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鉴古知今>> 野史趣闻

野史趣闻

流星划过夜空之丁韪良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05年11月30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一百五十年前,一个美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传递神的福音。但是,连他自己也没料到的是:他却为中国人民带来了两样最宝贵的东西。他为中国人和平地打开了和世界沟通的第一扇窗口:翻译《万国公法》;他为中国带来了现代西方教育:他是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的首任校长。
    他就是丁韪良。
    丁韪良,1827年出生于美国印地安那州的一个牧师家庭。命中注定,他一生的使命就是传播神的福音。
    1850年,丁韪良被派往中国。当他在宁波一上岸。他就认定:这片伟大的土地将是他终身的讲坛。而他的所作所为也使中国的教友们对他刮目相看:他不和教士们住在一起却和中国百姓们生活在一堆儿。他的家门是昼夜开敞的,他的妻子则成了中国妇女的闺中密友。
    1858年,他首次卷入了中国的政治生活。是年,由于清政府的背信弃义直接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随即一败涂地。作为翻译人员,丁韪良全过程的直接参与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目睹了这个古老的帝国由于无知而带来的灾难。丁韪良决心为这个国家为她的人民做些什么。
    1863年,丁韪良开始着手翻译美国人惠顿的《万国公法》(即《国际法原理》)。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没有任何人指示我做这件事。但是我毫不怀疑这可以让这个无神论的政府和人民承认上帝及其永恒的正义。
    然而,对于他的举动,却同时招致西方人与中国人的反对。法国公使公然叫嚣:那个让中国人知道我们秘密的人是谁?应该绞死他!中国人则以为:这个夷人想当大清的官儿!
    独具慧眼的人是恭亲王。这位被满大人们讥笑为“鬼子六”的皇亲贵族却是当时最明白的人之一。他是当时满朝文武中,仅有的几位知道同外国人讲理并相信外国人也讲理的人之一(另外的人有:郭嵩焘同学)。
    18**年,《万国公法》由恭亲王拨专款付印出版。在这本书中,中国人见到了这样一些字眼:权利、主权、人权、自由、民主等等.当然,那时候的中国人还不能理解这些词在这里的真正意义,更不知道要为这些字样付出何等的代价。
    1865年,《万国公法》在日本出版。不到一年间就再版数次。而几十年后,当“民主”“自由”等词汇又从日本流传回中国时,日本已经是世界强国之一了。
    1869年,丁韪良辞去长老会的教职。受清廷三品文官衔任同文馆总教席。他真的成了大清国的官员了。从此,这位操着熟练的中国官话并时不时夹杂些宁波方言的美国人,成了清廷上下很多人的朋友。因为,他不仅懂得发电报玩毛瑟枪还更熟知四书五经。他在这一职务上竟一干就是二十五年。
    1898年,在李鸿章推荐下,光绪皇帝授丁韪良二品顶带衔。任京师大学堂首任总教席。
    1898年12月31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当着全体中外来宾的面,丁韪良向中国的圣人----孔子脱帽行鞠躬礼。这时候的丁韪良在不少西方人眼里,是神的叛徒。
    1900年,是中国外交史上最不光彩的一年。政府勾结愚民对外国人大开杀戒。丁韪良对这个他曾深爱过的民族彻底失望了。他在最危险的环境里,为保护自己的神圣事业作了最后一次努力:他冒死拜访了慈禧太后的宠臣荣禄。请他无论如何保住京师大学堂。出了荣府,这位七十三岁的老人毅然拿起了毛瑟枪走进英国大使馆。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克北京。而此时,端着毛瑟枪的丁韪良,则变成了直接的抢劫者。他在《围城记》中坦承:我也参与了抢劫。
    1901年,丁韪良建议美国政府向中国要求割让海南岛。
    1902年,清廷颁令恢复京师大学堂。
    1909年,用庚子赔款建立的清华大学成立。
    1916年12月17日,丁韪良在北京去世。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