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掌故—内安进士无望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清康熙年间,翰林出身的郭于藩赴任饶平县令,从潮州府沿官道而来。
一进饶平县界,他就命随从掀起轿帘,缓慢前进,观察风光人情。当官轿到达西部山区时,忽有琅琅书声,随风传来。郭知县命住轿,顺着书声的方向望去,只见绿树掩映中有一村庄,三面环山,面前有一道清溪。他问随从:“这是什么地方?”随从答道:“是信宁都内安乡(今瞩樟溪镇)。”郭知县十分赞赏:“山乡如此幽美,读书蔚然成风,他日必有一批人才出现。”
原来,内安乡的旅长们为了使乡里的子弟能跻身科举,纷纷办外塾、聘名师,大有振文风、昌文运的景象。乡中最有成就的是育德轩、馨兰斋两间私塾。至清乾隆年间,果然应了昔年郭于藩之言,乡中涌现了一批通经史、精诗书的文士。陈氏宗祠最先荣耀,相继挂上两块牌匾,上厅是举人陈丹书所立,下厅是副榜进士陈腾飞所立。
陈氏科举连捷之后,乡中还有许多饱学之人,但他们考取秀才之后,那不愿参加省试,当然也就没有人可以赴京参加会试了。为什么呢?
原来陈丹书中举之后,在乘舟上京赴试途中,因不适应海上风浪颠簸而致病身亡。他的侄儿陈腾飞,为继叔父未竟之志,勤读书经,中举之后,不敢走水路,干辛万苦从陆路上京,中了副榜进士。可惜他不懂向朝廷吏部有关官员送礼,回乡后总得不到授职的讯息,忧郁致病身亡。
在那迷信风水年代,这些不幸事件便被看成“地气薄,难以出贵人”的天意,出现了“内安进士无望”的说法,因此,一批满腹经纶的文士,考取秀才后便停步不前,其中有十三人挑着书囊到外地教书去了,至今乡中还常有人谈及“十三担书囊”的往事。
此后,饶平西部山区就流传着“内安进士无望”的俗语,借喻那些无法实现的希望,或许还含有对埋没人才的惋惜。
【来源:网络整理】
- 上一篇:潮汕掌故—扁头大佬
- 下一篇:潮汕掌故—轿夫输乞食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