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

人文历史—四次著名的长沙抗日会战(一)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沦陷之后,中国的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位于武汉与广州之间的长沙,成为这一时期中国阻止日本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最前沿堡垒。为攻取长沙这一战略要点,日本侵略军以第十一军为主体,从1939年9月至1944年6月先后4次进犯长沙,以第九战区为主体的中国军队采取“后退决战”的战略与日军先后展开了4次大规模的作战。

1939年9月初,欧战爆发后,日军为配合德、意法西斯,加强了在中国战场的攻势。9月中旬,日本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茨指挥10万兵力,采用“分进合击”、“长驱直入”的战术,从赣北、鄂南、湘北进犯长沙,企图消灭中国第九战区的主力,挫败中国政府的抗战意志。国民党第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薛岳动员战区所属部队30余万兵力迎战,并以一部兵力于赣北阻击日军,将主力放在湘北,“逐步抵抗,诱敌深入”,将决战地点选择在长沙附近。9月14日,第一次长沙会战首先在赣北揭开序幕,18日开始,日军主力由湘北正面向我守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22日攻破新墙河防线,26日占领泪罗江防线,然后继续南侵,一部进至离长沙城约30公里的捞刀河,大部进入伏击国内。中国军队突然发起反攻,在福临铺、三姐桥、青山市伏击或阻击敌军,予敌大量杀伤。

此时孤军深入长沙的敌军既没有捕杀我军主力,又缺乏后续部队的增援,形势十分不利,从29日起被迫撤退。薛岳立即严令各部全力追击,中国空军也从成都机场起飞轰炸武汉日军机场。10月7日,日军退过新墙河,凭险据守。至此,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是役中国军队伤亡4万余人,歼敌万余人,时称“第一次湘北大捷”。此次会战是欧战爆发后日军在中国战场发动的第一次攻势,也是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守军首次用武力迫使日军回复到战前原态势的一次战役。粉碎了日军“以战迫降”的狂妄企图,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日本为与英美争霸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经日本大本营批准,侵华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畿调集10余万大军,配备强大的火力和大量的骑兵,改用“中间突破”、“两翼迂回”的“雷击战”战术,于9月上旬发动了对长沙的第二次大规模进攻。薛岳仍然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在长沙及周围地区部署了约30万人的兵力,计划“诱之于汩罗江以南、捞刀河两岸反击而歼灭之”。9月7日,日军一部包围大云山中国守军,揭开了第二次会战的序幕。17日晚,日军主力向湘北全线展开猛攻。由于对日军此次进攻的规模估计不足,选择决战地区不当,加之日军又破译我方几次重要的无线电指挥电讯,因而在会战前期,我方处处被动,节节失利,新墙河、汩罗江、捞刀河各防线被迅速突破,我防守及各增援部队先后败退,日军迅速地挺进到了长沙外围及其以南的株洲,27日晚攻入长沙城。日军占领长沙后,敌我形势却迅速发生变化。日军后方遭到我第六战区主力的攻击;我军各部重振旗鼓后也由各个方面向长沙周围迅速集结。在此形势下,攻入长沙仅3天的日军被迫于10月1日开始撤退。薛岳命令备部乘势追击,分别采取埋伏、截击战打击日军,在汩罗江、浏阳河予敌大量杀伤。10月8日敌我双方回复到战前状态。是役敌军死伤约7000人,我军损失近7万人。但日军迫使我方屈服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给我方心理上和宣传上的好处。近卫内阁也因此而被下台。时称“第二次湘北大捷”。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