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溯源—世界文化源神糯文化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小 中 大】
神糯文化是随神糯农耕文明的四周传播而传播的。从万多年前的长江流域中游的水稻农耕文明向四周的扩散开来,同样把农耕文化传播四方。如文字来说,从湖南道县玉蟾岩最原始的X形符号的萌芽到9000年的洞庭湖平原彭头山众多文字符号的出现是个飞跃;再到8000年的河南舞阳贾湖甲骨文,再到7500年的湖南城头山、高庙文字符,再到7000年的湖北姜寨陶文,整体是以长江中游为中心的水稻文明文化的扩展辐射。再以下就范畴更加扩散了,中华大本营有6000年的半坡陶文,海外分支有5000年的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契形文字、埃及圣书字和远涉重洋到美洲的印弟安先祖保持的中华象形字及4500年前的印度印章文字等等,形成世界范围的象形文字圈。从今天中华彝文与6000年前的半坡陶文、4500年前的龙山陶文、美洲印弟安同胞秉承的中华上古文字、四川巴蜀图文、以色列上古图文的相似来看,正反映出古糯民其实也就是后来被黄帝中原黄河文明贬称为了东夷民族的当时在全球范围的迁徙开拓过程,无论是中华还是世界的上古民族并文明文化都是古糯民也就是古夷族的全球扩散分支的结果,因此才有了《圣经》中伊甸园——夷(彝)甸园一说。这四季如春、人与自然飞禽走兽和谐生活、有四条河流向四方流动、西部有终年不化的雪山这样地理条件的地方,世界上好只有滇——甸——云南了。
我们的历史有一种理论上的误区,认为人类社会是从原始渔猎到畜牧再到农耕的,其实不然。人类的起源没有多元论,尽管非洲等其它地方也有人猿,且非洲的南猿还成规模成系统,但它并没有完成人类走向文明发祥的最后飞跃。同样,我们也不否认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人猿的同时存在,但真正走向文明发祥飞跃的却是长江流域。这就好比说人类社会后来的资本主义萌芽,要说最早的萌芽无疑是中华文明的封建社会,从唐朝开始,到中华宋朝已形成规模,到明清时又有了发展。但欧洲后来居上,虽然萌芽得晚,但最终突破形成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走向近代工业化发展之路的是西欧。长江流域的早期人类从采集进入渔猎进而步入农耕文明时代,这就基本奠定了人类早期发展的模式。最早糯民在向四方扩散时,把农耕文明传播向四方:宜稻则稻,于是有长江下游至河南、陕西、甘肃部分和沿海北上到东北、朝鲜半岛、日本岛和南下东南亚及印度部分保持了稻作文明;不适种稻则在当地选择宜种如黍麦玉米等耕种,如黄河流域大部、西亚、美洲等地;达到不宜耕种之地的先民适者生存,转变成后来的游牧民族,如中亚、欧洲等地。人类文明随着这种变化而变化,文化也随之改变,形成后来中华本土和世界范畴的民族大分化格局。
游牧民族由于其不定性和流动性又反过来成为农耕民族的的最大威胁,四大文明古国只有其发祥地中华才将其文明一脉相承到今天,其它如古印度、埃及、古巴比伦在近两千年时都改头换面了,包括人种。虽然糯民子孙在世界各地不断分支扩展,我国先秦史料以《山海经》、《竹书》、《楚词》、《诗经》等为代表有大量的原始记录,《圣经》虽是后期作品但其《旧约》部分还是保留了一些中华古老记录,但其文明文化的根始终难以改变,由原始图腾崇拜、宗教祭祀、天文地理、象形文字等古老风俗演变而来的巫傩文化万古承传,这也就是上中古时期全球文化大同小异的历史缘由。
【来源:网络整理】
- 上一篇:湖湘溯源—王船山的思变理念
- 下一篇:没有了!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