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鉴古知今>> 野史趣闻

野史趣闻

流星划过夜空之晏阳初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05年11月30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茫茫海宇寻同志,
    历尽了风尘,
    结合了同仁。
    共事业,励精神,
    并肩作长城。
    力恶不出己,
    一心为平民,
    奋斗与牺牲。
    务把文盲除尽,
    男男女女,
    老老少少,
    一齐见光明。
    一齐见光明,
    青天无片云。
    愈努力,愈起劲,
    勇往向前程。
    飞渡了黄河,
    踏过了昆仑,
    唤醒旧邦人。
    大家起作新民。
    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
    这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唱遍华北大地的一首《同志歌》。是晏阳初为他的同志们写的。
    晏阳初,1890年10月30日诞生在四川省巴中县。虽然长在诗书之家,却学在教会学校。并在十一岁的时候受洗礼,从此成为基督徒。平等与博爱的思想亦从此在这个东方人的心里扎下了根。
    然而,一生追求平等博爱的晏阳初,在涉世之初便亲历了不公平的遭遇:1913年,二十三岁的晏阳初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香港大学。照例一千六百美元的英皇奖学金应该是属于第一名成绩者,但是,却由于他是中国人而不得。
    毕竟是天将降大任,仁慈的主指引他来到了真正的自由的土地:美国。
    1916年,晏阳初考入了耶鲁大学政治系。
    1918年,晏阳初来到了战火连天的欧洲大陆。说来也是奇怪:生在中国的他,竟然是在离祖国万里之外才真正接触到了最底层的中国民众。一次大战,中国数十万劳工远赴欧陆。在那里,他们是真正的苦力。正是这些同胞的苦难状态,深深刺痛了晏阳初的心。这些中国人不仅愚昧无知更有着使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诸多恶习。晏阳初曾眼见因偷窃英军物品而惨遭毒打的华工,却无脸面去救助。
    落后的祖国,愚昧的同胞。欧洲战场上的所见所闻,使得晏阳初对自己的民族乃至所有弱势的族群进行深刻的反思。
    终于,他对友人说:我找到根源了!我找到这个根源,中国就可以得救。
    晏阳初认为:愚、贫、弱、私是中国人的四大病源。
    晏阳初不仅有理想更有思想,不仅有思想更有行动。在欧陆华工中的“识字班”是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的最早实践。1919年的晏阳初,还不知道这仅仅是他一生伟大事业的开端。他还无法预知他的“识字班”将走回中国再走向世界。
    1919年,近代中国的另一位伟人顾维钧(见流星之十)来到法国参加那个著名的和会。他惊奇地看见一位操着流利的法语与英语的中国绅士混在肮脏的华工营里,一砖一瓦地构筑自己理想的大厦。而当顾维钧真诚地邀请他进入外交界时,他竟以“人各有志”为由谢绝了。
    1921年,华工回国。晏阳初也跟着回来了。他以为:他的理想将在他的祖国实现。
    君子不党。晏阳初要“以爱化敌为友,以仁化苦为乐”。晏阳初一生都与政治无缘,也不和任何党派来往:军阀张学良的钱他不要;国民政府孔祥熙的钱他不要;共产国际鲍罗廷的钱他也不要。晏阳初办教育的资金全部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民和海外侨胞的善举。
    1923年8月26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北京成立。晏阳初任总干事。
    1927年,直隶(今河北省)省定县成了晏阳初在国内的第一个“平民教育”试验区。从此,这个华北小城由于晏阳初而名垂青史。
    那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央政府在南京励精图治;共产党人在南方的崇山峻岭里打家劫舍;大小军阀还在苟且营生。却也有一群走出象牙塔的知识分子聚集在了晏阳初的身边,他们有自己的理想。他们中的很多人日后也是中国教育界的栋梁如:熊佛西(1949年后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孙伏园(1949年后任新闻出版署署长)。
    美国人的爱心,温暖了中国农民的日子。仅1928年一年,晏阳初就从美国募集了五十万美元。
    1929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正式向“平教会”提供援助。晏阳初建立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医院。
    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是平教会的工作纲领。亦是针对愚、贫、弱、私四大病源的对症下药。
    1935年,是晏阳初的事业达到鼎盛的一年:国民政府经过近十年的苦心经营也出现了政治清明的景象。湖南省主席何键、四川省主席刘湘、贵州省主席吴鼎昌纷纷兴办所谓“实验县”。晏阳初一时间成了模范人物。
    1937年,在定县飘扬了十年的“平”字旗由于日本人的进军而倒下。但是,晏阳初没有倒下,他的同志们没有倒下。
    1940年,重庆乡村建设学院成立。晏阳初任院长。
    1942年,创办抗日军人家属工厂。
    1943年,美国人评选出“对时代作出革命性贡献”的当代十大伟人。晏阳初、爱因思坦、杜威、迪斯尼名列其中。
    晏阳初一生视美国人为中国人民的最好朋友。而美国人民也对这个中国人民的好儿子给予了极大的善意。1947年,美国国会竟破天荒地通过了一项以中国人命名的“晏阳初法案”。法案的内容便是用美国人民的财力支持中国的乡村建设。晏阳初终生不忘杜鲁门总统对他说的话:中国人倘若还有一天没有知识,中国是不会安宁的。
    1948年,晏阳初从美国回国。成立“中美乡村复兴联合委员会”。晏阳初的好梦终于开始了。他尚不知离好梦破灭的日子亦不远了。
    1949年11月23日,离重庆沦陷还有一周的时间。晏阳初离开重庆前往美国。他的美梦他的理想在大陆彻底破灭了。然而,他却把他那执着的爱带到了世界上的每一个穷困地区。他由中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变成了世界著名平民教育家。
    1950年,重庆乡村教育学院被定性为反动学校。大部教职员工从此被打入另册。晏阳初先生幼子更是于文革中罹难。
    而50年代以后的晏阳初却依旧孜孜不倦的在世界各地继续着自己的事业。
    1952年,晏阳出到印度办平民教育并在印度农村推广“减租减息”运动。
    1955年,被美国《展望》杂志评选为:当代世界最重要百名人物之一。
    1960年,在菲律宾创办国际乡村改造学院。
    60年代后,奔走与泰国、菲律宾、巴西、危地马拉等第三世界国家。继续致力于平民教育事业。
    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为晏阳初颁发“终止饥饿终生成就奖”。
    1990年,晏阳初在美国纽约去世。终年一百岁。
    智者之勇,仁者之爱。晏阳初一身兼备。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