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

河洛星空—韩钧:功勋卓著的革命战士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韩钧,原名韩水清,1912年出生于新安县,1931年在北平中国大学读书,1933年在北平草岚子监狱加入中国共产党,和薄一波等同志一道领导狱中斗争。出狱后,他带领我驻晋一部长期与阎锡山斗争,并两次参加解放洛阳战役。韩钧是我军的优秀战士,30多岁即担任中共北平市委秘书长兼军管会秘书长,37岁时病逝。
最初,我是从《新安县志》上看到韩钧同志的英雄事迹的。他是新安县石井乡人,1912年出生,当地人说他打小就是读书的料,13岁就考入省立洛阳第四师范学校。当时,村里的教书先生预言:“这孩子长大之后,文可提笔写字,武可带兵打仗,一定会升官发财,出人头地,绝对不会窝在这山旮旯里。”
  但是,韩钧走的不是升官发财路,他走的是一条坚实的革命之路。
  一
  韩钧是读书的料,但他家并不富裕。石井这个地方很穷,距县城46公里,西边紧邻渑池县,土地瘠薄又很缺水,尽管他常被同学称为“乡巴佬”,受到官宦子弟的歧视,但这挡不住他求学的路。
  他在省立洛阳第四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对“创造社”作家写的作品非常感兴趣,尤其钦佩郭沫若汪洋恣肆的诗歌风格和革命热情。他还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刊,与同学们组织“社会科学研究会”,经常在一起探讨革命真理。学校当局视其为“危险分子”,1929年春,以“参加学潮”的罪名,将他开除学籍。
  这时他17岁,正是读书求学的好年华,亲友们见他在家里窝了许多时日,都觉得他半路停学太可惜,就凑了一笔钱,让他到北平的中国大学当旁听生。1931年,韩钧19岁,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他发现这座城市比洛阳更能得风气之先,青年学子的思想很激进,他就和许多爱国青年一起,投入到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1932年春,他加入共青团,来到北平西郊发动工人、农民、学生组成抗日义勇军。这年8月1日,他率领抗日义勇军举行抗日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向城区进发,他打着红旗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他当时的形象就如《青春之歌》中的卢嘉川,英姿勃勃,从容镇定。面对军警的阻拦和水枪的扫射,他和同学们手挽手肩并肩,高呼着口号前行。最终,游行队伍被反动军警冲散,他当场被逮捕,两个月后被关进草岚子监狱。
  草岚子监狱当时称“北平军人反省分院”,是专门关押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地方,薄一波、安子文、刘澜涛等同志当时就被关押在那里。那里的环境比一般监狱更为森严:两扇黑漆大门紧闭,旁边仅留供一人出入的小门。高墙内阴森森的,四周是密密匝匝的电网。
  但是,革命者就像火种一样,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燃烧。韩钧一进监狱,就设法和薄一波同志取得了联系,在狱中地下党的领导下,韩钧感觉自己来到了一个革命新战线,他热情参加了由难友们组织的“反克扣伙食,反封锁书报”斗争。他善于演讲,语锋犀利,在与敌人的论辩交锋中,常把敌人驳得无言以对。他还特别注重学习,经常和难友们秘密传阅马列著作,许多篇章他都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当他发现狱中难友有人会说俄语、日语、世界语时,便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初步掌握了这几门外语。
  1933年,他在狱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冬天参加了狱中地下党领导的绝食斗争。在这次斗争中,他和同志们整整七天没有进食,到最后,有的同志连喝水的力气都没有了。虽没有枪弹横飞,虽没有鲜血淋漓,但死神就在眼前,当时大家有一个口号,就是“坚持斗争到胜利,否则宁可饿死”。这句口号喊到最后,每吐出一个字都很困难,但大家用眼神相约,彼此鼓励着拼尽力气喊出来。
  绝食斗争最终取得胜利,但敌人也察觉到狱中有共产党地下组织,于是指派两名特务,佯装“政治犯”进入韩钧所在的牢房。起初,韩钧并不知道这两人的来历,但机警的韩钧,只和其中一个“政治犯”谈话,故意不和另一个搭腔。他发现,只要他和那个“政治犯”谈话,另一个“政治犯”就会很关注,眼睛乜斜着往这边看。机智的韩钧判定这两人是特务,立即向党组织汇报,让所有同志提高警惕。
  二
  1936年9月24日,韩钧等同志被营救出狱。10月,他参加了中共山西统战工作五人委员会,随薄一波同志到了太原,担任“牺牲救国同盟会”军政训练委员会政治部干事。1937年,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很快把战火烧到了三晋大地。韩钧当时在祁县,这里的民众抗日热情很高,韩钧就组织了“青年抗敌决死二纵队”。
  这是一支临时组建的队伍,武器装备不好,但部队经过整训,颇有战斗力。韩钧担任总政治部主任,亲率队伍上了前线,频频和日寇作战。他还带领部队在洪洞、赵城一带组织农会和妇救会,一方面进行抗日救亡活动,一方面实行减租减息,发动群众抗敌锄奸,建立了包括儿童团在内的各级自卫队,抗敌决死二纵队迅速壮大起来。
  时局复杂,大敌当前,全民抗战。阎锡山当时是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他表面抗日,骨子里却害怕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不断壮大。1938年,他看到韩钧领导的抗敌决死二纵队已经发展到2万多人,甚为害怕。1939年3月,他突然调韩钧离开决死二纵队,并指派他的心腹梁化之监视韩钧。面对复杂的形势,韩钧头脑清醒,针锋相对,撰文揭露阎锡山顽固派的阴谋,强调精诚团结、坚持抗战。阎锡山见韩钧如此能干,不无忧虑地对梁化之说:“韩钧这个人,杀了可惜,留着是后患。”
  而此时的韩钧,也在密切注意着阎锡山的动向,当他发现阎锡山与日军秘密来往时,迅速向党组织汇报了这一情况。事已至此,阎锡山决意杀掉韩钧,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梁化之。当年11月26日,梁化之打电话让韩钧去“谈工作”,韩钧意识到敌人要下毒手,就提出要回新安县老家探亲,顺便到自己的防地去看看。梁化之这次很爽快地答应了,假装关心地拉他来到地图前,提醒道:“现在敌军到处搞暗杀,你要走大路,不要走小路,否则有危险。”
  原来,这是梁化之的阴谋,他担心在当地直接杀韩钧影响太大,于是将计就计,假意放走韩钧,却命令沿路顽军拦截,务必把韩钧杀害。但韩钧十分机警——梁化之一反常态过分“热心”,引起了他的警觉,于是他也将计就计,说:“谢谢你的提醒,我明天就动身。”当天下午,他纵马向东抢渡黄河,日夜兼程抄小路回到了决死二纵队,立即向组织讲明了十万火急的斗争态势,并先发制人,把阎锡山派来的200多名军官集体剔除出去,从而纯洁了革命队伍,稳住了阵脚。
  阎锡山听到这个消息恼羞成怒,谎称下一步要对日军搞“冬季攻势”,命令韩钧马上集结二纵队作为“第一线”,务必于12月5日向同浦路日军展开破击战,但同时又命令顽军作为“第二线”,部署在二纵队的背后。
  韩钧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觉察了阎锡山的阴谋:这是把他的纵队置于日军、顽军的前后夹击之下,想一口吞掉他们这支队伍啊!12月4日,日军、顽军果然对决死二纵队展开进攻,韩钧率部进行了坚决反击,战士们同仇敌忾,一日之内打退敌人多次进攻。阎锡山打定主意要消灭二纵队于此役,总共调集了6个军包围二纵队。在日军、顽军的夹击下,二纵队的战士们血战十几天,最终跳出包围圈,翻越吕梁山,到达晋西北,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这就是抗战时期有名的“晋西事变”。
  与兄弟部队胜利会师于临县县城后,决死二纵队归属八路军一二○师建制。1940年秋,这支部队参加了“反扫荡”和“百团大战”,有力地打击了日伪顽军。11月,晋西北军成立,韩钧任决死二纵队司令员、党委书记,兼任八路军第八军分区司令员,旋赴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三
  1943年6月,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司令部”成立,韩钧担任秘书长,协助贺龙司令员工作。1944年4月,日军因太平洋战场形势恶化,企图打通平汉线向大西南进军,豫中会战拉开帷幕,洛阳于5月沦陷。中共中央为尽快打开河南敌占区的抗战工作局面,成立了河南军区党委和河南军区,任命韩钧为军区党委委员。11月,毛泽东主席接见韩钧和军区党委副书记刘子久,令他们尽快赴豫展开工作。临行前,毛主席要求韩钧和刘子久到豫西后“一定和群众打成一片”。
  韩钧立即率领一支部队回到河南,与先行到达新安县的我军一部会师,迅速向渑池、陕县、洛宁、宜阳进军,吃掉一部分顽军,打开了豫西抗战局面。1945年1月,中共豫西二地委、豫西二军分区、二专署成立,韩钧出任地委委员兼军分区司令员。此时,洛阳各县抗日政权纷纷建立,东起新安县西至观音堂的铁路线已被我军控制,挫败了日寇再行西进的图谋。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于1946年1月签署了停战协定,约定于1月13日全面停火。就在这一天,韩钧率部对困守在山西曲沃城里的阎军发动总攻。停火后,阎军提出让我围城部队后撤,让出通道供其出入。怎么办?韩钧当机立断,决定到城中和阎军谈判,利用谈判把握战局。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他的几个警卫员在棉衣下系上手榴弹,全部打开保险盖,握引线于手中,以备敌人加害时与其同归于尽。
  韩钧在警卫员簇拥下,大踏步走向曲沃城。只见曲沃城有两道城墙,每道墙上都悬挂着地雷,城门附近的民房全被拆去屋顶,铺上门板,架起机枪,枪口对着马路。韩均还观察到城墙上的守敌,个个杀气腾腾;城门全被堵死,凡进城之人只能顺着梯子往上爬。
  韩钧冷笑一声,直面刀丛,昂首走进敌军司令部,从容地坐在谈判桌前。谈判桌上,韩钧纵横捭阖,据理制敌,使我围城部队没后退半步,于对峙中占尽优势,为未来战局赢得了先手。当年7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对我解放区发动进攻,韩钧协助陈赓指挥战斗,粉碎了敌人对晋东南的疯狂进攻。1947年8月22日,我军四纵队奉命向河南进军,于23日拂晓来到黄河岸边,韩钧首先率部抢渡黄河,与陈赓一道指挥部队突进洛阳近郊。1948年春,韩钧参加了两次解放洛阳的战役,把这座千年帝都送还洛阳人民手中。
  韩钧两次进入洛阳城,却无暇西顾新安县石井老家。当年12月,他又马不停蹄地随叶剑英同志来到平津战役前线,在北平西山指挥作战,后来又作为解放军代表,参加了和平解放北平的谈判。熟悉他的官兵,都知道他既能打仗又会谈判,功勋卓著,是个全才。
  北平解放后,韩钧出任中共北平市委委员、市委秘书长兼管委会秘书长,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建设新北京的工作中。可是,他太累了,1949年3月23日,因疲劳过度突然去世。1989年,他的战友编写了《韩钧传略》,薄一波为该书写序文,对韩钧的评价是:“坚定坦诚、机敏果敢、热情干练,在军事和政治工作方面都很有才能,为党和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他还写道:“正当开国之初,韩钧同志可施展才华更好地为党为国报效之际,却与我们长辞了。40年来,每念及此,深为惋惜……”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