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鉴古知今>> 野史趣闻

野史趣闻

流星划过夜空之赵孟頫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05年11月30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观宋人画,干;观元人画,湿;观明清画,汪洋恣肆。从宋人笔墨里拧出第一滴水来的人,就是赵孟頫。这位宋太祖的第十一世孙,不仅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汉奸之一,亦是绘画史上最富争议的人物。
    1254年,赵孟頫出生于浙江湖州。此时距宋亡尚22年。在锦绣堆里落生的他,从小就不知什么是贫寒。更何况十四岁的年纪就以父荫做了官。仅由此可以看出:宋不亡才怪呢。
    宋恭宗2年(1276年),蒙古大军和平解放临安城。宋军的残余或降或逃。而此时的赵孟頫选择的是隐居。这一隐就是十年。如果不是伟大的君主忽必烈下令的一次“举逸民”举动。中国历史上说不准又多了一位伯夷。要知道,后人对“遗”与“逸”可是分的很清的。上不得天堂则入地狱。元至元23(1286)年,赵孟頫作为“逸民”首选,被推到了元世祖忽必烈面前。正是风流倜傥的年纪又是赵氏宗室,更加上文采斐然(觐见当日就替忽必烈草诏一书)。怎能不飞黄腾达呢?几年下来,赵孟頫的头衔已经多得不得了了。
    然而贰臣终究是贰臣,对新主子,是人家手里的一个安抚人心的幌子。对故旧,是失节的罪人。尽管他在政治上锐意进取,以天下为己任。并在异族统治者的高压下尽可能地抒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兴学平冤,勤政除弊。但是,永远摆脱不掉的却是终生的汉奸名声。
    既然为社会所不能理解。只能走向另一条永恒的路:在艺术天地中追寻心灵的平静。幸而,高贵的出身优雅的情趣使得他的眼界永远是高人一等。
    毕竟是家养的宠物,命运决定了他的眼光是看不见真山水的。于是“师古人”也成了他唯一的选择。求隐逸而不得,求入世而遭非议。身体内流淌着的贵族血液迫使他把自己的心灵深处变成了象牙之塔。学古人,并且是一学就学到了根子上。二王是他心目中的终极偶像。富贵的教育和正统的传承,使他自然而然地成为鼎革之际的承前启后的一代大宗师。当然,成也富贵败也富贵。秀美到极致的笔墨也使他终脱不开一个“媚”字。可正是他勇敢地把自己淹没在古人之中,才终于产生出不“做”之“做”的“无我之我”。观其书法画作,一笔一字,一点一划俱有古意,不出法度。而整体气象则如新风扑面而来。正是在他的肩膀上,才站起了王蒙、黄公望等大家。而在雍容气度上,八百年来,无一人能出其右。除了清末又一巨匠——溥心畬。
    画归画说归说。学了一辈子古人不逾矩的赵孟頫张口闭口的也是“到处云山是吾师”的。他一生爱画马,并自喻千里马。可就是这么有生气的灵物,在赵的眼里,也是古人的好:君不见,赵氏笔下的所有马,配的鞍全是唐人的。可见其好古之心,亦可知他临摹了多少古画。
    元至元2年(1322)年,大汉奸赵孟頫去世。其一生留下作品颇多,大多是其子赵雍代笔。其妻亦是当时有名的大画家。元帝曾将其一家三口之佳作合裱成册。
    后人对其艺术成就的评价毁誉参半。诋之者多以人废文如“亡国气”、“乏大节不夺之气”等。倒是外国人不知其是民族败类,竟将水星上的一座山以其命名。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