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溯源—湖南七里庙会与祁剧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始建于明朝的仙娘古庙,座落在赣州市东郊七里镇。仙娘古庙在明代是民间祈盼神灵保佑孩子不发天花的天花宫。20世纪80年代重修后被列为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使一度冷落的仙娘古庙重新焕发生机。一年一度的七里庙会演变到今天已成为了当地文化娱乐、生意买卖、休闲会友的集聚地,是方园百余里都有影响的一个庙会,也是赣州市唯一的一个庙会。

当地人推举有威望有文化有经济实力的人为庙会成立了一个"首事会","首事会"负责将各方赶庙会人士捐赠的钱物用来修缮古庙和每年组织一次庙会活动。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起是七里庙会的活动时间,来赶庙会的人都会给仙娘上一柱香,寄托祈求神灵保佑家室平安身体健康的朴素心愿,余下的时间就是看大戏了。七里镇的庙会是一定要请戏班来演戏的,看大戏在庙会活动中份量最重,庙内大戏台前的二幅楹联就昭示了戏文系庙堂里不可或缺的内容:"古道本无文何竞以文为戏耍,世情都是戏不妨将戏畅文机";"万古文章归一曲,千秋事业尽三觞"。

多年以来, 七里庙会都会请祁剧团表演传统的古装戏。祁剧又叫湖南班子,是雍正年间从湖南传入兴国、赣县的,曾和东河戏一样在赣南戏曲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湖南班子上演的全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古代传统戏,诸如"香山会""岳飞传"、"八仙拜寿"、"西游记"、"白蛇传"、"万寿山"、"珍珠塔"等传奇剧目。数以千计赶庙会看戏的人一大早就会从四面八方相邀而来,身临庙会看见观看者入痴入迷的喜爱程度竟让我联想起早年人民公社放电影给社员看电影时的那般情景。传统戏受群众欢迎并成为庙会的演出剧种是有其特定原因的:民间认为,庙会是供奉菩萨的庄严场所,象三角班子这类土生土长同属民间的艺术因其庸俗、调侃的表现形式是不适合登上庙会的大雅之堂的。

有趣的是,七里庙会上参加演出的演员全是花甲以上的老人,这些早年东河剧团的老演员退休后散居在大余、龙南、瑞金、宁都、会昌等地,却能召之即来地参加赣南各地庙会上的演出。这个由清一色的老年人组成的民间艺术团叫赣兴剧团。这个民间艺术组织的发起人叫洪玉玲,是一个在娘胎里就受祁剧熏陶的梨园子弟,一生与祁剧相伴的洪玉玲能把一百多个传统剧目的唱段,曲词烂熟于心。东河剧团解散以后,出于对艺术的深深眷恋使她与她的戏友们自发地组织了这个赣兴剧团。大凡从事艺术的人越到老年对艺术越有一种执着的热爱,这在赣兴剧团的老人们身上很有代表性,哪个地方的庙会请他们演戏了,他们总是一个电话就风雨无阻地汇集在一起。老艺人们的演出很艰辛,乡间演戏的收入很低,二十多个人的剧团除去租服装、道具和吃、住交通费,他们几乎无报酬可言,但是这些老人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他们说,这是他们共同爱好的友情聚会。他们走在一起可以对钟情的艺术尽情地释放渲泄。我感觉他们确实在过足了一把唱戏瘾的表演中也同时给生命寻求到了最大的快乐。

七里庙会唱大戏一般是由"首事会"组织三天,赶庙会的人群中有人得了喜事的比如身体康复的、男孩子出生的、儿女考上了大学的等等,就趁这个时候为乡亲们点戏。庙会举办的时间就是视捐资包多少场戏的场次而延期庙会的举办时间。人气旺盛的七里庙会的活动时间往往长达到10天半个月。当问起这些连轴转的老艺人累不累时他们都说:这样的日子最开心。认真观赏这些老艺人在台上全身心投入时的神态不由得令人肃然起敬,因为,这已是一项后继乏人的艺术了。在现代艺术琳琅满目的今天,已没有年轻人愿意去传承这种古老的戏曲文化。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出出的古装戏,是尚健在的老艺人们藉生生不息的艺术热情,犹如赣南艺术库中的活化石一般,凝重、艰难却快乐地演绎着的近百个濒临失传的湖南祁剧。他们以庙会为自己业余生活的一个载体,娱神娱人的同时也娱乐着自己。随着近年来各地庙会的恢复兴起,赣兴剧团已小有名气,这帮老艺人的退休生活充实得让人羡慕,几乎哪儿有庙会哪儿就有他们的演出,老艺人们乐此不疲、热情地活跃在赣南大地上,以其独具特色和魅力的艺术表演延续着民间的喜好,点缀着民间的艺术,播撒着民间的乐趣。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