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传统文化>> 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

古代游牧民族心中的神:贺兰山岩画中的太阳神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贺兰山位于宁夏的西北部,距银川市老城区56千米。南北走向,全长250千米,纵深15—30千米。自古以来就有西戎、羌氐、匈奴、鲜卑、突厥、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在这里长期游牧、繁衍生息,岩画就是他们留下了的历史画卷。

目前,已发现贺兰山东麓27个山口和山前洪积扇的荒漠草原上,分布有数以万计的古代岩画,贺兰口是贺兰山岩画最为集中的一处。据统计,贺兰口有4787幅岩画单体图案,其中人面像岩画’726幅,动物岩画1348幅,符号岩画1666幅。贺兰口岩画保护区面积12平方千米,按照岩画的分布情况,把保护区划分为六个区域。内容丰富的岩画,记录了先民在古代放牧、狩猎、祭祀、争战、娱舞、交媾等生活场景,以及羊、牛、马、驼、虎、豹等多种动物图案和抽象符号。揭示了原始氏族部落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是研究中国人类文化史、×史、原始艺术史的文化宝库。

岩画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最早发现岩画的是在17世纪的欧洲。1627年,挪威的一位老师发现了洞穴岩画,但没有引起重视,直到19世纪相继在法国、意大利发现了宏伟壮观的洞窟岩画后,才产生了轰动效应。我国近代发现岩画是1915年在福建,而贺兰山岩画的发现是在1969年,当时在贺兰县爱卫会工作的李祥石,检查这里的工作之余,偶然发现了贺兰口岩画,当时也未得到很好的重视,只是到了90年代,贺兰山岩画才被世人所知,2000年以后才得到了有效保护。

有专家论证,贺兰口这块地方曾经是史前人类做祭祀活动的场所,贺兰口沟口内成片的人面像岩画,是史前人类祭祀的神灵。在欧洲,有人面像岩画存在的石壁,人们称它为“圣像壁”。在这方圆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沟谷两侧石壁上,集中分布有8处人面群像,而且每一处人面群像的构图风格、表现形式都不一样,人面的形象也不雷同,可能是不同氏族部落在不同时代制作的。因此,远古时代,贺兰口做为不同氏族部落的祭祀场所,可能存在了几千年。

贺兰山最有代表性的一幅岩画“太阳神”。这幅太阳神岩画是贺兰山岩画中的精品,它磨刻在距地面40余米处的石壁上,头部有放射形线条,面部呈圆形,重环双眼,长有睫毛,炯炯有神,看上去很威武。这就是古代游牧民族心目中的“太阳神”。在远古时代,人们把畜牧的丰收、水草的丰茂,都归功于苍天的恩赐;而年景不好,缺吃少穿,则认为是上天对人类的惩罚。太阳高居天体之上,主宰万物,所以人们特别信仰太阳,便把太阳人格化,刻划成现在这个样子,表示对太阳的崇拜。也有人说这是古代部落首领的头像,一些有功于氏族部落的首领也往往会被刻在石壁上,成为人们崇拜、祭祀的对象。

在这座山壁上,从上到下刻满了人面像,是贺兰口面积最大的“圣像壁”,有近60个人面像和30多个动物和符号,图形都十分清晰。这两个人面像面部轮廓线之内的五官构成一个人的形象,是生殖崇拜的产物。远古人很崇拜生殖巫术,这是当时人们改造自然、企求人类繁衍、动植物繁殖的需要。坎坷的人生经历,使他们意识到,冥冥之中有一种超自然的“力”在为难他们,这就是祖先的灵魂,灵魂主要集中在头部,为了实现人口繁衍、动植物旺盛,他们不得不“迎合”和“抚慰”这个灵魂,人面像便成为灵魂的寄存之所,无穷无尽的生殖力便渊源于此。

在这幅人面像岩画旁边,还题刻有5个西夏文字,用汉字翻译是“能昌盛正法”,还有几个西夏文“佛”字和一个西夏文数字“五”。从刻痕上看,这些西夏文明显要比人面像晚很多年。据分析可能是西夏时代在贺兰山游牧的党项人发现了这些稀奇古怪的人面像,把它们认为是佛的化身,希望可以宏扬佛法,并保佑他们永世昌盛。这是西夏人对岩画的一种理解和诠释。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