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鉴古知今>> 野史趣闻

野史趣闻

“夜郎”归属考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0年02月17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商品经济时代,赚钱总是第一位的,先前奉若至宝的东西为了钱可以弃如鄙履,而原先颇为厌恶的东西也可以立即趋之若鹜,争抢唯恐不及。例如,以前谁会对以“自大”闻名古今的夜郎国有兴趣?可是,在“旅游热”的今天,为了吸引游客,文化牌却是不能不打的,而夜郎不但有名,也确实是一个有着独特文化的古国,并有着令人着迷的神秘色彩,于是,湖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都抢注“夜郎”的情形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如果没有利诱,仅仅是出于好奇,研究一下这个已经消失两千多年的古国的后裔究竟分布在什么地方,自己也“自大”一回,来评判究竟谁是“真命天子”,倒也是颇有意思的事情。
    夜郎民族考:夜郎竹王的传说
    先引几段史料。
    《华阳国志•南中志》载:“有竹王者,兴于遁水。有一女子浣于水滨,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夷濮。氏以竹为姓。捐破竹于野,成竹林,今竹王祠竹林也。王与从人尝止大石上,命作羹。从者曰:‘无水’。王以剑击石,水出。今(竹)王水是也。破石存焉。后渐骄恣”。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夜郎者,初有女子浣于遁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武帝元鼎六年,平南夷,为牂牁郡,夜郎侯迎降,无子赐其王印绶。后遂杀之。夷僚咸以竹王非血气所生,甚重之,求为立后。牁郡太守吴霸以闻,天子乃封其三子为侯。死,配食其父。今夜郎有竹王三郎神是也。”
    郦道元著《水经注•温水》卷三十六载:“汉武帝时,有竹王兴于遁水。有一女子浣于水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推之不去。闻有声,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遂雄夷濮,以竹为姓。后捐破竹,于野成林,今竹王祠竹林是也。王尝从人止大石上,命作羹。从者曰无水。王以剑击石,出水,今竹王水是也。后唐蒙开牂牁,斩竹王首,夷僚咸怨。以竹王非血气所生,求为立祠。帝封三子为侯,乃死,配父庙,今竹王三郎祠,其神也”。
    不管是哪段史书,都有夜郎王与竹的传说,说明“夜郎”与竹子有关,夜郎王即竹王。由于夜郎国接壤于滇国,而滇国乃“靡莫之属”,“靡莫”语音为越人之一的壮族“母、父”的称呼。而壮族称德高望重的老人为:“夜嵩”,“夜”则为老人,“嵩”则为“白胡子”,引申为德高望众者。那么壮语的“夜郎”中“夜”可以解释为老人,可引申为酋长;“郎”可以解释竹笋。“夜郎”合起来解释就是老人竹笋或酋长竹笋。其词序属到装句,这正是百越后裔之一壮族的语法特点。壮人是多神崇拜的民族,其祖先崇拜一直延续到现代,至今壮族地区仍有老人厅就是壮族祖先崇拜的继续。
    这一点来说,壮族可以说是夜郎的后裔了,不过别忙,咱们继续引史料。
    据晋代常豫《华阳国志•南中志》以及《水经传》、《后汉书》在记载“竹王”传说的同时又说:“夜郎县郡治,有遇水通郁竹,有竹王三郎词,甚有灵响也。”据考证,退水就是现在布依族人聚居的北盘江,北盘江两至今竹林茂盛,至今在这里布依、壮、侗语系一些民族中还流传“竹生竹王”,竹里能孕育“神兵神马”的传说,并将竹作为民族的图腾和部族的标志与象征,说明他们曾源于共同的先祖。
    这么一来,布依族和侗族也是脱不了干系的了。可是,仡佬族呢?这个被别的民族称为“古族”或“古老户”,有“蛮夷仡佬,开荒辟草”之说的民族,古时被称作濮人、僚人。殷商之际,主要活动在西南和中南广大地区,《汉书》、《华阳国志》、《水经注》记载,夜郎的主体先民就是濮人、僚人,在战国时便建立了夜郎、且兰等一些小的独立邦国。这又该怎么说呢?莫非现在全国才只有大约43万人口的仡佬族在古夜郎国的时候属于少数的贵族?就相当于清朝中的满族一样?但这又不对了,著名的贵州“可乐墓葬群”的出土地可乐,被认为是古夜郎国的中心,可是“可乐”这个词汇是彝文,彝文古籍称为“柯洛倮姆”,意为“中央大城”,而且今天杂居可乐的彝、苗、布依等少数民族中,彝族人最多。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所幸笔者就有一位仡佬族朋友,就他所说,仡佬族与其他西南少数民族一样虽是一个民族但自己内部也有划分,如苗族自己分为“黑苗”、“白苗”、“包帕苗”等,仡佬族内部也分为“青仡佬”、“红仡佬”、“黄牛仡佬”、“水牛仡佬”等。现在人口少得可怜得仡佬族在清前期在湘西还有大量族群生存,贵州更是“无地无之”。但随着频繁的迁徒和内部急剧分化,绝大多数被汉、彝、苗、布依等邻族同化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发展变迁到现在还没有结束,民族的划分哪里是政府所划定的那么简单呢?
    于是,看起来复杂的问题变得明朗了。史料记载最早建立夜郎国的是仡佬人,但正如所有国家都不是由一个单一民族组成的一样,其他民族如南方的“越”,北方的“华”、“羌”、“蜀”,东方的“苗”等古民族都有可能是夜郎国的国民,何况夜郎国在三百年的历史当中不停的扩张,成为西南诸国中疆域最大的国家,其他民族的加入就不可避免,甚至到鼎盛的时候,仡佬族已经不是夜郎国的主体民族也说不定。之后随着夜郎国的灭亡,仡佬族的分化迁徙,原来夜郎国的属地的主体居民也就变为其他民族了。
    仡佬族是夜郎国的正式后裔,但彝、壮、布依、侗的民族要说自己是夜郎后裔也没什么不对,就如汉人是中国人,蒙古、满、回等民族也都是中国人一样。
    夜郎疆域考:“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
    民族确定下来了,那疆域呢?夜郎国究竟有多大?前文提到贵州可乐出土“夜郎古墓葬群”,而可乐是彝语“柯洛倮姆”的简称,据彝文古文献记载,当时与贵州可乐齐名、能称“倮姆”的,有“勒姑倮姆”(今成都)、“储奇倮姆”(今重庆)、“勒波倮姆”(今昆明)等。既然“柯洛倮姆”是“中央大城”,是夜郎国的首都的所在,其他的“倮姆”便可以推断是夜郎其他的重要城市,相当于中国现在的上海、南京之类。至少,除了贵州之外,四川和云南的一部分必定是夜郎国的领土了。同时以仡佬人现在的分布来说,夜郎国的疆域也曾经到过广西的北部。
    贵州、四川、云南、广西这四个省要争“夜郎”的冠名权多少都是有资格的了,可是还有一个湖南也在抢注的行列中,很多人不解,其实湖南也是有着真凭实据的。
    先说史料,唐代长孙无忌著《隋书•地理志》中记载:“唐长安四年,以沅州之夜郎、渭溪二县轩舞州。开元十三年,以舞武声相近,更名鹤州。二十年,又名业州。大历五年,又更名奖州,或为龙溪郡,属江南道,领县二峨山、渭溪。”
    清朝的《湖南通志》载“潭州:上古之苗国之地,春秋战国属楚”。“苗,自长沙、沅、辰以南,尽夜郎之境有之。”
    清道光五年编纂的《晃州厅志•建置沿革》载:“晃州,古黔中郡地,楚之上游而沅之北门也,在汉属夜郎国”
    《晃州厅志•艺文卷》有“清王渔华题竹王庙和梅峄夜郎览古诗……”
    这些史料说明湖南与夜郎国是有瓜葛的。大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夜郎西”是指何处?如果是古夜郎国的西边,那就应该在今黔西或川西一带,这似乎与龙标和五溪接不上边,因为龙标和五溪是在古夜郎国的东边,李白自然不会不分东西南北,那么就只有一个解释:夜郎国和夜郎县是两个概念。汉代的夜郎国位于今贵州、四川、云南交界处;唐代的夜郎县,可能是在今湖南和贵州交界地带,即今新晃(隶属湖南省怀化市)一带,此地应该属古夜郎国的势力范围而得名。另外有夜郎国文物出土的地方,除了贵州的沅陵、广顺、茅口、安顺、镇宁、关岭、贞丰、桐梓、贵阳、石阡、黄平、铜仁和云南省的宣威、沾益、曲靖之外,还有湖南省的麻阳等地方。这就更是铁证如山的证明了夜郎鼎盛时期疆域达到过“楚地”的记载,湖南是有资格自称“夜郎”的。
    于是乎,我们就知道,古夜郎国的领土包括贵州西南部、云南东部、广西西北、四川南部以及湖南西部。
    看来,大家都有自己争夺“夜郎”的理由,“清官难断家务事”,既然从历史证据上来说分不清谁更可以“理直气壮”,那么就这能用现在的法律来决断了,不管是谁,先行注册成功便是胜利者,各个省份就要以自己的经济实力和下手的速度来决断老祖宗的归属了。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