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鉴古知今>> 野史趣闻

野史趣闻

流星划过夜空之董其昌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05年11月30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若以金钱的价值为衡量,那么,古往今来中国最“贵”的画家当非董其昌莫属。1989年,美国佳士德拍出一幅董氏山水画,创下了160万美元的天价。这是中国古代绘画在世界市场上的最高价。
    被傅抱石先生推为“画坛唯一宗匠”的董其昌,上海人。明嘉靖34(1555)年出生。
    圣人自古多磨难,这句话几乎可以放在任何成功人物头上。谁能想到被后世誉为“书圣”的董其昌,在当年考秀才的时候,却是因为书法不佳而被考官由第一名改为第二名呢?越是有才的人越是受不得这种刺激。从此以后,董其昌不仅在书法上下足了工夫,还发疯似的把前朝今世的优秀书法名家学了个遍。并由此有了广求名书名画的习性(当然,同时还养成了一个极其卑鄙的坏毛病:再也见不得别人的字写的比他好了)。
    万历17(1589)年,董其昌得登三甲。先入翰林院,继而任太子太保。仕途上一片光明。然而,他的兴趣似乎从未投注在当官上,或者说是从未想到过当个“好官”。面对当时残酷而激烈的党争,稍有风吹草动,政坛上就找不到他了。在官场上,他不仅会躲避,还更善于保护自己:眼看魏忠贤的生辰日子到了,他大张旗鼓地骑马郊游,“一不留神”把手摔断了。于是乎,为魏阉写寿表的任务就落到“北董南张”的张瑞图同志身上了(后来,张家因此蒙难)。
    沉沉浮浮,他赋闲的时间总是多过在职的时间。但是,这也给了他充裕的时间与精力去从事他真正喜爱的事情:书画与敛财。纵观其一生:在这两样上留下的事迹也是最多。
    由于有钱有势又有时间。董其昌阅遍了历朝历代的佳作。并深得其中三昧。在书法上,他最推崇米芾与杨凝式;若说对米、杨还是有仰望之意的话,对于另一位绝代的大家赵文敏,他则把自己与之相提并论了:“与之互有短长”是他对自己与文敏的比较,亦是对赵孟頫这位大宗师的最高评价。而对当代的如文征明等人,他是早就不放在眼里了。“自信是成功的保证”这句话放在董其昌身上也是一点不错的。正是这种自视极高的眼界,也为董其昌开拓了一个新的广阔天地。
    风雅风流,却丝毫不耽误董其昌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土豪劣绅。明代的大官僚基本上同时是大地主。对土地的强取豪夺,是董其昌人生的另一大嗜好。为此,董氏甚至和海瑞相抗衡过。更有对于书画的热爱而带来的恶癖:每见人家有好的收藏,总是不择手段或骗或抢的据为己有。有时借来一幅古画,还回去时,变成了他自己临摹的赝品。更有甚者:一幅好端端的古人佳作,上半段是真迹,下半截是他的续貂之笔。贪婪的欲望产生的是恶劣的行为。不仅是霸占土地房产,进而是强抢民女,甚至逼死了当地的读书人。终于,万历44(1616)年,上海、青浦等地的民众发起了一次在当时有名的骚乱。愤怒的暴民捣毁了董其昌的宅第,并连同其上千件珍藏付之一炬。后来,董家花了大把银子才平息此事。
    人品是人品,画品是画品。现实中的龌龊下流丝毫不影响董其昌在形而上领域的灿烂与辉煌。一部《画禅室随笔》牢牢地奠定了董其昌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宗主地位。他不仅对前人的历史作出了精辟的总结,尤其是为后来者们提供了最佳的成功之路。
    画坛“南北宗”理论的推出与确立,把“院体”绘画彻底地踢进了冷宫。而以“禅理”论艺,又从此把中国绘画推上了一个玄而又玄的的境地,从他开始,中国绘画的走向越来越窄,“文人画”成了画坛上的唯一表演者。而讲究技法的巨匠(如仇英辈)们的笔墨也再不见踪迹了。十七世纪中叶的中国,由于董其昌的出现,中国绘画在最成熟期得到了最完美的总结,亦宣告了自己衰败期的开始。说董其昌是古今画坛第一人,当不为过。
    他的绘画理论,亦影响了世界。贡布里奇不仅以董“先师古人,后师造化”的理论作为欣赏东方艺术的最佳视角,更以此为自己的形式美学理论增添了注脚。
    所谓“南北宗”论,无非是向内心求画还是向天地求画。说是在谈画,亦可说是在说禅。然而,几百年来,对董氏向来是望其项背,谁又明白其本心呢?当代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老先生说过很残酷的一句话:董其昌的传世作品,好的,多是赝品。
    崇祯9(1636)年,董其昌逝世。82岁的高龄证明了他所说:古董使人祛病延年、文人画使人多寿。
    董其昌为几百年来的后人编织了一个任谁也飞不出去的大金丝笼子。在其中扑腾得最欢的鸟儿有两只:八大山人和苦瓜和尚。然而,飞出笼子的却没有,一只也没有。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