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溯源—傩文化:湖湘文化源(一)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傩文化:湖湘文化之源

对“傩文化”三个字,人们也许并不感到陌生。但“傩”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傩文化到底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它的发祥地在哪,它与湖湘文化的关系如何?

在傩文化专家林河的书房里听这位75岁的“奇人”侃傩文化,是件十分惬意的事。

书房窗子两侧是两长溜“顶天立地”的大书柜,里面密密麻麻摆满了书。进门的左侧墙上,挂着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张仃的书法。正文是:雅琴飞白雪,高论横青云。上款是:“林河先生大方家法教”,“方家”还嫌分量不够,前面还要加个“大”字,可见张仃对林河的看重。

张仃是海内外知名的大画家。不光画家看重林河,音乐家谭盾也是林河的忠实读者,看了林河的书就要。林河将自己51万字的专著《中华文明基因初探———中国巫傩史》送给谭盾,谭盾高兴得不得了,特意拿着书和林河照了好几张像,还打破砂锅问到底向林河请教青铜器上的花纹在傩文化中是什么含义。

林河的居室里挂满了形形色色的傩面具,颇有些神秘色彩。谈起和“傩”结缘,林河幽默地说:几岁时就开始了。舅公是师公,常去做道场,我就在旁边“见习”。80年代初,他参加“傩戏学会”,一深入进去,感到里面的学问大得很,遂开始系统研究傩文化。20多年来,他湘西、贵州到处跑,自己跑不算,还带着日本民俗学家跑,至今已“跑”出了200多万字有关巫傩的专著。20年研究傩文化,逼得他学了不少东西:天文地理气象医药,简直成了个“通才”。他学的是音乐,却喜欢画画,书里的许多插图都是自己动手。15年前,还没离休时他就开始学电脑,至今已用过四台电脑。喜欢探秘的林河每个“格子”都打开看,有时弄得归不得原,也不“悔改”。电脑玩多了,竟“玩”出了自己的道道。学五笔字型,打出了200多万字的著作不说,还自己总结出了一条更便捷的打字法,名曰“两小时电脑速成法”,常不避“王婆卖瓜”之嫌,热情向朋友们推介。一个是最古老的文化,一个是最现代的工具,二者在林河那里竟是如此珠联璧合。

林河自谦他的一些学术见解只是“一家之言”。对于一个以认真态度治学的人,我们不妨听听他的“一家之言”。

记者:林老,你出了那么多有关傩文化的书,这些书又得到了国学大师、北大教授季羡林、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冯其庸等的高度赞扬,您能不能用通俗的语言向广大读者介绍一下傩文化?首先,请问什么是傩文化?

林河:傩文化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一种原始信仰,是指导人们思想言行的一种“思想”。简而言之:从原始信仰的角度来说,“傩文化”就是“神农文化”。是古代中国农耕民族为了祭祀农神———傩神而创造出来的原始文化;从思想的角度来说,由于古代中国的农耕民族是神鸟的崇拜者,所以“傩文化”也就是“鸾(luan)文化”;从生产的角度来说,由于古代中国的农耕民族最早种植的是糯稻,所以“傩文化”也就是“糯文化”。由于原始人的语言简单,同一文化中的不同内涵,往往是用一个相同的音加上声调变化来表达,有了文字之后,就用象形、会意、记音等方式来区分。因而就出现了这一类同音异字的复杂现象。

记者:傩文化为什么要叫“傩”呢?傩文化为什么就是“鸾文化”?

林河:要知道什么是傩文化,首先得了解什么叫“傩”。“傩”这一名称,用的并不是汉族的语言,用的是侗台语族的语言。傩,音挪(nuo),在侗台语族中,这一个音符只要变化声调,就可以代表许多事物。侗台语族称稻、田、鸟、人、民族等为“傩”,故“傩”有祭祀稻神、田神、水神、鸟神、祖神等多种含义。中国字是象形文字,由象形、会意、记音三要素组合而成。它的意义往往包含在它的象形之中。傩字的繁体字由“亻”、“堇”、“隹”三字合成,“亻”字表示它与人事有关,“堇”是记音,“隹”就是雀。因此,“傩”就是崇拜神雀的农耕民族所举行的“神雀祭”。“傩文化”就是因祭祀神雀而产生出的一系列“神雀文化”。雀、鸾是一音之转,因此,这种被中国人崇拜的神雀,也就是鸾鸟,在中国古籍上有雀、雒、鸾、丹雀、彩鸾、鸾凤、丹凤、凤凰等种种称谓。这就是我所说的,为什么“傩文化”就是“鸾文化”的原因。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