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重阳节失去了“中国味道”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郭晓冉 来源: 作者原创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重阳节,恰恰也是《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出台以来的首个法定“老年节”,这也为今年的重阳节带来了超乎往年的关注。(10月13日中国新闻网)
按照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在发展中国家大于60岁即为老年人。作为遍历了人生各种起伏的老年人,大部分已经不再有什么特别大的追求和奢望,他们所希望的只是能够安享晚年。随着社会养老体系的完善,老年人在物质生活上去了,但是精神生活却并不富足。这种关爱的缺失直接影响了老人年生活的幸福感,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具有复杂性,成为困扰社会的一大难题。
然而,随着现代人工作的繁忙,亲情的淡薄,对于不少老年人来说,就连与子女在一起共度重阳佳节逐渐成为一种奢望,更别提登高望远了。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可以在过节的时候给父母发条短信,打个电话,或者在网上聊天来表达对父母的关爱,但那种全家团聚的其乐融融的亲情感受,不是这些方式所能够传递的。
父母为我们劳心劳力一辈子,不奢望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只希望我们“常回家看看”。特别是现在中国已经逐步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空巢老人”数量的增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各种心理失调症状,是我们不能不引起重视的。
大部分老年人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也逐渐变得“耳顺”了,对于精神世界的空虚,大部分老人并不善于也不愿主动表达自己的要求。但是,我们要知道,中国是一个具有尊老爱老优良传统的文明大国,自古就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训诫。我们现在何不妨将关爱老人一词中老人的对象范围扩大呢?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不只关爱自己的老人,而且也可以将朋友、亲人的父母、甚至社会上无人关爱的老人作为自己的父母来进行关爱呢?正所谓心胸要宽广,视野要开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西方文化的冲击面前,中国人这种宽广博爱的胸襟和尊老爱老的传统千万不能丢。
孝经有云,“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祖先的训诫我们不能忘,因为我们是中国人,但骨子里既然流的是“中国血”,内心就始终当有一颗“中国心”。生活方式固然可以多样化,洋节我们也可以照过,但是我们更不能让传统节日失去了“中国味道”。文化是一个民族最内在的东西,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根、源、本。我们骨子里必须始终怀揣一颗关爱老人之心。孙中山说过,“博爱云者,为公爱而非私爱,即如‘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我们对于老人,也理应多一点宽容、多一分关怀,应当用一颗博爱之心去关爱全天下的老人,让关爱老人的优良传统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地传承发扬下去。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23种民间孕期禁忌可不可信
- 下一篇:湘西三大邪:赶尸 放蛊 落花洞女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