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鉴古知今>> 野史趣闻

野史趣闻

吾乡与吾民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1年01月08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出苏州火车站,往南步行半里,越过平门桥,穿过泛着白光的外城河,旧姑苏城经过几番缺乏智慧的改造之后,残存的城墙——平门城楼,出现在眼前。久远的、苍老的平门,伴随古城千余年,屡建屡拆、屡拆屡建,张开了它黑色的口,借其中翻滚流动的江水,倾吐着百年来的沧桑与衷肠。1860年代,它被湘军的火炮与长毛的铁铳弄得几近崩溃;1930年代,它被倭寇的轰炸摧残;1950年代,它被工业化的苏州所捣毁;现在只是一个徒有其表的抽水站与旅馆。
    自平门出发,穿越纵贯城区的人民路,步行十五里至南门,便是姑苏老城的全部疆域。虽然东西南北只是十五里,自宋明以来的所有人文遗址,以此路为中轴,集中密集地铺设在两边。第一站,报恩寺(北寺塔),冯梦龙的《三言二拍》中,频频出现的地点,与上吊而死的元末诸侯张士诚记功碑在一起。左边是唐寅的桃花坞遗址、右边是太平天国忠王府,紧邻江南园林的代表拙政园,难以想象,杀人如麻与歌舞升平的概念会在地域上如此接近。第二站,观前街、玄妙观、城隍庙,因指正弑君而被永乐族杀800余口的方孝孺竟出现在城隍庙中。再往南走,第三站,曲园与怡园,小巧精致、寸方地别有洞天。一路行至沧浪亭西行到盘门瑞光塔,老城十五里全部走完。
    自小,这白墙黑瓦、小桥流水外加吴浓软语,对北方的过客而言可为之陶醉的东西,对我而言却成为了感觉的麻木与审美的疲惫。七尺长的青石街,在山墙与飞檐的狭窄空隙中挤出的天空,灰色的街石、棕色的门板后面,青砖灶台和木质马桶构成的生活空间里,躲藏着一张张熟悉的、灰色的脸。拘谨、保守、闭塞、诡秘,如同周庄的街景,体现着苏南人骨子里的东西。我们将我们框在这十五里的城墙紧箍咒内,享受着自得其乐的生活。在集天下景致为一体的小园子里陶醉,在朱赤的颜料中勾画想象中的仕女,不防碍他人的生活,也无须外人来防碍自己,我们是那样地容易满足。看看现在的吴人,实在是无法想象三千年前的夫差是如何引五千江东子弟横扫楚国、问鼎中原,项羽又是如何带着同样的抱负吞秦敌汉的。
    十五里的城墙箭垛终究无从抵御外界的暴力与贪婪,长期的安逸无从抵抗突如其来的毁灭。扬州十日、嘉兴三屠、屠江阴、屠昆山、屠嘉兴、屠常熟、屠苏州。多铎的铁骑一路杀来,将江南吴地杀个精光。但前提是,因为我们反抗了,满清入关后横行千里,到了江南才遭到了最激烈的抵抗,所以遭受了屠城。吴人祖先的魄力与勇猛只有在个人生存发生危机时才会爆发出来。江阴小吏阎应元,振臂一呼,乡民灭清军十万。“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换得“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值得。1860年代,长毛袭击无锡,乡民自发反抗,祖上前辈,多人死于此。1930年代,倭寇侵华,焚毁市区,无锡漆匠华喜宝不愿受辱,反抗后自焚住宅,全家祖孙三代7人以身殉难。红学家冯其庸先生的姑母,反抗日军欺凌,遭剁手剖腹,骂不绝口,至死方休。可见吴人的蛮性与狠劲并未消磨干净,只是要到发狠时才会出现。不管在那一个时代、那一个领域。三十年前,无锡北乡食不果腹,民食菜蔬为生,乡野唐涌祥冒天下之大不惟,办土工厂,乡镇工业出现,至80年代末,以苏南三镇(苏、锡、常)为主的苏南经济腾飞。江阴村夫吴仁宝貌丑语拙,以集体经济抗衡市场经济,展现华西奇迹。正是此种绝境求生的禀性,才造就了宁沪沿线工厂聚集、烟囱如林、经济规模占全国10%的状况。
    但是,这禀性似乎只有依靠绝境才能出现,若无外力促使,吴人的蛮性狠劲又会荡然无存。报父仇、霸中原后的夫差不久即被消灭在馆娃宫的莺歌艳舞中。周处搏蛟杀虎的气概容易在浴室与茶馆的无聊闲谈中淹没。知足长乐、吃亏是福的安逸情结是遏制吴人野心的致命伤。辉煌的苏南模式早已陷入瓶颈,在拥有无尽的野心与追求财富动力的温州人面前,吴越春秋的悲剧将再次出现。在泡沫繁荣的背后,以土地、劳力为竞争优势、吸引外资投资扩充GDP的所谓新苏南模式,在无权掌握核心技术与产品命脉的条件下,失去了外界投资的拉力,用子孙后代得以繁衍的环境资源换取短期经济成果,我们必将重演夫差的悲剧。
    让我们再回历史,天启六年,阉党东厂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苏州市民万人抗暴,布衣颜佩韦、杨念如、周文元、沈扬、马杰挺身就义,激昂大义,蹈死不顾。正是这淳朴禀性使之流芳百世。东林书院前的著名诗句,流露了吴地士子忧国忧民的理想主义情怀。但刺激他们从性格深处暴露胆识的无非是外力。因为我们缺乏不断挑战抗争向上的内力,我们无法拥有英格兰水手那种征服世界、探索新大陆的勇气与动力。就象当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太平天国年代,江浙三千里江山只能依靠曾文正的不怕死湘军来坐阵,蒋中正失去大陆老死草山而最终丧失斗志,回头想想因为在海岛上做个皇帝感觉也不错。“斩首万计、弦绝矢尽,遂战而没”的周处的幽灵又到那去了。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