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戏曲—武陵戏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小 中 大】
历史上只称戏班名,亦称“沅河戏”、“汉戏”、“常德戏”。1953年改称“常德湘剧”,1957年又改名“常德汉剧”,1986年定名“武陵戏”。主要流行于常德、桃源、汉寿、慈利诸县市,以及西洞庭湖滨与湘西一带,并远及湖北、贵州部分地区。有高、弹、昆3种声腔,清代末年形成以弹腔为主的局面,采用中州韵与常德方言相结合的统一舞台语言。据60年代抄录的传统剧目统计,共有剧目450余个,其中弹腔戏占90%以上。弹腔剧目包括各班共有的"江湖戏"和瑞凝、天元、文华、同乐4大名班各具特长的"一家戏"。整理、改编的一批传统剧目,有《思凡》(曾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祭头巾》(文化部颁发的第一批戏曲得奖剧目之一)、《打督邮》、《两狼山》等。创作的现代戏中,《发霉的钞票》(参加全国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献礼演出并获奖)、《巧婚记》、《姻缘错》、《芙蓉女》等影响较大。历代名艺人,生行有萧盛保、王文松、艾元松、孙元裕、李福全、万千元、朱明禄、罗炳泰、雷华禄等;旦行有小癞子、胡春凤、李福祥、萧兰芳、万金红等;净行有王金奎、毛太满、罗武刚等;丑行有胡春阳、邱吉彩等;乐师有蔡春生、刘炎卿等。
武陵戏《思凡》(高腔)
【来源:网络整理】
- 上一篇:湖湘名人—张九钺
- 下一篇:没有了!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