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溯源—中华南方文明之源:五溪文化(二)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小 中 大】
2、高庙遗址的文化特征。通过三次发掘,高庙遗址在台地顶部主要分布着史前居民的房屋、祭祀场所和墓地,地层堆积厚约0.8~1.5米,有3~10个左右的文化层。其周围的斜坡则属于贝丘堆积,厚约3.5~6.5米,最多可分为27层。在遗址区地表分布着现代房屋及耕地,其下的文化堆积依次属于明清时期、东周时期及新石器时代,其中明清和东周时期的遗存已破坏殆尽。遗址中保存的主要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堆积,可以划分为上、下两大部分(各自包含若干地层),分属于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其中,下部堆积的文化特征明显有别于周邻地区同时期的考古学文化。这类遗存在本地区的辰溪、中方和麻阳县的多个地点均有出土,区域特征鲜明,以高庙遗址所出最为典型,且又是最先发现,故可命名为“高庙文化” 。
3、高庙是7000年前的祭祀场所。高庙是一处大型祭祀场所,距今7000年以上,占地约1000平方米。其年代之早,规模之大,而且可以明确辨认出诸多祭祀设施:主祭场所、大量祭祀坑,以及与祭祀活动相关的的房址、储藏祭品(河螺)的窖穴等,这些在我国现存的同时期史前遗存中都是罕见的,反映出史前居民祭仪活动的真实状况,表明这里是一个区域性宗教中心。1991年曾在本遗址出土一件高直领白陶罐,颈部戳印有带双羽的獠牙兽面纹,两侧各立一“梯阙”的图像。若将其与新发现的主祭场所柱洞的结构相对照,就会发现它或许就是当时主祭场所(高梯架亭台式建筑)的摹写,是一幅生动的祭仪图。在遗址中,出土了装饰飞鸟、獠牙兽面、太阳、八角星纹等图像的大量陶器,许多还是精美的白陶,它们显系祭器,也是判断这处大型祭祀场性质的重要佐证。
4、高庙在7000多年诞生了中华图腾凤凰。现已形成的一般观念,龙源自北方黄河流域,凤凰则发源于长江流域。而在高庙出土的陶器上已经有表现神灵崇拜的图像,高庙文化遗存的部分陶器上装饰有戳印篦点纹连缀而成各种复杂图像,技艺精湛,构思诡谲。这些图像中的獠牙兽面附有双翅;飞鸟则头戴羽冠,双翅载托太阳或八角星翱翔中天。这类图像在五溪高庙文化的鼎盛期(距今约7400~7100年)最为发达,其最早的推定其年代距今7800年左右。有明显的迹象表明,高庙文化最初出现的八角星纹以及獠牙兽面、鸟载太阳等图像,在较晚时期逐步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及黄河流域,甚至更远。在洞庭湖区的坟山堡、汤家岗遗址,太湖流域的崧泽文化,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山东的大汶口文化,以及辽宁小河沿遗址南台地,出土的某些陶器或玉器上均见到与高庙文化完全类同的八角星纹。浙江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和陕西泉护村仰韶文化遗存中所见到的鸟与太阳或鸟与兽面的复合图像,都与高庙遗址发现的类似。按年代及其在地理上的渐进可以推测,其源起在五溪的高庙。
5、高庙在7000年前是区域政治文化中心。高庙上层遗存发现的30余座墓葬中,M26、M27是两座较为特殊的并穴合葬墓,它们南面还平行分布有多座墓葬,均开口于同一层位下。这两座墓随葬品中均有精美的大型玉器,其品质在整个墓地极为突出(其他墓葬均未发现玉器)。特别是M27出有顶端两侧带“扉牙”的玉钺,显然是墓主人权威和地位的象征。我们推测这两座墓可能属夫妻合葬,墓主应是当时的部落首领。这种带“扉牙”的玉钺,在中国史前时期遗址中极为罕见。从地层关系等判断,这组墓葬的年代大致为距今5800年左右。它们既对研究该遗址史前居民的社会阶层状况以及部落成员的贫富分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当地与周邻地区同时期社会发展状况的横向比较和联系提供了宝贵资料。由此还可以得出另一个重要的判断,高庙显然是当时该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悠久辉煌的五溪文化
可以远溯到七千多年前的五溪文化,其辉煌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得到见证。
【来源:网络整理】
- 上一篇:湖湘溯源—诗风词韵中的定王台
- 下一篇:湖湘溯源—中华南方文明之源:五溪文化(三)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