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鉴古知今>> 野史趣闻

野史趣闻

“南宋史研究空白有望填补”说不实

繁体中文】  作者:王曾瑜   发布:2007年01月21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读上海《社会科学报》2006年3月2日第六版通栏标题为“南宋史研究空白有望填补”,不免惊诧。因为大致自近代宋史研究开创后的八十年间,南宋史的政治、军事、经济、教科文等诸方面一直在从事研究,当然,研究有深有浅,深的也可以继续深入。但“空白”之说,“冷学科”之说就太不实事求是了。人们如果有兴趣,看一下笔者在《历史研究》1997年第4期《宋史研究的回顾和展望》,至于朱瑞熙先生近著《宋史研究》,其论述更详尽得多,何以来的“空白”和“冷学科”?此说只能是虚假广告,制造虚假轰动效应的语言,而不应是准确新闻报道的语言,不应是内行学者的语言。
    中华古史太长,治古史必须从断代史入门,才有深入的可能。但治断代史有其缺陷,如果不能适时地处理通与专的关系,点与面的关系,就有可能成为井蛙观天。就辽宋金代而论,人们可以说治宋史,治辽金史,治西夏史。至于治宋史,固然可以对北宋或南宋有所侧重,但至今也不闻有专门的南宋史专家或北宋史专家。因为单称南宋史专家或北宋史专家,只能是降低学者的身价。至今治宋史者大多是两宋兼治,并不存在偏重北宋史而冷落南宋史的问题。即以中国近代宋史研究奠基人之一邓广铭先生的著作而论,有关南宋岳飞、韩世忠、陈亮、辛弃疾的著述,即南宋史研究,在他全集中所占的比重还大于北宋史研究。治史者应当努力突破断代史的拘限,确实没有必要再另立诸如北宋史、南宋史的“新”学科。特别在古籍电脑软件已经起步的时代,学者应当尽可能兼治若干断代史,并且走向通史。例如河南大学程民生教授近著《中国北方经济史》,就为我们树立了一个逐渐由断代史走向通史的榜样。
    报道说,有人“不无担心地指出”,“全国研究南宋史的专家为数不多,他们中大多数年纪也都较大,如果这方面的研究再不重视的话,就会后继乏人”。此说不合事实。朱瑞熙先生和我都没有进行过统计,但就我们的印象而论,近年出版有关宋史研究的著作中,贯通两宋者似居多,而仅写北宋或南宋者居少。就我所知,即使在高校的宋史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中,有的兼写两宋史的课题,有的写北宋史的课题,也有的写南宋史的课题。南宋史研究从来不是有失传之虞的绝活。目前应当担心的,倒是理应是为人师表者所搞的学术腐败,可能影响一部分研究生,但也不必忧心太大。我个人还是接触一些研究生,他们之中颇有有才气、有志向者,不见得受学术腐败的影响。我常说自己治史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相信一些青年学者,他们将来的成就肯定大大胜过我们这一代。
    一套50卷,估计为1670万字的《南宋史研究丛书》,依照目前一般的惯例,似乎是非设主编不可了。其实,若要设主编,又是非当空头主编不可,因为任何人绝对无此能力,认真通读如此庞大的书稿,并真正保证其质量,做名符其实的主编。当今学界一种流行的腐败,就是设计一套大书,然后就拉人为主编写作,众人出力,主编成名,此种风气很要不得。有的主编事先并不与众作者商量,待出版时,就把自己的主编头衔强加于众作者,这是空头主编风的最新发明。
    我个人就遇到一件十分难堪的事。某先生说,一出版社要出一套二十世纪中国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史丛书,请我写宋史研究一书。我说工作忙,就介绍了朱瑞熙先生。朱瑞熙和另一位先生欣然参加。不料等书出版后,方知这套丛书设了主编,其中之一即是某先生。我只能打电话,向朱瑞熙先生表示道歉,说自己非常后悔作介绍人。忠厚的朱瑞熙先生也感叹说,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竟成了自己的主编。我个人建议,为了杜绝歪风邪气,《南宋史研究丛书》既是众人合作,当然以大家平等参与,不设主编为宜。空头主编风是严重的学术腐败,主要是为无学有术或少学多术者装潢门面之用,藉以抬高其社会和学术地位。按照当前提倡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自然是损人利己的行为,人们理应引以为耻。
    应当声明,笔者绝无对此套庞大的研究计划拆台或吹冷风之意,相反,我是衷心祝愿这套丛书能够成功,既保证学术质量,又体现学术道德。参加此项计划的学者水平当然不可能十个指头一般齐,但这个问题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参加者的责任心。即使水平稍差者,只要认真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仔细研读史料,精心写作,是完全可以通过写作此书,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关键是不要浮躁,不要写抢时间、赶速度的急就篇。我衷心祝愿这套丛书的每一本书都成为精品。当然,最后能否达成此项目标,还有待于行家作实事求是的公正的鉴定。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