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传统文化>> 礼俗规矩

礼俗规矩

北京有哪些独有的老规矩?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陈品   来源: 作者原创   阅读 次  【    】【收藏

北京有哪些独有的老规矩?

作为首都,北京是全国的首善之区,很多风尚和规矩带有示范功能,为全国各地所效仿,因此北京的风气风尚直接影响着全国。汉代有首民谣:“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这说的是都城的妇女如果流行某种打扮,那么其他城市的妇女就要效仿,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这是针对服装打扮而言,举一反三,其实规矩也是如此。北京的老规矩,可以说是全国的“通用粮票”,换句话说,北京老规矩也是其他地方的老规矩。

所谓老规矩,如果细分的话,主要可分为四类:一是家规,即家庭或家族定的规矩;二是社会交往的规矩;三是社会场所的规矩,比如交通法规、乘坐地铁的规定、影剧院的相关规定;四是行规,也叫门规,即各行各业、各门各派、三教九流的规矩。我们通常说的老规矩,主要是指家规和社会交往的规矩。

那么有没有北京独有的老规矩呢?当然是有的,比如每天向长辈请安的规矩。请安,这一礼节来自满族,而且,只有男人行此礼才叫请安。这个“安”怎么个“请”法,也就是用什么姿势行礼,是有很多讲究的。《清文汇书》对满族礼节的规矩有具体要求,通常先放垂袖头,左脚略向前移,右脚向后并屈膝,到离地只有一寸的位置,再用双手按左膝,头略低,然后再慢慢起身。

到了清末,随着清政府的衰微和世风的改变,请安的姿势也不那么讲究了。旗人之间,日常见了面,一般都改请“单腿安”了,也就是俗称的“打千儿”,即右手向前往下伸,接近地面,同时弯腰,右腿屈膝,左腿略屈,比“双腿安”显得随意一些。

辛亥革命之后,半跪半蹲的请安姿势逐渐消失了,但请安作为一种礼节和家庭规矩,在满族人家中依然流行,只不过,请安变成了一种问候,不用再摆什么姿势了。

与此同时,请安这个词,作为问候的同义词,也纳入老北京话之列。平时,老北京人见了面,往往要说:“二爷好呀!我这儿给您请安了。”

这个“请安”相当于“问安”,意思是:“我这儿向您问好了。”

 

老规矩过时了吗?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的生活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了,讲这些老规矩和旧礼教有意义吗?当然是有必要的,因为有些规矩永远不会过时。正是在快节奏、多元化的现代社会,礼教、礼数、礼仪以及老规矩新规矩显得尤为重要。

刘一达说,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礼关系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新时期流行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叫“细节决定成败”,细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懂规矩。有多少高学历的年轻人,因为不懂礼数,在言谈举止中给别人造成不好的印象,从而与好的工作失之交臂。

然而,并不是所有老规矩都需要继承和遵循。比如早晨起来给老人倒夜壶、沏早茶等规矩,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确实已经过时。但尊老敬贤、孝敬父母、长幼有序等核心内容,到什么时候也得讲。

据刘一达介绍,老北京有条老规矩是吃饭的时候不对着镜子、不要东张西望,按照以前的说法是因为人对着镜子吃饭会把吃饱饭的福气给照走。抛开这些迷信的说法不论,吃饭不照镜子还是合乎养生的科学因素的,因为照镜子肯定会分散注意力,影响食欲。

其实,很多老规矩都可以举一反三。比如,现在很多人吃饭的时候都拿着手机,边看边吃,老规矩里虽然并没有关于吃饭不能看手机的说法,但是老规矩里早就有吃饭不能东张西望、不能打打闹闹说法。从这个角度来说,老规矩衍生出来的新规矩,也是现代社会所必须遵循的。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