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藏文化

藏文化

《喻法宝聚》故事集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喻法宝聚》故事集,是噶当派早期的著名×格西博多哇(1027—1105)所讲,而由他的弟子格西扎布巴初辑一略本,后来另一弟子喜饶多吉叫扎布巴讲述一遍,又增补若干,并加以整理而成。喜饶多吉通常被人们称为格西扎噶哇。

《法宝聚》主要是博多哇宣讲佛教教义时,采取打比喻的方法,使教义深入浅出,更易使听众理解和接受。所以这本书被噶当派的信徒奉为学习的经典。你所说的比喻中,有一部分是简短的小故事或寓言,颇为生动形象,能给人以后发。不论是比喻、故事或者寓言,每段前面都有一题目性的句子。句子下并用“…”着重符号标明,使段落清晰,醒目易寻。如讲宣传佛教教义时,应讲究方法的一段。

《遗嘱风》(意为:对风留遗嘱):北方有个人,被敌人抓住要杀时,他说:“我要留遗嘱工”问他:“你留给谁?”答道。“要把遗嘱托给风!”敌人觉得此事太稀奇,便常对别人谈起,结果被这人的亲属听见了,便为他报仇。

这则寓言借被杀之人巧妙计策,让杀他的敌人自己给被杀者的亲友报信,以达到复仇目的事例来说明:宣传佛教,也“善巧方便”,即讲求巧妙的方法。所以,在故事的结尾,博多哇说:“象这个故事一样,我讲的佛法虽然你怎么也听不懂,但是,你会对别人讲:‘他这么说了!’结果别人懂了,便得到益处。……所以要善巧方便。”

《酒歌》,有两个小偷钻进一家人的仓库里去,寻找可偷的东西时,发现一坛酿熟了该过滤的酒。想着滤出来喝,又怕被主人发觉。于是便用嘴吮吸着喝,结果喝醉了。一个说:“我要唱歌!”另一个说:“你说什么?主人若听见发觉了,就会把咱俩都宰了!”但是,另一个却不听,放声唱起歌来,歌目:“从坛口喝着就这么香,若从坛底喝时那该有多香!”唱着便跳起舞来。结果被主人发现,前来和他们一块喝酒歌舞,直到把酒喝完。

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藏族地区是歌舞的海洋。这个小故事,构拟了一个极为典型的环境,以非常风趣的笔触,真实地勾画出了藏族民众酷爱歌舞,豪爽幽默的典型性格。

《水中捞月》:在一座森林中罗住着很多猴子,其中有一个猴子首领。一天夜晚,他们来到森林边上,看到一口井中有白灿灿的月亮。他便想把井下的月亮捞起来,但是够不着。于是他把伙伴们全都招呼米,对他们说:“谁的力气最大,来抓住我的尾巴!”然后依力气大小顺序抓住尾巴,到了最后,让力气最小的在井口上抓住。于是猴子首领领头,顺着堕下井去捞月亮。结果井口的猴子抓不住了,一失手,猴子们全都掉进井里去了。

这是佛经里一个非常有名的寓言故事。佛×原本借以说明“人间万物皆非实有,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的佛教唯心主义观点的。但是,抛开×的曲解,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它批评了那些不加观察,而去做徒劳无功的事”,甚至对自己有害的事情的人们。

其他还有如《老奶奶抱水牛》、《母猴丢爱子》、《背生四肢遭众打》、《蓝皮狐狸当兽王》,《咒师卖酥油用小秤》等一些小故事,都写得简洁朴实,情趣盎然。

此外,本书中还记录了一些谚语。如:

“与狗接近,就是同伤靠拢”,这是警告人们不要与坏人相交。否则自己会受到伤害。  “不做困难事,难得香甜食。”阐述了“苦“与“乐”,  “困难”与“幸福”的辩证关系。是值得我们永远记取的道理。  “草背驮子,镰刀不觉沉。”大体与汉族的“隔岸观火”意思相近。  “雄鹰虽然凌空飞,最后终究落地下”。

提醒大家,无论有多高的志向,都要脚踏实地去干。

这些谚语直到今天还在民间流传着,可见其年代久远。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