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挫地削由盛而衰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0年04月25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在楚国八百多年的历史上,留给后人笑柄最多的是怀王熊槐。他在公元前329年成为成为楚国的最高统治者后,曾经显赫一时。他北伐魏国,攻城夺地;东灭越国,拓境江东;公元前318年,甚至组织起七国联军,西伐强秦。楚国的疆域也一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但是后来,却数欺于秦,甚至被秦国拘押,成了秦国的阶下囚,最后客死异国,不仅引得全体楚国人民潸然泪下,自己本人也留下了千古遗恨!
在楚国八百多年的历史上,没有那一位楚王象楚怀王那样,既令后世楚人扼腕长叹,伤痛欲绝;也令后世楚人千夫所指,严厉批评;作为南方大国的一国之主,他不仅多次被身为秦国大臣的张仪所欺,而且还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导致损兵折将,国土沦丧,最后竟然再次被秦昭王以会盟为借口,虏于咸阳,被当作掠取楚国土地城池的筹码,成了秦国的阶下囚,身死于异国他乡。
有人说他是爱国者,不畏强暴,决不以害地求和,换取回国的筹码;有的人则对他口诛笔伐,说由于他的自私愚蠢,导致楚国兵败丹阳、蓝田,使近十万楚国子弟被斩,大片国土被秦国抢去,将他看作是祸国殃民的千古罪人。但是,不管如何评价他,他在立国之初和立国中期,在开疆拓土,壮大楚国方面,还是对楚国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历史贡献的。
开疆拓土壮大楚国
怀王是大名鼎鼎的楚威王的儿子,姓熊,名愧。公元前329年继位。
怀王继位之初,正值中原地带的魏国霸业衰落,魏国独强的一元政治向群雄并起的多元政治转变时期,国际间的斗争十分激烈尖锐。秦国自商秧变法后,已经开始飞速崛起壮大,齐国也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崭露锋芒。在这种惨死的竞争面前,怀王还是有着很大的政治抱负的。一来他的祖父宣王和父亲威王为他留下了十分雄厚的政治遗产,二来他本人也有着很强的开拓精神,希望能够将祖辈留下基业发扬光大,三来,楚国人民也十分渴望自己的祖国进一步繁荣昌盛,可谓是民心所向。所以他较为重视内政建设,不断加大国防建设和军队管理与训练,他选贤任能,破格提拔青年才俊屈原,进行改革,希望恢复以前吴起变法时,曾经实行的许多有利于楚国发展的举措,他也擅长于利用国际间发生的矛盾和冲突,找准契机,攻伐他国,开疆拓土。在他的领导之下,楚国一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令世人瞩目称奇。
在这段值得品味和怀念的历史征程中,楚怀王有三大政治业绩,值得后人敬佩和称赞。
第一,大败魏国,夺地八城
怀王的父亲是战国时期最有作为的国君,他在位期间,灭国开疆,威服诸候,使楚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除亚历山大帝国之外的世界第二大国。为楚怀王留下了一笔丰富的,也是十分巨大的政治遗产。怀王初立之时,并没有辜负威王的临终嘱托,立誓要做个好国王,做个使楚国更为强大的国王,发誓要沿着先父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经过六年的积聚和努力,他在公元前323年,打着送魏公子高返回魏国的旗号,派大司马昭阳带兵攻入魏国,不仅在襄陵大破魏国军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一役而报了自己刚刚即位时,魏国在秦国的帮助下,乘楚国为威王举行国丧的机会,攻打楚国,悍然抢占陉山的一箭之仇;而且还在这场战役中,夺取了魏国的八座城池,将它他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楚国的地盘一下子就扩大了许多。楚国人有喜欢用大事纪年的习贯,这一年,在出土文物《鄂君启节》上,被时人记载为“大司马昭阳败晋师于襄陵之岁”。襄陵一役,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楚国人不仅报了仇,夺了地,扩大了地盘,而且就在这一年,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亚历山大帝国,因为亚历山大大帝的去逝,而土崩瓦解,楚国一下子就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这不能不说是楚国人的骄傲,这不能不引楚怀王而自豪!排除其他因素而言,应该说,楚怀王在执政的前期已经具备了威服中原,统一华夏的政治资本,能否成功,就要看他自己的政治才干和政治气魄了!
第二,五国联盟合纵伐秦
历史给了楚怀王大展拳脚的资本,也给了楚怀王施展抱负的机会。
楚怀王敏锐地抓住了一个千载难逢,稍纵即逝的机遇,毫无畏惧地扛起了“合纵”的大旗,通过联合魏、韩、赵、齐、燕五个国家,会盟定约,建立起了六国共同抗击秦国的合纵联盟。这几个国家中,楚国最为强大,楚怀王自然而然地被推举为“合纵长”。《史记楚世家》记载:“苏秦约众山东六国共攻秦,楚怀王为纵长。”当时,秦国经过商秧变法后,不断地发展壮大,公元前325年(楚怀王四年),秦惠文王开始正式称王。根据湖北省的一位名为七秩龄童的七旬老先生的考证,秦惠文王称王的时间应在这一年的3月9日。秦国多次出兵中原,为害各国,搞得各国的统治者食不甘味,夜不安寝。
为了阻止秦国东进,解除西部隐患,楚怀王亲自率领五国军队,直扑战略重地函谷关,西向伐秦。这是一次痛击秦国,抑制秦国发展,剪除心头之患,防止被秦所吞的机会。要是大家同心协力,同仇敌忾,一定会在3百年后重演齐桓公在公元前656年,经过召陵会盟,威服楚国,成功扼制楚国向北发展的故事。遗憾的是这次的六国联军,意见分岐,离心离德。、
怀王虽为纵长,做到了亲统六国军队出征,但却难以统一思想,作出果断决定。联军到了函谷关之后,就果足不前。面对联军的威慑,秦国立即作出强烈反映。一是派军队出兵防御,伺机进行反击。二是特派外交使节,前往宋国斡旋,试图与其结为联盟,秦国以鼓动并率先承认宋国称王为条件,叫宋国从后方侵挠六国联军。有了大国的支持,也有了能够称王的诱饵,宋国立即按照秦国的要求,投入到战斗中。史书记载:“宋君偃自立为王,西攻魏,东攻齐,南攻楚,取楚地淮北三百里。”
联军因为东有宋国的拖累,担心后方受到侵袭,担心本土受到更多的伤害,在并没有经过大规模的作战时,就撤军后退,各自归国。六国联军就这样一下子被秦国瓦解了。
六国联军不战而退,一场声势浩大的合纵伐秦就这样草草收场。六国联合伐秦,本来把楚怀王推到了历史的前台,为他拉开了称霸中原的帷幕。要是把握的好,完全可以做出如楚庄王一样问鼎中原,饮马黄河的宏伟事业来,可是他却因为没有决断力,没有果敢的精神,也没有统率全局的水平,一下子就从舞台上跌落了下来,既付五国所托,也付全体楚国人民的厚望。
秦国一旦掌握了主动权,马上就在公元前317年,命令一个叫做虖(从木旁)里疾的将军,率军攻讨韩国。两军在修鱼决战,韩国难以抵挡秦军的巨大攻势,想派使者赴秦,与秦国讲和,听说楚国愿意派兵援助,精神大振,决定与秦再次决战。楚怀王虽然答应援助,但是却并没有立即出兵,韩国孤军作战,遭到大败,一下子就被秦国斩首将士八万二千多人,振惊各国!可见战争的规模之大,之剧烈。韩国兵败,唯有投降于秦。根据湖北楚文化研究学会所编的《楚国大事记》这本资料的显示,“秦、韩战于修鱼,韩欲与秦和。楚警四境之内,命战车满道路,扬言兴师救韩。韩宣惠王大悦,遂与秦绝。秦益师伐韩,大败韩师。楚师未出楚境。”
第三,灭掉越国拓境江东
楚怀王在执政的中期,由于自身的原因,曾经多次遭到秦国的欺骗,沦落了一些国土,受到了一些心灵的伤害,在历史下也留下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但是,他还是能够敏锐地抓住秦武王暴毙,秦国发生争立国王内乱的历史机遇,一举灭掉楚国东部的越国,将楚国的疆域真正拓展到大海边的。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亲自率兵进攻韩国,攻占宜阳,乘势率兵进入东周王朝国都洛阳。秦武王有吞并周王朝,搬迁象征王权的九鼎到秦国的野心。为了显威于周室,作为一国之王的他,竟然与手下大将比赛,看谁能够用手举起有千钧之重的大鼎,结果被鼎砸伤,伤痛而死。武王没有儿子,王位空悬。为了争夺最高统治权力,秦国陷入内乱之中,爆发了持续三年之久的“季君之乱”,根本无力向外拓。楚国此时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外患,国际局势相对平稳,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楚怀王将进攻的矛头指向了早已经一蹶不振的越国,想通过灭掉越国,补偿自己在西部对秦作战中,失去的大片领土。
越国虽然在公元前333年,被楚威王一举击溃,越国王无疆也已经被楚国俘虏,杀死。楚国夺取了越国以前所吞并了吴国的土地,但是,越国当时并没有亡国,越人退居到了他们的发祥地会稽,也就是现在浙江省一带和沿海地区,其君统并没有断绝。尽管越国已经残破,能够控制的国土面积已经大大减少,但是,其内部争夺君位的内乱,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此,《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记载说:“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朝服于楚。”仅管内乱不已的越国臣服于楚国,可是,当他们见到楚国为秦所累,为秦所败,国力大损之时,开始蠢蠢欲动,做着西征楚国,报仇雪恨的美梦,幻想着夺回被楚国占领的故地。越人侵扰的频率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趑大,就是安坐王宫的楚怀王,也已经明显地感觉到,来自东部的压力正越来越大,他想有所作为,但其全部身心基本上被势力越来越强的秦国和北部的魏国所牵制,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暂时采取守势,加大防御抵抗措施和力量。〈史记六国年表〉载:楚怀王十年,“城广陵”。广陵,即以前吴国的邗城,位于今天江苏省扬州西北五里处的蜀岗。该城南临长江,是长江下游江北的一处要塞。楚怀王下命令,在这里加固城防,完全是出于战略考虑。带有防御越人进攻,必要时,以此为前沿军事作战的战略基地的性质。
当秦国陷入内乱,楚国西部外患剪除,国势逐步恢复元气后,终于可以腾出手,解决东部的问题。为了确保对越作战,取得绝对胜利,楚怀王接受大臣们的建议,使出了一个计谋:那就是派遣间谍召滑进入越国,大肆进行离间活动,进一步挑拔越国内部关系,引发内讧,削弱越国的实力。根据《韩非子•内储说》记载:“前时王使召滑之越,五年而亡越,所以然者,越乱而楚治也。”可见,召滑在楚国总共进行了五年的间谍活动。足以侧见楚国灭掉越国,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从中也可以侧见楚国在秦国的打击下,势力的确已经大衰,就是灭掉已经是个很小的越国,既要从事间谍活动,还要积聚等待五年的时间。
条件成熟后,楚怀王在公元前306年,下达了灭亡越国的命令,楚军将士潮水般越过长江天堑,向越国发起了总攻。由于越国君臣猜疑,上下离心,一盘散沙,楚国并没有费很大的力量,就全歼了越军。楚国如同秋风扫落叶般,吞并了整个越国,将越国的部份残余势力赶往了部分海岛和现在福建省的大山众林之中。楚怀王将所占领的越国领土,改设为楚国治理统治下的一个郡,名为“江东郡”。楚国的疆域一下子拓展到了现在的杭嘉平原和宁纲平原一带,经济实力有所增强。《史记•甘茂列传》对于怀王灭越进行了记载:“且王前尝用召滑于越,而内行章义之难,越国乱,故楚南塞厉门而郡江东”。
三受秦骗,客死异国
怀王本来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楚国国王,他的祖父楚宣王,父亲楚威王为他的治国理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本人也在即位之初,东征西讨,颇多建树。历史也曾经选择了楚怀王,将他推到了联军统率的显赫位置,但是,因为怀王个人的领袖才能欠缺,驾驭能力不强,号召力不高,导致合纵伐秦失败,合纵联盟瓦解。不仅如此,一个在当时最为强大的泱泱大国,竟然就在怀王的手中,由极盛而顿衰,大片国土沦丧,成千上万的将士浴血疆场,就连一国之王楚怀王自己本人,也被秦国作为人质,扣押多年,最后客国异国。楚怀王落得如此下场,成为楚国人民及其后裔的千古遗恨,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一点几乎可以得到所有研究楚国历史和楚国历史爱好者的认同,那就是,他遇到了一个口是心非,饵虞我诈,功于心计的人。在他没有遇到这个人的时候,尽管能力有限,但是,凭着先王们构建的基业,他还是有所建树的。自从他遇到了这个人,霉运就开始附着于他,并一直陪伴着他依依不舍的离开人世。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在战国中期闻名列国,后来名垂史册,被史学家称之为纵横家代表人物的张仪。
当怀王与张仪打上交道后,他在不到十五年的时间内,将一个当时最为强大的国家,败得千疮百孔,满目苍凉。
第一次受骗:贪地绝齐亡地汉中
张仪本是魏国人,曾拜鬼谷子为师,苦学纵横之术。曾赴楚国求官,楚威王之时,在楚国司马昭阳家中担当家臣。因昭阳怀疑他偷盗了楚王赏赐给自己的无价之宝“和氏壁”,惨遭毒打,逃命天涯。公元前329年,也就是怀王开始执政的那一年,张仪进入秦国,以“连横”之说,破除“合纵”之说,进言于秦,被秦惠文王慧眼识玉,任命为相国。据说为了报昭阳毒打一仇,曾寄信于昭阳:“我并没有偷你的壁,你却将我往死里打,请小心呀,我马上要来偷你们的城池!”
公元前313年,张仪代表秦国出使楚国。他此行的目的是,替秦国出面,撤散楚齐联盟,以有利于秦国势力的东扩。当时,秦国已经在公元前314年打败了西部少数民族国家义渠,夺得25座城池;韩、魏两国也已相继屈服于秦.秦想向东攻打齐国,但却对于齐楚两国在前314年建立起的共同抗秦的同盟关系有所顾虑,担心楚国在背后捅刀子。所以,挖空心思要拆散齐楚联盟,以便各个击破。张仪主动请缨,来到了楚国。他略施小计,就让楚怀王钻进了自己设计的套子里,而不能自拔。
张仪先用巨额资金打关关节,结识并收买了楚国的权贵靳尚和南后郑袖,然后朝见楚怀王。他先向怀王极尽赞美之能事,说当今楚国是第一大国,实力雄厚,秦国欲结好楚国,但是因为齐国的关系,秦国不好向楚国靠拢;然后向怀王许诺,只要楚国能够与齐国绝交,断绝往来,秦国就会马上把以前商秧用武力夺取的商淤一带的六百里地的土地,全部归还给楚国。怀王对土地的占有欲十分强烈,见不费一兵一卒,不要一枪一弹,就可得到祖先们曾经拥有的六百里的土地,于是拒绝了陈轸、屈原等忠良的谏言,满口答应了张仪的要求。
他一边派人与齐绝交,一边派人随张仪到秦国接受土地。快到咸阳时,张仪假装酿酒,从车上摔落下来。使者多次求见受地,均被告之相国病重,无法办理国事。一晃三个月快过去,楚国使者心急如焚,只好向秦王上书求见,秦惠文王一听,故作惊讶:“既然张相国已经作主,那一定割地。只是还没有听说齐楚绝交呀!”
接到使者的报告,楚怀王得地心切,真的以为是齐楚断交不及时,于是再派一位猛士入齐,大骂齐国国王。齐国大怒,不仅立即宣布与楚断绝外交关系,而且派人到秦国,与秦结成了共同伐楚的联盟。张仪见楚国上了圈套,立即上朝宣见楚国使者:“我的封地六里将马上割让给楚国。”楚国使者一听,傻了眼:“不是说是六百里地吗?怎么只有六里地呀!”张仪反唇相讥:“秦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秦国将士浴血疆场打下的,我怎么能够擅自作主?我所说的,只是我自己封地的六里土地!”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让楚国使者无言以对!
煮熟的鸭子,刚要到口边,一下子就飞了,贵为大国之王的怀王哪里受到过此种欺骗,肺一下子就气炸了,立即兴兵伐秦,要讨回公道。公元前312年春天,秦楚两军在丹阳摆开战场,一决雌雄。楚军主帅为屈匄,副将是逢候丑。秦军主将是庶长魏章,副帅是秦惠王的异母弟樗里疾。楚军复仇心切,主动进攻,秦兵则以逸待劳,变守为攻。楚军陷入到了秦军的重重包围之中,仅此一战就被斩首八万多人,包括屈匄在内的高级军事将领,有七十多人成了秦国的俘虏。秦国取得全胜,乘胜追击,占领了楚王国的汉中郡(现在的陕西南郑)。
战败消息传来,楚怀王怒不可遏,在狂热的复仇情绪的支配下,根本听不进大臣们的苦苦劝阻,举全国之兵力反击,打入秦国,势图反败为胜,一吐恶气。《史记》记载:“乃悉国兵复袭秦。”《通鉴外记》也说:“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秦军见楚国已经杀红了眼,来势凶猛,并不与之硬拼,主动后退,采取开闸放水,诱敌深入的策略,将楚军主力引诱到了距秦国国都咸阳只有大约五十公里左右的蓝田。这里距离楚国国都已经有一千多公里的路程。后勤补给极其困难,已成强弩之末。秦军见反攻时机已经成熟,联络臣服于已的韩、魏两国,进军楚国本土的南阳盆地东部,一直打到邓邑,实施后方骚扰,再发起总攻。楚国腹背受敌,两面受难,兵败将亡也就可想而知,要是不割让两座城邑向秦国求和,全军将士可能也是难以归国的。
一场由张仪导演的大戏,以楚国的失败,秦国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楚国不仅上当受骗,没有得到秦国事先许诺的六百里商淤之地,反而丢了汉中的大片国土。
汉中地区位于汉水上游,是北靠秦岭,南望大巴山,面积六百平方里的肥沃平原,汉中平原与秦的关中平原一样是重要的粮食产地。秦国得到了此片沃地后,设立为汉中郡,从而将刚刚得到的巴蜀地区与秦国自己的本土连成了一片,对秦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起了重要的作用。秦国得到汉中,使秦国又开拓了一条进攻楚国的通路。秦可以从汉中直达南阳,再经过襄樊直向郢都,构成对楚国的严重威胁,为以后国都被秦兵攻破埋下了隐患。
台湾的柏杨先生评价说:一年之中,两次毁灭性的惨败,楚王国的弱点和缺点,全部暴露,从此一蹶不振。这跟1894年中国跟日本的甲午战争一样,一场凄凉的败仗下来,中国沦落到谷底。呜呼,张仪先生一句谎话,竟引起十数万人伏尸沙场和国际形势的转变,使人震惊。然而,芈槐先生所做的窝囊事,层出不穷,这只不过是一个开始。当楚王国失败的消息传出时,韩王国和魏王国食欲大动,为了不让秦王国一口下肚,他们决定把楚王国五马分尸。昔日信誓旦旦的南北防御的合纵联盟,一笔勾销,“纵约长”盟主也者,更不值一屁。两国分别出动大军,向楚王国突袭,魏王国的突袭军团,前锋已抵达邓县(河南邓县)。噩耗从四面八方传来,芈槐先生抵挡不住,他已没有坚持的本钱。一定要坚持的话,只有亡国。只好屈膝,派遣陈轸先生担任谢罪专使,前往齐王国谢罪。再派屈原先生,前往秦王国,献出两个城市求和。
第二次受骗:献地索仇放敌归国
怀王已经上过张仪的一次大当,本应吸取教训,与张仪势不两立,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他信誓旦旦地要将张仪杀其肉,寝其皮,但是却马上又再次陷入到了张仪的圈套,甚至还将他供为座上的贵客,实在让人如雾里看花。
楚怀王两战负于秦国,丢掉了大片的国土,才知道与齐断交,的确是自己一生之中所做出的最大一个错误,后悔不已,因此想修补两国已经千疮百孔的外交关系,试图重新结盟,共同对抗秦国。于是他派出了才华出众,年青有为的屈原出使齐国。
怀王的意图没有逃过秦惠王的眼睛。他敏锐地把握到了楚国的外交动向,挖空心思地想着要破坏他们的再次联盟之举。同时,秦国还要消化刚刚占领的楚国的大片土地和在不久前,灭亡巴蜀两国,所取得的广大土地。
经过紧张讨论,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派使者来到了楚国,向怀王说:“愿分汉中之半以与楚和。”这当然是个巨大的诱饵。不过,秦国有两个条件:一是不要与齐结盟,二是要同时交换楚国的黔中郡。表面上看,楚国可以得到巨大的实惠。因为就土地、物产来讲,半个汉中郡,远远要超过整个黔中郡。而且还可以很快就收回沦落的国土。但是这却是秦国的一箭三雕之计,即可以阻止楚齐结盟,又可以将秦国本土与才得到的巴蜀两国的故土连成一片,还可以通过利用和平的手段,取得难以攻取的,战略地理位置较为重要的黔中郡,轻而易举地完成对楚国后方的迂回包抄。
楚怀王的性格特点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服软不服硬,敢于刀对刀,枪对枪的蛮干,而不管它后果如何,但是,就是听不得软话。在宫中,南后郑袖就是靠着甜言蜜语,得到了他的庬信。秦国使者的点头哈腰和俯手称臣,使他得到了巨大的满足,在战场上已经扫地的斯文,在自己的朝堂上得到了恢复,本来已经冷静的头脑,又再次开始发热。而狂热的报仇雪恨的情绪也开始滋长,大国沙文主义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开始表露,他在并没有与自己的大臣们商议的情况下,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对秦国的使者说:“我不要你们的地,只要你们将张仪送给我,我就把整个黔中郡全部白白地送给你们!”为了报一已被骗之仇,竟然不惜牺牲具有重要战略地理位置的大片国土,将自己的侧翼完全的暴露给自己的死敌,这不是意气用事,又是什么呀?此时的怀王,完全是个输红了眼的赌徒。
秦惠文王听说能够白白地得到梦寐以求的黔中,从战略中完成对楚国进行后方攻击的包抄,当然十分乐意,但是听说要以此地为条件交换自己的最心爱的相国,心中又七上八下。不换吧,不能够得到这片梦中都想要的土地;换吧,又怕背上不仁不义的骂名。但是,张仪却胸有成竹地说:“当今之世,秦强楚弱,楚国不会把我怎样的。我与楚国的大臣靳尚的交情深厚,真有了什么事,他会为我打点的!请大王放心。就是真的被杀了,能够为大王换回黔中,也是值得的!”秦王见张仪将身死置之度外,也就乐得顺水放舟。
张仪入楚,结果可想而知,立即被囚,打入死牢,择日问斩。但早就收到秦国大量贿赂的靳尚立即找到怀王:“君王把张仪拘禁下狱,秦王必定愤怒。天下诸侯一看楚国失去了盟邦秦国,楚国的地位就会低落。”接着靳尚又对怀王的宠妃郑袖说:“你可知道你马上要在君王面前失宠了吧!”郑袖说:“为什么?”靳尚说:“张仪是秦王有功的忠臣,现在楚国把他拘留下狱了,秦国肯定要楚国释放张仪。秦王有一个美丽的公主,同时又选择美貌善玩且懂音乐的宫女作陪嫁,为了使她高兴,此外秦王还陪嫁各种金玉宝器,用上庸6县送给她作为享乐的费用,这次正想让张仪献给楚王为妻。君王必定很爱秦国公主,而秦国公主也仰仗强秦来抬高自己身价,同时更以珠宝土地为资本,四处活动,她势必会立为君王的妻子,到那时秦国公主就等于君临楚国,而君王每天都沉迷于享乐,必然忘记你,你被忘掉以后,那你被轻视的日子就不远了。”
郑袖生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动摇,向靳尚求助:“那一切都拜托给您来办理吧,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好。”靳尚说:“您为什么不赶快建议君王释放张仪。张仪如果能够获得释放,必然对您感激不尽,秦国的公主也就不会来了,那秦国必定会尊重你。您在国内有楚国的崇高地位,在国外结交秦国,并且留张仪供您驱使。你的子孙必然成为楚国太子,这绝对不是一般的利益。”郑袖为了确保自己的地位不受到挑战,立刻按着靳尚的计策去找楚怀王。
这两个人不是内奸,但却甚是内奸。他们编着各种理由和借口,明为建议楚怀王与秦国结盟,实则为释放张仪进行活动。本来要杀掉张仪,报仇雪恨的怀王经过他们的折腾,经过再三权衡,竟然下令放了这个让自己在历史上留下千古笑话,害得自己失掉大片国土的骗子。不但放了,他还将他待为座上客,想通过他达到建立秦楚联盟的目的。忘记了去年的大仇,竟然做着与仇敌为盟的美梦,这是何等的糊涂呀!《史记楚世家》记载说:“仪出,怀王因善用仪,仪因说楚王以叛从约与秦合亲,约为婚姻。”
明知楚怀王要杀掉自己,但是张仪大摇大摆地来到了楚国,又大摇大摆的离开了楚国。简直视楚国为无人之境。出现这样的反常情况,完全是楚怀王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当屈原从齐国返回时,听说怀王竟然将这个全民族的公敌释放了,立即跑进王宫进谏,怀王如梦初醒,立即派人去追,可是张仪跑的早就没有了影子。台湾的柏杨先生评价这件事情的时候,说:“赃官是敌人的王牌。”要是没有靳尚和郑袖这两个人趟这趟水,怀王早就让张仪身手两端了。
庆幸的是,不久后秦惠文王去逝了,新继位的秦武公早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张仪,张仪担心见诛于秦王,找个理由要出使魏国,就再也不回秦国了,直到几年后病死于魏国。要是张仪不死,以楚怀王的愚昧和糊涂,说不定还有所多令人伤心的糊涂事要发生呀。面对这个翻手覆云,阴险狡诈的人,怀王实在不是他的对手。
第三次受骗:会盟遭劫客死秦邦
秦国的武王即位后,其发展的目标主要是指向中原三晋和东周王朝,所以秦楚两国之间的国际关系暂时较和平缓。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带兵进入洛阳,窥视周室,与手下大力士举鼎比力,失手被鼎砸伤而死。年少的秦昭王即位,由其母宣太后把持王权。宣太后名芈八子,是秦惠文王娶自楚国公族的妃子。一来宣太后本身是楚国人,二来当时秦国内部争夺王权的斗争较为激烈,一帮大臣想拥立武王的另一位弟弟为王。宣太后不得不采取亲近楚国的外交政策,楚秦订立了友好盟约。于是,两国之间经历了难得的几年较为和平的时间。
但是好景不长,公元前302年,怀王派到秦国为人质的太子横,与秦国的一个名叫有私的大夫发生矛盾冲突,失手将他打死后,怕杀头,偷偷地跑回了楚国。楚秦两国之间的联盟关系因此瓦解。秦国为了自己的脸面,为了给这个被太子杀死的大夫报仇,马上就开始联络齐、韩、魏三国,在公元前301年共同进攻楚国。
这次四国联军攻楚有两个战场,一个在西,一个在东。虽然西部的战斗相对平缓,并不激烈。但是,在东部战场上,齐魏韩三国的军队在东边的进攻却较为猛烈,楚国派重兵防守。但三国军队还是攻入到了方城附近。
楚怀王令大将唐昧带兵抵抗。楚军与三国联军夹沘水相持达六个月之久。联军不知道沘水的深浅,不敢轻易进攻,后来向附近的樵夫打听才知道,楚军重兵把守的地方水浅,防守薄弱的地方水深。于是齐国将军章子,派出精锐部队,乘黑暗从其重兵防守的地区强行渡河,发起突袭。在垂沙之役中,唐昧战死,楚军大败。三国联军后又在方城再败楚军,一举攻占了楚国的宛县和叶县以北的广大地区。垂沙之役,既是齐、韩、魏联合起来制楚的大规模的报复行动,也是因太子横亡归导致秦、楚关系破裂的直接后果。由于楚怀王对外政策举棋不定,终于酿成了孤立无援、被动挨打的局面。公元前300年,秦国在西部战场,又举兵向新城发起猛攻,楚国大败,大将景缺战死,楚军士卒死伤二万人。
秦军的胜利使楚怀王感到极度恐慌,于是横下一条心,向曾经是自己的盟国,但此时也是自己的敌人齐国求助。
怀王许出了三个条件:将八座城池割让给齐国,派太子横到齐国为人质,与齐国联盟共同抗击秦国。
秦军的军队虽然暂时退了去,但在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99年,秦国再派大将芈戎进攻楚国,又夺取了楚国的八座城池。从以上的军事冲突中,我们可以看出,从张仪死后,楚秦两国虽一度的握手言和,互为友好,但总体上讲,,一直是不稳定的。从公元前312年到公元前300年的十二年间,两国之间战战和和、谈谈打打,好的时候两国国王会面,拥抱接吻,亲如密友。坏的时候兵戎相见,杀得哭鬼神号,血流成河。(柏杨语)
楚秦两国前线的战事仍然在进行,秦军再次取得胜利,怀王想派使者求和,但秦国却在策划一个更大的阴谋,企图获取更多的利益。
公元前299年,体内流淌着楚国一半血液的秦昭襄王,对楚怀王使出了最毒辣的一招。他写信给楚怀王,相约在武关会盟:“当初,我们在黄棘会盟,结为友好,楚太子到秦国为质,我们合作的十分愉快!可是后来,你的太子杀了我的大臣,不认罪就逃跑了,寡人实在是不堪忍受,一时冲动侵犯了贵国的边境。现在听说大王派太子到齐国为质求和。但是秦楚两国山水相连,互为婚姻,相好已久,如果我们两国不和,就难以号令诸候。寡人想与大王在武关相会,当面相约结盟。这是寡人的心愿,不知大王意下如何,敬请回复。”
收到秦王武关会盟的邀请函,怀王十分犹豫,去吧,两国正在交战,担心身入虎穴,见欺于秦;不去吧,担心见罪秦国,给自己留下更多的隐患。
楚国国内众臣对于怀王是否赴会也是各执已见,屈原和昭睢不赞成怀王冒然前往,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主张立即参会,与秦建立起同盟关系。
怀王几经考虑,最后还是在靳尚的陪同下,来到了武关。但是,秦王根本就没有到武关去,而是派自己的弟弟冒充自己,率兵到了武关。怀王一到,就落入了秦国设计好的圈套,被当作俘虏一样的押送咸阳。至此,怀王才知道再次上当受骗,但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秦昭襄王不仅不以对等的礼节会见楚怀王,而是要怀王以藩臣之礼拜见自己。面对怀王的历声质问,秦昭王毫不理会,却要求怀王以割让巫郡,黔中郡两地给秦国作为回国的条件。怀王虽然多次受到秦国的欺骗,在战场上已经丢掉了大片的山河。但是对于秦国的无理要求,却义正严辞的明确拒绝,秦王恼羞成怒,索性违反国际关系准则,将怀王羁押于秦。
怀王宁愿成为秦国的阶下囚,也不出卖自己的国土,在这身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自己高尚的爱国热诚。他虽然多次受骗误国,但是,在这件事情上,却得到了楚国人民的同情和尊重。
当怀王被拘的消息传回楚国后,全体楚国人民义愤填膺,高声声讨,但面对强大的秦国却是无计可施。“国不可一日无主。”为了粉碎秦国拘王索地的阴谋,也为了确保怀王不因此受到秦国的伤害,楚国人民强忍着内心的悲痛,仿效公元前638年,楚国俘获宋国的国君宋襄公后,宋国及时拥立宋国的公子与夷为国君一样,从齐国迎回了正在充当人质的太子横,将他拥为楚王,后世称之为楚顷襄王。以前楚国俘获了宋襄公,而现在,楚国也偿到了自己的国君被他国俘获扣押的滋味,个人味道,只有楚国人自己才能够体会的出。
秦昭王见要挟和扣留楚怀王,索取楚国领土的愿望落空,恼羞成怒,而楚国又新立国君,大为恼怒,在公元前298年,也就是楚顷襄王元年,举大兵进攻楚国,楚国再次伤亡将士五万多人,包括析邑在内的16座城池被秦国强行占领。楚国再次遭到重大失败。
公元前297年,韩、魏两国在齐国的相国孟尝君的策动下,联手攻击秦国,这个时候,楚怀王乘着看守不备的机会,乘机脱逃,但是很快就被秦国发觉了。秦国立即拦阻了秦楚两国的通道。楚怀王没有办法,只好找个从小道,展转跑到了赵国,想请求庇护,但是赵国害怕秦国见罪,不敢接纳。楚怀王只好向魏国魏国方向逃跑,但是秦兵却已经追来了。不久后,他又被秦国的追兵劫持到了秦国。第二年,楚怀王在郁郁寡欢中病死于秦国。
当秦国将他的灵柩送回到楚国的时候,举国哀痛,场景十分凄惨。《史记楚世家》上记载说:“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愚蠢的怀王不仅多次误国,最后将自己的性命也弄丢了,不能不叫人扼腕长叹!
楚怀王在位三十年,是大国兼并战争进一步激烈的时期。秦国在争战中不断强大起来,雄心勃勃,蓄有兼并诸侯之志。但是,楚怀王对此却缺乏清醒的认识,“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最终导致兵挫地削,自己也客死于秦,楚国在他的手中开始由盛而衰,直至灭亡。
楚怀王死后,楚国人民十分悲痛,对秦国的仇恨之情更加高涨。在秦朝末年发生了陈胜、吴广起义后,群雄并起,楚国的大将项燕为了凝聚民心,审时度势,找到了已经流落民间的怀王的一位孙子熊心,仍将他奉立为怀王,才得到了楚国人民的支持。楚人蜂拥而起,追随项梁和怀王熊心,成为推翻秦王朝的暴政的一股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
12021字
2007年2月5日初稿
【来源:网络整理】
- 上一篇:关于孔子“诛少正卯”
- 下一篇:试说墨家的突然消亡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