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鉴古知今>> 野史趣闻

野史趣闻

蒙古鸡和两大枭雄

繁体中文】  作者:爱翻的船   发布:2006年03月21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民国时期,一个大人物来到山西五台县河边村,看望另一个大人物,来的人姓蒋名介石,被看的人姓阎名锡山。一个字中正,一个字百川。都是想当当的人物,当时人们喜欢用巨头称呼他们,所谓巨头者,无非是能够呼风唤雨、影响时局之人。
    两人见面,表面都是客客气气,一个叫委员长,这是尊敬,一个叫百川兄,这是客气。蒋似乎忘记了刚刚在两三年前,两个人还指着鼻子对骂,一个骂对方独夫,另一个骂对方国贼的历史。可中国的政治就是这样,“桥来桥上走,脚踢脚下过。”蒋见了阎的父亲居然行大礼,口称伯父,真可谓是云雨翻覆,变化无常。我常常奇怪,他们见面怎么能笑得出来,这想必就是他们的过人之处,心里恨不得把对方活剥了,嘴上还要称兄道弟。
    客套过,转眼就到吃饭的时间了,中国政治家吃饭,名堂多了,能吃出来的名堂也很多。可这次居然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到了吃饭的时间,老阎居然没上饭。蒋介石饿了,可又不好说什么,毕竟自己是客人,而且不知道对方葫芦里卖得什么药,只好等着,两个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等到了下午,蒋介石实在忍不住了就问:“咱们吃点什么啊?”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阎锡山居然回答:“蒙不饥!”蒙是方言,普通话讲是我的意思,不饥就是不饿。更绝的还在后头,蒋介石居然听错了,也许是故意听错了,这就不得而知了,反正他当时的表情是十分欣喜:“好啊好啊,蒙古鸡,我还没吃过啊!快点,快点。”阎锡山无奈,只得做了一只又瘦又小的鸡给蒋充饥。
    这个笑话流行于民间,自然不是真的,真实的情况是,阎锡山请蒋介石吃饭,吃得不是山珍海味,而是五台家乡菜,很丰富,很周到。这个故事被用来讽刺阎锡山小器,这倒很能说明阎锡山的性格,守太原时,阎锡山要犒劳三军,拨了点钱。下属说:几十万大军,这点钱怎么够用。阎锡山不得已又加了点。下属为难道,我劝你还是别犒劳了。阎锡山无奈又增加了点,脸上流露的却是一副痛苦表情。山西文史资料上,出于政治需要丑化阎的很多,这只是一个小例子。
    蒋为什么要来看阎呢?为什么要在阎家吃饭呢?如果阎就是那么一个抠门小气的军阀,蒋还有必要那么担心吗?阎锡山见过袁世凯,见了只后,汗流不止,袁世凯大笑,对这个辛亥革命出身的,非北洋派的军阀也就放心了,于是就容忍他在自己的腹心掌握兵权。北洋军阀混战时,惟有阎锡山能够置身事外,到了各派都打得精疲力竭时,才跑出来收拾残局,结果河北、平津都成了他的地盘。中原大战前,阎锡山扣冯玉祥,一方面用冯的西北军来要挟蒋介石,另一方面用蒋介石来压迫西北军,那手段之高,恐怕同是枭雄的蒋介石也不得不服。
    所以当阎锡山复出时,蒋介石才如此不安,才亲自到阎锡山家,品尝了这顿饭。
    可蒋是过虑了,民国人物,各有春秋,阎锡山每一步都算得很准,可是太工于心计,所以才缺少一往无前,问鼎天下、逐鹿中原的雄才大略。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