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藏文化

藏文化

噶举第三代祖师那洛巴尊者传(五)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B、 领悟象征物暗指的四种确定、其义理,并令真实修谛昭然显现

对渐修成佛之人而言,透过对象征物的了解而产生的真正心灵进境,能够根据一般的密集真言密续过程,而给予成熟确定的力量。

因此帝洛巴说:

“透过‘瓶灌顶’,了解一切显现都是心和本尊,你就已了解到显现即同魔咒。

透过‘秘密灌顶’,了解心只不过是意识活动,其本身空无一物。

透过‘妙观察智慧灌顶’,了解空即是乐。

透过‘第四灌顶’,了解乐是无法驱散的。然后探寻这些的合一性。”

那洛巴问:“透过自己黑暗无明之眼,我如何能看见呢?”

尊贵的帝洛巴答:

“看而无意去看,

从不可见的心中谛观无法捕捉为实之物,

视而不见,即是遍汝身中之自在解脱。”

于是那洛巴不作意地作观,视而无所见,于一刹那间顿住于无须解脱之境,而获解脱自在。

他祈祷着:

“我依止上师之船、珍贵的心意宝,

必定能自轮回苦海中解脱。

此法教导趋向解脱之道,即是大乐。”

而帝洛巴却说道:

“你似乎仍受了解实相即大乐的上师所传之法所吸引,

对于大乐境中明了实相奥义即大乐的上师所传之法,

因追求、爱慕、烦恼未能顿息,

既勿追求于此,

亦勿追求其反面。”

(3) 历经苦行而达解脱

本章描述那洛巴解脱道上的经验,他献身于刻苦的精神修持而产生这些成果。这里分四部分:

A、为获完全教法、令自心调柔于师教,所行的十二大苦行

B、依帝洛巴指示,修持离言绝虑之道

C、领悟同时俱起之义,亦即发展出究竟认识衍生轮回涅磐二者之觉的教法

D、由定力彻达慈悲,以超越一切企图之大悲行持利益众生,完成受嘱之使命

A、 为获完全教法、令自心调柔于师教,所行的十二大苦行

a、 一般满愿宝

帝洛巴坐着不动一年,僵如木块,好比已失去了运动的力量。他静默不语,犹如失去说话能力,并且安住无串习造作思虑之境,犹如心已失去敏锐之性。

那洛巴以恰当的姿势,合掌绕行并祈祷×4。

有一次帝洛巴转过头去,盯着他看。那洛巴就上前请求教法。

于是他说:“想要教法的话,就跟我来!”

帝洛巴爬到了一座三层中国式屋顶的庙宇上最高的位置,跨坐于一只鸟像的翅膀上,然后说:“要是我有弟子的话,他一定会从这里跳下去!”

那洛巴想,上师现在必然是对自己而讲的院敛挥淘サ刈萆硪惶氯ズ螅刂厮ぴ诘厣希硖弁茨岩匀淌埽V钡睾崽痹谀嵌倘缢朗?/P>

帝洛巴问:“你怎么啦?”

那洛巴说:“这个由前世业力造化而成的肉体,像芦苇一样地碎裂了,已濒临死亡之境。”

帝洛巴遂说道:

“那洛巴!

汝此泥土所成身,

信‘我’之故应破碎,(信“我”即相信“我”为实有)

思维满愿宝法义,

佛陀空行秘密邦。”

他以手抚摸那洛巴,那洛巴就恢复了完好如初的身体。

然后帝洛巴便开示一般满愿宝之教法,这是帝洛巴从邬金净界智慧金刚处亲受的法要,内容则是关于了悟金刚瑜伽母的修持法,包括以象征性语言所表达的程序,“国王”代表不变、常在的实相,“三位宰相”代表实行的部分,“臣众”代表修行的场合。

此教法中,前行法是以“三位宰相”为实践,三位宰相分别是指:

·净化恶业的染污或修金刚萨垛禅定及持咒。

·圆满必备要件并和上师结合。

·修持成熟堪能静虑。

正行法是以“国王”为不变实相,此乃名为“一般如意宝”的生起次第教法。

生起次第透过四种生起的行为,净化三有投生的四种门路(卵、胎、湿、化)。净化的方式包括了:

·以五直观了悟净化胎生

·以特定的持诵净化卵生

·以三重善巧净化湿化生

·以瞬间完整的审视净化化生

生起次第的目标,就是以适当的方便清净生有、死有及中有的现象。娴于此法的人,自能生起佛慢,自视为六十二位勇父空行之主、现黑鲁嘎相的三昧耶萨垛。其身呈深蓝色,具四面十六臂,与明妃交抱。右脚伸直,左脚微屈,面现九种心态,穿着寒林八饰,庄严受用齐备。他站于日轮莲花座上,脚踏大梵天王与王后。

此莲花日轮宝座位于方形宫殿的大乐中心点,宫殿有四个拱门,具种种庄严;殿内为真实自性之焦点,殿外火焰与尸陀林围绕。

当父母尊身上庄严齐备时,就能净化“生有”,熟于此道之人会感受到本尊真实的加持。

召请智慧尊降临,封印、礼敬、赞叹与持诵本尊咒,即可净化“中有”。

当行者心中放光,情器世界消融入己身,直到最后“那打”亦化为明光,长时安住此境,即得净化“死有”。

观想本尊由灿烂光中显现,本身并无实体。于此具足坚固佛慢,就视为生起次第觉受的真正征相。

修行圆满次第以净化生有、死有、中有的要点在于将脉、气、明点化为光明。

行者生起拙火,高度觉性得以开展,气成为金刚诵(嗡阿轰)的震动,心智于种种意识活动领域自发地开显,即可净化“生有”。

由禅定力之故,任何消散均无实体,气进入、停留及消融于中脉,化成空性明光,四境现前。此法即净化“死有”。

心气不二,为灿烂明光,别于凡俗身心五蕴,于是即净化“中有”。此时生起本尊,居越量宫中,具足明光珍饰庄严。

立即而清晰地体验拙火生起与高度觉性的展现,就是圆满次第真正的精华。

透过净化生有、死有、中有的生起、圆满次第,行者不论是修简明或详尽的观想(此指本尊眷属的数目),都能完全领悟父母尊的奥妙。在修持生起次第净化四生的时候,谨守吃、穿、沐浴、供养、持诵、行仪与睡眠七方面的戒律,是极为重要的。

注: 4 此处“祈祷”乃一种静虑法,并非请求或表达敬爱之意。

b、 一味

帝洛巴又静默地坐了一年,当那洛巴请教法益时,帝洛巴突然站起来走开。

那洛巴跟过去,看到他坐在檀香木的熊熊烈火旁。那洛巴上前请法,帝洛巴说:“要是我有弟子的话,他一定会跳进这火中!”那洛巴毫不犹豫地跳了进去,结果全身严重灼伤,痛苦难忍。

帝洛巴淡淡地问:“那洛巴,你是怎么啦?”

那洛巴说:“这个由前世业力造化而成的肉体被火吞噬了,我非常痛苦。”帝洛巴遂说:

“此为信‘我’皮囊身,(信“我”即相信“我”为实有)

实应烧灼获净化,

吾之法子那洛巴!

看入心性平等性,

空行秘密之家园。”

他以手碰触那洛巴,那洛巴即恢复完好如初。接着他就教授一味的教法。

教法分为两部分,转化与一味。

转化可分为十六重:四确定之转化、四解脱道之转化、四誓约之转化、四身(法、报、化、自性身)之转化。亦可分十二重:下降四喜之转化、上升四喜之转化、果位四喜之转化。亦可分九重:醒时、睡眠、死亡三中阴时、法报化三身之转化。亦可分五重:转化贪为拙火、转化嗔为幻身、转化痴为光明、转化慢为生起次第、转化嫉为净观。亦可分三重:转化死有成法身、转化中有成报身、转化生有成化身。

体验种种转化的核心之处,在于了解如是妙理,安住此觉,自然任运,无造作偏颇,也不起散乱。

一味是行为举止的方式。它并非将好坏等等参杂而生成的混乱状态,领悟事物如是本性,就是一味,而这样的领悟必须加以调练。

在实际应用上,可以视觉体验作为说明:当一个人看见一样物体时,就有一个主观的印象产生爱或憎的感觉(亦即情绪干扰了对物体的直接体验)。

再进一步观察,看起来在那儿的东西,实际上根本不存在,外显诸物既是显现又是空性,内在觉知的过程并非主体(并非与客体相对的、截然不同的)。根、尘、识三者同时显现。此理可推广到耳、鼻、舌、身、意,皆是如此。

这就是六重一味。同时体验六者,就能够放弃对于此生的贪执,具足无常正念,思及六道痛苦,出离繁杂俗务,对上师起胜解及虔诚心,获得心灵的清凉自在。

能不散乱地安住这种没有任何外在参考点之境,就是真正在修行一味。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