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令狐复姓来源有二,其中主要的一支是黄帝后裔,具体情况如下:
一、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山东省汶上县《姬氏志》记载:“令狐姓,系出太原郡,魏犨子颗系毕万曾孙,以功别封令狐,其孙子颉因为令狐氏。”据《元和姓篡十五青》等记载,文王之子毕公高有孙毕万,春秋时期任晋国大夫,生子芒季,芒季生子魏犨(音筹),即魏武子,武子又有魏颗,是晋国有名的猛将。曾跟随晋文公重耳出亡多年,晋文公即位后封他为大夫,让他继承魏氏的封邑。魏犨(音筹)有三个儿子:绛、倚(音益)、颗,魏绛是嫡长子,后来继承魏氏的封邑;魏倚(音益)和魏颗也都担任晋国大夫。当年魏犨(音筹)有个宠妾叫祖姬,魏犨(音筹)经常外出打仗,每次出征前都要交代家里人说:“万一我战死,就让祖姬改嫁,别耽误了她的青春。”后来魏犨(音筹)得了重病,临死前却要家人让祖姬殉葬。他死后,小儿子颗认为他的要求是在神志混乱时提出的,与他平时的主张不一致,不应该听从,所以坚持让祖姬改嫁了。后来魏颗在同秦军杜回交战中节节败退,一直退到一片草地中间。杜回是一员步将,只见他健步如飞,追杀过来。可是他杀到草地中间的时候,突然步履艰难,几次踉跄欲倒。魏颗觉得奇怪。仔细一看,原来草从中伏着一位老人,正在把长长的茅草结在一起,形成一道道绊索。杜回到了这里,就像隐入了罗网一样。魏颗大喜,赶快驱车冲上去,捉住杜回,打败了秦军,事后魏颗才知道,这位老人就是祖姬的父亲,因为感谢魏颗救女之恩,特意冒着生命危险来助一臂之力。为了奖励魏颗的这次功劳,晋景公把令狐(今山西省临猗县西)赏给他做封邑。后来魏颗的儿子魏颉就以封邑名令狐为姓,形成令狐氏。显然是黄帝后裔。令狐姓在汉代世居太原,为望族。王莽杀令狐迈后,族人大多避居敦煌。后代子孙仝馨,五代时任晋谏议大夫。仝整任周御使正中大夫。仝熙任隋朝吏部尚书。
二、《姓氏考略》云:“唐时狐氏有改为令狐者。”
令狐复姓看起来好像是过去外来胡人的姓氏,而实际上,令狐地地道道是中华民族一个土生土长的古老姓氏,他们是三千一百多年前的圣君周文王的姬姓后裔,不但具有极其荣耀的家世源流,跟著名的魏氏亦属兄弟,得姓至少在二千四百年以上,成长、发迹于山西。令狐,即今山西省临猗县的西方。在汉末三国以前,青史留名的令狐氏杰出人物,几乎都是山西人,像汉武帝时令狐茂,三国时的令狐邵,南北朝后魏的令狐仕等人,便都是山西令狐氏的好子弟。又有:汉朝令狐略;唐朝宰相令狐楚、令狐綯,文史家令狐棻;明朝经学家令狐鏓;清朝有令狐亦岱;当代有中共党政要员令狐安等。 令狐复姓郡望: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
令狐复姓堂号:泣墓堂、博施堂(后魏令狐仕,兄弟四人,早年丧父,泣墓十载。侍奉母亲至孝,乡里无不称赞。他兄弟勤俭持家,用自家勤劳换来的财物,广泛地施舍给穷苦人家)。
令狐复姓适用楹联:兄弟四孝子(令狐仕兄弟四人的事典);父子两京官(北周大将军令狐整及其子令狐熙,皆京都显官)。博学秘书清修国史(唐朝高祖时秘书丞令令狐德棻,博涉文史,早岁知名,贞观中修梁、陈、周、齐、隋五史。高宗朝官弘文馆学士,迁国子祭酒);召对承旨命驾乘舆(唐朝宣宗时吴兴太守令狐絃,帝命以乘舆、金莲华炬送还院。累官同平章事)。
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令狐复姓后裔分布于陕、晋、豫、甘等地。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