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鉴古知今>> 野史趣闻

野史趣闻

郑和下西洋─五过占城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06年09月03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四海总图」令人怀疑中国人早已知道地球是圆的。最近台湾的慈济,曾经开过郑和下西洋展览,武汉也有记者专程循和路重走。香港中医师陈存仁,和许多郑和迷一样,苦心收集考证郑和下西洋的典故,发表于报章广召回响,如同红学的研究一般,过一段时间就被拿出来讨论。其中恰好注意到一祯「四海总图」,虽没有详细介绍来源,内容也类一般古人手绘简图,各国面积比例皆不成比例,但图面却完整呈现出圆形地球,难不成当时中国人已知地球是圆的?这令我既讶异又感到疑惑。难怪一个云南出身,北方成长的郑和,可以第一次出航就直往印度而还。
    如果为了抗倭寇,大可效元朝远征日本,竟连隋朝就已登陆的台湾也不理会,永乐三年(一九○五)离开福州第一站就到达占城,即使证据不足以支持联想,也必与越南历史有关吧。占城所以处在这么关键位置,若是仍然不加以考证,那么整个航程就太多空白了。中国历来边患在北方的内地,战国始修长城,迄于明清朝代围场秋狩,却不料殖民帝国来自东南沿海,清末丧权辱国造成一百多年的民族屈辱,也让大中国的思维转向海洋。到今天美国、日本对台湾的牵制,影响实在太深远,郑和虽没有到过台湾,但越南的历史与郑和有绝对关系,以至于后来的郑成功赶走荷兰人,蒋介石收复台湾,那么郑和南海的考据有了新的意义,而不仅是依股郑和热而已。郑和七下西洋,燕王的动机,由于明史的记载不详尽,有众多说法﹔
    一、宣扬国威,取得承认。
    二、搜索宝物。
    三、寻找惠帝下落。
    四、驱逐海寇。
    五、军事同盟以抗帖木儿帝国。
    六、示中国富强,使诸国尽来朝贡。
    依我看都是猜测附会。
    以统计资料显示郑和船队的规模(27000人),及舰队组成来看,宝船以外战船、坐船、马船、粮船合计数百至千艘,动机可能很单纯,就是远征行动,而这种规模的舰队,没有二、三年积极准备,不可能成行。首航在永乐三年,等于是成祖一登基就准备远征,史籍记载五到占。且第一次就远达古里国(今印度西岸),因此也难以确定动机。最有可能的就是马可波罗游记中,已经记载交址国的繁荣贸易,显然当时已有西方人循贸易线抵达中国,加上明朝倭寇骚扰东南沿海,通使海上国家或另辟被帖木儿阻断的陆上丝路,才是综合的动机。除了越南与中国的历史关系,未来探讨,首先要了解越南中部的占城。
    据越南文献,北越、占城与中原关系,肇始于唐虞之世。金履祥纲目前篇﹔「唐尧戊申五载越裳氏来朝献神龟。」裳者。如衣之长扬也,垂于边际。迄今越南国服称为「袄庌」,似旗袍又高衩齐腰,如同长衫行走飘然,内穿长裤,女或着短裤,干季时质料轻薄着若影若现,未婚女学生一律白衫白裤,美若天仙。史记﹔「周城王辛卯六年,交址南有越裳氏,重三译而来献白雉,....」。中古史所称有﹔九真、九德、日南、比景、象郡、爱、欢、演、荡、顺、化州,俱其地域。
    读到此处,真怀疑自古自动来朝贡的交址及南洋诸国,还需要宣扬国威吗?说到南洋通史,元朝周观达的「真腊风土志」已然成行,元朝用明的水军征日本,数十万的大军规模又远大于郑和,航路已不成问题,珍奇异宝自动来献,又何必出动远征军征服?怕进贡的人太辛苦,干脆自己来领回去?简直笑话。况且第一次就掳获巨港海盗陈祖义返航,陈祖义分明是流军或海盗。综观郑和奔波劳苦七下西洋,只是证明当时中国亟需要外汇的输入,或者说为瓷器蚕丝找寻市场,再者就是开发贸易航路,但此举反而令海外华侨得以振奋向心,至华侨心生感念之余,将郑和与妈祖并称神明。综此以上,郑和的七次航行,是历史时势发展潮流,又是一种陆权转向海权发展的奋斗历程。
    『越绝书』记载,占婆国为古之「胡孙」,王号俱冠以范姓。范氏为晋国大夫范士会之后,范蠡、范增俱战国时经纶奇才,范蠡居楚称范伯,居陶称陶朱公,师事计然,因文种荐引入越助越王勾践复国。第一世纪末,占婆(爪哇)人由爪哇北移,公元一零二年,东汉和帝永元十四年,范熊、范逸御占婆人占领象郡迤南壤,建立林邑王国,范文造宫室城池。东汉末,范白虎名防遏(即范蠡之后),佐三国吴王孙权开国,镇守藤州。范佛王时奉婆罗门教自称梵大王,世为交州之患,位置约就在交州以南的越裳国境。六朝历代讨伐拓边曾建阇盘城,范后世朝贡中国。唐贞观中,范文龙被弒,更号环王国。唐初置林州景州,曾没于林邑,唐宪宗元和四年林邑为张舟所灭,南徙建占城国。宋代名占城,一三○六年越陈朝英宗以玄真公主嫁占主制旻,而收以乌州(广治)、哩州(承天)为聘礼,改名为顺化州。迄于明朝置新平顺化二府,一六五二年降于阮越,今越南名顺化。古都顺化的由来大抵如是,从明史记载中,也可了解交趾和占城彼此相争不断,今天参访顺化,游客可见顺化宫殿建筑,受中国典章制度影响的程度。
    节录明史记载于后,供公众比对真相。
    占城居南海中,自琼州航海顺风一昼夜可至,自福州西南行十昼夜可至,即周越裳地。秦为林邑,汉为象林县。后汉末,区连据其地,始称林邑王。自晋至隋仍之。唐时,或称占不劳,或称占婆,其王所居曰占城。至德后,改国号曰环。迄周、宋,遂以占城为号,朝贡不替。元世祖恶其阻命,大举兵击破之,亦不能定。晋代石崇使客航海,经营海外贸易致富,所谓珍宝奇异,毒冒(玳瑁)、翠羽、犀角、象牙、沉香、珊瑚、香料等是也,以交址(交州)、广州为集散中心,唐宋置市舶司管理舟舶通商事务。而交州最初之海外市场曰云屯州,由葫芦岛、棋盘岛等岛群构成,开埠远早在十一世纪,至一一四九年以爪哇、暹罗、钦、廉、交、广诸商客云集海东,乃于海岛设云屯庄俾益税收,繁荣直至十六世纪末,明总兵邓钟所绘「交州图说」记载其地。
    朱元璋杀功臣,以及明朝的专制是有名的,明太祖为了家天下,也为免诸王相争,分封王子到各地为王,却想不到死后惠帝才即位不久,齐泰、王子澄就献计压制各王,燕王以靖难之名叛变即位号永乐,惠帝生死不明。虽然当时西域被帖木儿王国阻断已久,南洋诸国并没有因此间断朝贡,海上贸易正当鼎盛,也引起海盗的觊觎,郑和的出使经济大于政治,同时明朝已经派遣大军由陆路南下交趾了。
    明史﹔六年,郑和使其国。王遣其孙舍杨该贡象及方物谢恩。十年,其贡使乞冠带,予之。复命郑和使其国。费信的「星槎胜揽」记载的是第三次抵占城,严从简「殊州咨录」记载与明史又有差,但均不详尽。以明朝这样的大国和出征规模,却是轻描淡写的可怜,就算满清兴文字狱造成,那么礼失之求诸野﹔越南文献记载的,却是胡汉仓父子效燕王篡安南陈朝,陈渴真靖难反被害,裴伯耆于永乐二年北上燕京,欲效申包胥之哭,明朝干预并未戮胡,反而郡县其地,置三司、十七府、十二卫,越南历史称「明属时期」。恐怕燕王施行的是远交近攻策略,而后朝或不明经略之道,或隐晦其事。所谓尊王攘夷,兴灭继绝,越南史官哀
    叹。这就是为何越南正史不曾记载郑和功绩的原因,反而在泰国、马六甲、爪哇等地供奉郑和的庙宇较多,明朝扶植的占城,被后来反清复明的越南消灭,当然郑和的事迹也一齐消失。南越自今西贡以南,迄十七世纪阮朝福源始开发。阮朝以前地属真腊为地广人稀地带,沿海多为沼泽低洼地,尤其九龙江下游年年泛滥成灾,浸水中三月,虽然土质属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却因土质关系酸度极高,开发不易,居民依赖雨水过活。沿岸虾蟹贝类丰富,当十五世纪郑和下西洋时期,还没有集中的人口城市与建设,应属热带雨林茂密森林地,林中河泽纵横蟒鳄蜥蜴众多,不似今日良田运河,丛莽中若无指引有进无出,郑和必须择良港而停驻,归仁以南少有湾澳,占城却是一个适当的中继站。
    详察越南文献记载,安南招纳宋朝流亡三拒元兵,开始越北境的历史,元朝根本没打到占城,占城反元都来不及。满清入关越南又再度结合明朝军民,甚至籍明人之助开疆辟土,直至法人强迫脱离中国保护为止,四九年大陆解放,前往南越开垦人口暴增,却卷入南北内战,越南解放后排华,流亡二百万人,不仅文献流失,华侨之精神尹于胡底,正企盼着第二个郑和出现,而不是另一个燕王,看郑和七下西洋少发动战争征服,显然也不是军事的目地。初到南越,见越南人悬挂国旗的方式,是在直立的旗竿上绑一根斜竿,再在斜竿上挂旗,使国旗约成三十度倾斜,一直感觉有些别致而已,近来看见郑和的旗帜也是这样悬挂方式的图稿,恍然大悟这就是明朝以来的传统悬旗方式,越南只是保存下来,湘巴佬真是个乡巴佬。
    在寄寓的宿舍对岸桥边,有一间木船厂,每次经过我都会停驻观察一番,一般河船用木造手工不算希奇,海船都是整根铁木加工当龙骨,四周的船板和隔板接合不用一根钉,板材竖直站立自然曝晒后,形成弯曲弧度,再涂以柏油胶漆保护,约两个月完成一艘,简直就像艺术作品。完成三十多米长的木船,再用推土机推进河里下水,可惜已经没有桅帆和木舵。以这样造型的船只,外行人也看的出来行驶速度不及西洋帆船,据说郑和宝船大上西洋帆船好几倍,但是根据西方造帆船数百年的记载,十七八世纪间,西洋帆船发展随着新航路不断改良创新,才创造出大发现时代,当时郑和的船舰是否随之改良不得而知,若仅是缅怀纪念,发思古幽情,不知积极奋发,还是不要研究一点皮毛丢祖先的脸才好。
    西贡市区道路两旁,有很多高达五层楼的大树,又梃又直,离开市区反而少之又少,在坚江这个造船厂的木材就是这种树木,一直听不懂越人的名称,同事告诉我是一种檀木,却又不像紫檀。某次到人委会开会,庭院中成片树林都是这种高壮大树,种子落地长出小苗,一时兴起向园丁工友讨了十几棵高苗,翻译转达工友热忱,我给他一点意思,他答应帮我收集更多。我转交给育苗技师鉴定后培养,技师兴奋极了直问我哪来的,我回答买来的。他满脸问号,逼问我价钱﹔我不敢说出来处,因为当地保护这种树木严格管制,一般是从柬埔寨走私进口,我答应他以后再设法送他,条件是帮我种在我指定的地方,其实我心里已经有底了。
    某次低潮期,船工在运河行使却撞坏了船底报修,我追问原因地点,他战战竞竞的指出详细经过,我依线索找到地点,原来有一棵大树根桩沉在运河中央,因为退潮水浅触及船底,我决定以两部推土机沿河岸用钢索拖出来,再用强力加压水冲刷,露出泥泞下的木质,已经完全石化深黑,这种木材的耐水性比印象中的白千层更好,更耐酸水侵蚀,也证明数百年前,后江以南是原始森林区不错,沿海椰林和红树林长至海水中,在整个越南海岸真如周观达所
    形容的,座舱中看不见岸边。
    郑和到过的地方,另一个痕迹是妈祖天后宫。金门与马祖两岛我都到过,服兵役关系,我驻在马祖南竿岛近两年,马祖扼闽江口险要代号就叫长乐,天后宫就在马港登岸不远处,福澳参加广州革命烈士和举人不少,据说古时经常有海盗。金门老城在料罗湾内,历代外移侨民很多,小金门对岸就是厦门鼓浪屿,烧饼歌就提到过金门。
    附载录一首歌谣于下﹔
    灵山大佛常挂云,打锣打鼓放彩船,驶到赤坎转针位,前去见山是昆仑,昆仑山头实在高,好风驶去亦是过,过去彭亨我不宿,开门见山是苎盘,苎盘山头是宝光,东西二竹都齐全,罗汉二屿有一浅,白礁过了龙牙门。即去南番及西洋,娘子后头烧好香,娘子烧香下头拜,好风愿送到西洋。即去南番到彭亨,贩卜玳瑁及龟筒,好个开梳乞娘插,怯个开梳卖别人。新作宝舟新又新,新打碇索如龙根,新作碇齿如龙牙,拋在澳港值千金。
    正史以外,暂话歌谣传说。「星槎胜揽」记载灵山与占城山相连,西人菲力谓今之迦南港,格兰威尼称加里山,十八世纪越地图有瞿蒙山。赤崁是指台南安平,武备志绘图与佛山相对。越中高地也有昆仑山,彭亨苎盘不确定,武备志老图上彭亨像爪哇,苎盘则是沿越南沿海岛屿,罗汉屿应是昆仑岛,龙牙山是今新加坡附近,玳瑁梳子在南洋非常普遍,连乞娘小贩都使用,在新加坡换船修补然后继续西行也是合理,这些地方全有妈祖庙,看来当年随郑和远航的官兵,还是充满着对海的敬畏。
    郑和虽然七次出航,航程足够绕地球数圈,带回的知识物种足够中国富强百年,移出的人口减轻中国极大负担,殖民华侨至今也繁衍上亿,历代汇回侨汇无法统计,假设以发现殖民地的眼光看,中国应该是世界首强才对。从另外一个角度审思,假如中国先发现美洲大陆又怎样?诺大的南洋都没有经略开发,可能远去美洲开发吗?连近在对岸的台湾都拱手让荷兰人占据过,满清又割让台湾给日本,日本以台湾作基地,征服南洋中南半岛,光是骂日本帝国主义有何用?恐怕中国文化思维固然如此吧?至于郑和是否到过台湾,据我所知「没听过」。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