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溯源—湖南湘军历史探源说(二)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从咸丰元年咸丰三年,江忠源从广西到湖南,保长沙;又从湖南到湖北,战武昌;再到江西,守南昌;最后出征安徽,救庐州。三年时间从知县升到巡抚,成为太平天国早期西征军的劲敌。当时在西线战场,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江中源,有楚勇,江忠源成了清廷初期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重要工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体现者、捍卫者。

  江忠源三年之内从一个知县升为巡抚,死后被追赠为总督,一等勇毅侯,抚恤极其优厚。他的发迹史给湖湘子弟(包括曾氏兄弟、胡、左等)以极大的启示和鼓舞,他们都把这看成是乱世中加官进爵、封妻荫子的途径和法宝,纷纷投笔从戎。由于有江忠源办楚勇的成功实践,更加之曾国藩的个人素质,其所领湘勇才取代了楚勇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而楚勇也因为主帅江忠源的早逝而退居湘勇之后。

  先有江忠源在新宁训练楚勇,然后才有罗泽南在湘乡办湘勇。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由于江忠源率领楚勇在镇压农民起义中的突出表现,声名大噪。于是咸丰帝要求各地仿效兴办团练,全国一下子封了43位团练大臣,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咸丰三年,江中源战死于安徽巡抚任上,而此时曾国藩还在湖南衡阳练勇。在当时,他们两个的关系就好像是前方与后方的关系,很多时候曾国藩是以给前方的江中源提供兵勇的借口在练勇的。江中源战死后,曾国藩才正式率勇出境。

  江忠源的存在如昙花一现,但他在组织和训练楚勇上有很多开创性的做法,对后来湘、淮军统帅的建军指导思想有很好的启示作用,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湘军以勤王忠君和捍卫封建礼教的建军宗旨,以“忠义血性”的儒生为将、“朴实少心窍”的山农为兵的原则,将必亲选、兵必自招的方法等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江忠源与曾国藩都是书生出生,有功名之人,都有极强的建功立业欲望且能独当一面。两人都因练勇起家,得以能与太平天国义军作战。他们为官勤政廉洁但对农民起义军都心狠手毒,分别有“江屠夫”“曾剃头”的绰号。

湘军先驱楚勇

  楚勇最早发轫于道光二十七年的团练,分别在镇压新宁瑶民雷再浩起义和李源发起义时取得了成功。咸丰元年江忠源的地主武装被派往广西帮助镇压太平义军,正式号称“楚勇”。它是最早成立且是最早被派往外省作战的地方武装,晚清湘军即滥觞于此,是为中国近代地方军阀之肇始。

  在广西战场上,清军不堪一击,独有楚勇鹤立鸡群,后来楚勇转战于湘鄂赣皖等省,成了太平军西征的劲敌。湘军吃得苦、霸得蛮、不服输、不信邪的威风就是这个时候开始从楚勇身上表现出来的,连曾国藩也讲楚勇的吃苦耐劳和勇猛非湘勇所能相比。江忠源死后,刘长佑时代,楚勇主要在江西湖南广西同石达开作战。石达开负气带兵出走后,转入江西、湖南,主要遭到楚勇的拼死抵抗,被迫转广西入贵州进四川。楚勇后来又在广西镇压了天地会建立的大成国。当年,“湘军楚勇”是相提并论的(这里的湘军是指曾国藩带领的那一部分湘军)。

  在湘军中,江忠源是第一个因军功升为封疆大吏的。在楚勇中,有四个成为封疆大吏,且位重权高,江忠源、江忠义存在的时间不长,刘长佑曾任最为显要的京津地区的直隶总督,刘坤一任最为富庶的江南地区的两江总督,为晚期湘军首领。

  湘军采取“儒生领农民”的不同于清代其他军队的军制也是从楚勇开始的:楚勇领头者主要是官员或儒生,像江忠源,江忠义、刘长佑,刘坤一等;楚勇的组成都是当地农民,它们之间的关系要么是同乡,要么是亲戚,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所以讲先有江忠源的楚勇(楚军),再有罗泽兰的湘勇、然后有曾国藩的湘军(狭义上的湘军),最后是今天广义上讲的湘军(包括曾国藩的湘军——湘军主力、刘长佑的楚军、左宗棠的新楚军等)。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