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溯源—浏阳城事弯弯捞刀河(二)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捞刀河沿岸,此类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分布较多,形成了不少遐迩闻名的历史文化村镇,龙伏镇新开村就是其中之一,晚清江南民居———沈家大屋就坐落在该村捞刀河畔,据文物专家考证,这是目前长沙地区现存建筑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晚清江南民居标本。
历史印痕 衰落的水运
今天的捞刀河上,水面平静,偶尔可见小渔船荡舟河心,但就在四五十年之前,这里还是重要的航道。在沿河两岸走访,不少上了年纪的村民还对往昔水运繁忙的景象留有记忆。
清代中叶前,长沙船只逆流而上可直达社港,社港为捞刀河上游重要港口,现在当地的“宿船滩”即为原来的船只停靠处。到清末,因河道淤塞,社港至龙伏坪上村“硖石武”14公里河道断航,再往下游直至永安41公里亦滩多水浅。
1947年8月,在北区人士周鼐嘏提议下,北区河道疏浚委员会成立,开始筹集资金整治河道,此后船只可自湘江逆流直达沙市秧田。1951年乌龙陂河坝建成,阻碍通航,下游河道涨水季节能通行6至15吨木帆船,上游可通行载重2吨的木筏、竹排。
周洛洞、枫林洞内的竹木,全由水路运出。周洛村民傅盛跃说,原来周洛内有“四十八棚”,全是土纸作坊,采用山间“麻”造纸,其父辈就是作坊内的造纸工,所谓的麻,是指还没有开叶的嫩竹。当地生产出来的土纸,全由放排汉子用竹排、木筏从捞刀河顺流而下运出,远销省内外。
1958年3月至11月,县小河航道整治委员会投资5万余元,对捞刀河山田至永安市51公里(捞刀河支流枫林河经过地段)进行疏浚整治,并建泱弥港水闸(后改名龙王潭坝),水头高1.8米,船闸长40米,宽4米,深0.7米。当时永安至北盛20公里常年通航,北盛至乌龙5公里季节通航,乌龙至枫林通行竹排、木筏。
此后,公路运输渐次发达,水运日渐式微,河道失修失养造成河床淤塞,再加上下游长沙县春华山地段的太阳滩坝阻碍,故从1962年起,捞刀河全部断航,物资运输全部改由公路运输,仅有农副业船只在永安至北盛河段行驶。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湖湘溯源—浏阳城事弯弯捞刀河(一)
- 下一篇:人文历史—长沙驿楼杜甫江阁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