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

民间故事—文缘墨谊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明朝正德年间,揭阳县篮桥乡(今仙桥区篮兜乡)有个姓郑的员外,生有—子,名叫碧河,字一统。这孩子聪明伶俐,年方十二,书史皆通,文墨过人,远近闻名,人尽称赞。

一天,郑府家人从县城果菜坊买来两条冬瓜。郑员外一看,发现瓜上刻有一行行的字。他仔细—看,却原来是一首首的诗,从字样看去是用竹子刻划的,文字秀丽,诗句精练形象,清新俊逸。郑员外赞叹不绝:“此定是一位不凡才子所作。”此后,连续数次发现同样奇事,好教这位好文惜才的郑员外猜想不止:“这瓜哪来?这诗何人所题?……”

公子郑碧河自读了这些冬瓜诗之后,终日闹着要郑员外去寻找这位做诗的贤人。郑员外便派人到县城果菜坊询问这冬瓜之事。

原来这些冬瓜是从海阳山兜村买来的。郑员外便带了家人,坐轿专程到山兜村,访问了好多种瓜农户,最后才弄清了这题诗的瓜是—户姓林的人家种的。郑员外即到林家拜访,只见林家住宅破旧,家中陈设十分简陋,一看便知道是一户贫寒人家。郑员外向主人道明来意。林家夫妇热情接待这位远来贵客,并说瓜上之诗是他们的孩子林大钦在地里守瓜时所题。郑员外一听,十分惊讶,忙叫林大钦的父亲带他到瓜园去。

他们来到瓜园,郑员外见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蹲在瓜棚下,手擎小竹枝在大冬瓜上轻划细写。大钦的父亲道:“钦儿,揭阳郑员外看望你来了!”大钦闻声即上前向员外请安问好。只见这小小孩儿,眉清眼秀,天真活泼,谈吐自如,他身上穿着一副洗得十分整洁的旧补衣服,虽是农家孩子,却是风雅不俗,叫人一见,深感可爱。郑员外笑眯眯地问大钦道:“贤侄,岂曾上学?“大钦回答:“尚未。”站在一旁的大钦父亲摇头叹气道:“贫寒人家子弟,上学难啊!”郑员外拉着大钦的小手,爱抚地问:“贤侄,你不曾上学,怎能写字作诗?”大钦回答:“人家上课,我就在书斋门外偷偷地学。”听了这席话,郑员外越觉大钦聪明可爱。他不断地抚摸着大钦的头:“好孩子,真聪明!”他这边看看大钦,那边又观观瓜上的诗,心里暗想:“如此聪慧孩童,来日定是人材,怎能让他置之书斋门外?我须早力周济才是。”

回到林家,郑员外对林家夫妇道:“世兄、世嫂,观令郎如此聪明好学,切误他鹏程。我今想与二位商量。”大钦父母连声道:“有话请员外尽管说。”郑员外热诚说:“目下世兄家境尚清贫,在下意要带贤侄到篮桥就学,并与我子碧河结为金兰。不知可否?“林家夫妇见员外如此盛情,感激地说:“多谢员外厚爱!”大钦听着有书可读,喜出望外,乐得蹦蹦跳跳。郑员外回家后择了个吉日良辰,派人往山兜村接大钦到篮桥来。

大钦一到郑家,员外一家爱如掌上明珠。碧河也为有这样的金兰兄弟欢喜至极。他们两人真个是亲如手足,情胜同胞。郑员外特意在终年山泉游潺,松茂竹密,环境清幽的仙桥湖(今仙桥戏院址)建了一座书斋。请名师郑大仑给碧河、大钦讲学。从此,他俩专心致志,刻苦功读,松林下论文谈诗,山堂上读书泼墨,终日形影不离。为学习起见,小兄弟定了个练文盟约:外出、探亲、游玩时,也要做诗作对,互相学习,时长日久,他们习以为常,诗词往来,因而大受老师赞赏,乡中父老称他俩是:“出口成诗的小李杜”。一次,大钦请碧河到海阳山兜作客,一到家门口,大钦便道:“水青是清,心青是情,言青是请,米青是精。水清清,心情情,专请年兄叙精情。”碧河要回家,刚踏出门就向大钦道:“女乔是娇,矢乔是矫,车乔是轿,木乔是桥。女娇娇,矢矫矫,打轿作别,弟回仙桥。”碧河和大钦日夕相处,形影不离,互学共勉,建立了生死与共之情。有一次,大钦生病不起,郑家请医寻药,精心治疗护理。碧河终门守在床头,茶水不断。可是病隔数天还不见好转,急得碧河泪下心碎,不知如何是好。忽然他想起胸前佩带的碧玉长生锁来。碧河小时病魔缠身,一天他发冷发热,痛哭不止。双亲急得团团转。这时候,门外来了一位清真寺老法师(传说碧河父亲是他的老施主),进屋抱起小碧河,给他佩上了碧玉长生锁,口中念念有词:“锁不离身,永保安宁。”不久,小碧河果然身体复原,于是锁不离身。如今,碧河见大钦卧病不起,他想:“我把锁让给大钦佩上,只要他早日健康,我有什么危厄都不怕。”于是,当天夜里,山堂肃静,皓月当空,碧河趁老师和大钦熟睡之际,捧出长生锁,烧了三炷清香,当天跪下祈祷:“只要大钦早一天病除身健,自己宁愿受难。”祷中他来到大钦卧房,悄悄地把长生锁佩在大钦胸前。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碧河、大钦已长大成人。这时正是嘉靖年间,天下举子纷纷准备上京应试。—天,郑员外叫碧河到书房,说:“科期在即,吾儿与大钦须作准备,一同上京赴试。”碧河道:“爹爹,为儿想等下科再去应试。”员外听罢,心中不悦:“莫非碧河学业比大钦差劣,故而不敢同往?”他生气地问碧河:“十年寒窗,只望你金榜题名,今天竟出此言,是何道理?”碧河心中有其打算,但不知父亲是否同意,因此欲言又止。员外见此情景,更生气地说:“你虚定光阴,荒废学业,有何面目见我?”碧河见家严如此动气,不得已上前道:“爹爹息怒,容儿细禀。只因孩儿与大钦兄学业难分上下。大钦兄家境贫寒,这次让他先行,鳌头独占。我家富裕,再过三年,也不碍事。分期同夺魁首,岂不美哉。望爹爹应允!”一席肺腑之言,说得郑员外喜上眉梢:“我儿有此美德,何愁来日功名不就,一切依儿所说。”父子两人又恐大钦不听安排,借口员外身体不好,要碧河在身边奉侍。这—年林大钦上京应试,果然得中状元。后来,他知道碧河不上京的原由,感动得热泪双流,终生不忘郑家恩德。

三年之后,碧河才上京赴考,成绩超群。没想到这一科的监考官是当朝奸贼严嵩,他把碧河应得的状元夺给自己的亲戚。碧河只能为二甲进士,入翰林。事后,碧河送红帖要拜海瑞为师。海瑞极为欣赏碧河之才,出于除奸之心,他要碧河拜严嵩为“恩师”,可是,碧河先拜海瑞之事被严嵩闻知,严贼妒忌在心。不久,碧河上奏嘉靖,说要大兴帝业,当务之急,须广办学府,造就人才。严贼得知此事,老羞成怒,他寻思道:“碧河这小子才华超凡,来日必在他人之上.况今朝中潮籍官员年年增多,陈国舅、翁万达、林大钦……这些人又与海端情投意合,我若不先下手,其祸不浅。”为此,严嵩坐不安宁,伺机发难。—天深夜,他翻来复去,无计可施,忽听更楼鼓响三通,想道:“明天是皇上生日。我何不来个如此这般!”

第二天,文武百官一齐上殿为嘉靖皇帝祝寿,宫廷里灯红酒绿,鼓乐喧天。席间,百官举杯庆贺。酒过数巡,严嵩突然奏道:“启奏万岁!今日乃皇大寿之庆,这御屏书法业已陈旧,须命一贤臣另书新句,以增龙座之光辉。”嘉靖觉得有理,便道:“卿你看何人能为之?”严嵩道:“新科翰林郑碧河才华超凡,可以为之。”皇上准奏,即传碧河上殿题御屏,这突如其来的圣旨,真使碧河迅雷不及掩耳。他虽满腹才华,怎奈初到京城,在这圣君之下,百官面前,难免有些怯场。碧河将笔在砚上抹了又抹,想了又想,想不出恰当的佳句。严嵩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碧河这小子若题不好御屏,惹怒了皇上,我就参他借办学谋反之罪,叫他死无葬身之地。再叫海瑞、林大钦通通滚蛋!”这时龙座上,嘉靖皇帝威严不语,注视着碧河。席间,文武百官目不转睛,也都看着碧河。全场鸦雀无声。忽听—声:“启奏我主,碧河题御屏。须有精通磨墨之人捧砚磨墨。臣略晓—二,愿为之。”此人是谁?正是前榜状元当朝翰林院修撰林大钦。原来林大钦早已识破严嵩毒计,心想:“碧河贤弟,如今面临大敌,如有一差二错,如何是好,此等风险,我须分担!”嘉靖听了大钦之奏,认为他身为状元,不能屈身为下品磨墨。大钦看出嘉靖心事,便再奏道:“万岁,今翰林有幸题御屏,我能为之磨墨,也是表表我对皇上之一片忠心。”嘉靖觉得有理,准共所奏。林大钦为碧河捧砚磨墨时,暗中向碧河使了一个眼色,将手中御墨指向龙座上的嘉靖。碧河一看,茅塞顿开,遂挥笔拨墨,在御屏上—气挥就;

士本原来大丈夫,

口称万岁祝三呼。

一人端坐乾坤定,

两协交加社稷扶。

加福加禄加天寿,

立纲立纪立皇都。

主君愿与天长久,

月到天心照五湖。

笔法刚劲有力,如龙戏水。文武百官见郑碧河于君臣面前即席以“嘉靖”二字拆成了这八句绝奇佳句,无不称赞佩服。嘉靖吟吟御屏上的祝寿佳句,看看这位才华横溢的郑碧河,龙颜大悦,即封郑碧河为翰林院编修。文武百官为之庆贺,奸贼严嵩害人之计宣告破产,只得垂头丧气溜回府去。郑碧河、林大钦巧题御屏斗奸贼誉饮京华,他俩文缘墨谊之交成为佳话,流传至今。后人有诗赞道:

文缘结手足,

墨谊见知音。

义岂仙桥重,

情同海阳深。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