都想要从分裂割据、互相仇杀中解脱出来,实现统一安定的局面,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努尔哈赤走上了统一女真各部的道路。
    欲知努尔哈赤如何统一女真各部并建立后金政权,且看下篇分解!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