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之历史溯源与比较(五)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为什么目前的现实是:在整体和自然科学研究评价上,中南大学比湖南大学要优;在2003年以前SCI论文引用频次和2000年后的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上,湖南大学比中南大学要好?这是由于两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差异所致。这个差异就是:中南大学的办学理念就是国家需要和市场需要,其办学目标就是创一流;湖南大学的办学理念就是办传统大学,办规范化大学,强调综合性和人文性,其办学目标就是湖南省的最高学府、湖南的标志性综合性大学和国立(办)、国内一流。
一.中南大学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及其形成过程
中南大学的办学理念就是国家需要和市场需要。它是在中南矿冶学院时期形成的。其主要推动者是陈新民、唐楠屏、黄培云。由于中国的文化背景与西方不同,中国古代的大学教育是典型的国家主义理念:教育的政治、文化功能是第一位的,经济功能、国防功能是第二位的。自晚清办洋务教育以来,中国大学的办学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育的经济功能、国防功能是第一位的,政治功能、文化功能是第二位的。实用主义大学理念色彩很浓。这就是中国现代大学产生的背景。中南矿冶学院也不例外。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家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需要就是中南矿冶学院存在的理由,是国家向中南矿冶学院发出的无声命令。这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责任,一代一代往下传。这种使命感是从中南矿冶学院第一任院长陈新民开始的。
陈新民肩负着什么样的使命?为什么选择他来肩负这一使命呢?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的英勇斗争,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开始了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时期,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但是,建国初期,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经济百孔千疮。在国民经济中,旧式农业和手工业占90%左右,现代工业约占10%,而其中,使用机器的工业只占17%左右。冶金工业更加落后。被称为地大物博的中国,在国家急需矿产资源的情况下,几乎提不出1吨可供设计的储量,全国资源情况就更不甚了然。因此,在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急于成立一所为发展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培养从事教育、科技、经济建设人才的中南矿冶学院。从此,筹备和建设中南矿冶学院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在陈新民的肩上。
陈新民从小就具有“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远大抱负。1935年在清华大学就读时,看到我国的冶炼技术太落后,有负于地大物博的美称。他看到开采出来的地下宝藏只能作资源廉价地卖给外国,十分心痛,自认为愧对列祖列宗。因此,1941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公派留学生,选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冶金专业博士学位。在美国留学期间,他认为中国的矿冶事业前途广阔,抱定学成后回国报效祖国。1946年回国后,先后出任北洋大学、清华大学教授。解放后,又出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等职。正因为陈新民的学历和经历,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任命陈新民为中南矿冶学院筹备办主任、第一任院长是非常英明的。陈新民受命后,首先考虑的是以什么理念来办中南矿冶学院这所新兴的大学呢?“国家需要”,这是国家的办学“理念”必然坚决贯彻。如何实施“国家需要”这一 “理念”?闪现在他脑海中的理想样板当然是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和我国的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拥有的“清华精神就是国耻的痛楚和重负,与振兴国运的责任和决心,交织着凝结在清华的校史和一代代清华学子身上的精神”,陈新民当然也不例外。为此,陈新民在中南矿冶学院里营造了一种清华氛围。这种清华氛围是选择用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在长沙岳麓山左家垅开办的长沙临时大学校址作为中南矿冶学院的校址,以长沙临时大学两栋主楼——民主楼和和平楼之中轴线作为中南矿冶学院的校门,以长沙临时大学正式上课之日(1937年11月1日)的11月1日作为中南矿冶学院的校庆之日。实践证明,陈新民这种深谋远虑的安排,对中南矿冶学院师生员工确实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鼓舞着中南矿冶学院的师生员工奋发向上,敢为人先,永攀高峰!
1956年的中南矿冶学院组建不到4年,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是一所教学型大学。国家对中南矿冶学院的考核只是人才培养。但陈新民却不满足于搞好教学,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创立学说学派。1956年,陈国达教授的国际性地质学派——地洼学说问世;同年又把中南矿冶学院跻入“向科学进军”的国家队。他派黄培云、胡为柏、赵天从参加1956—1967年科学技术远景发展规划制订。胡为柏担任国家科委矿业工程组委员,赵天从担任国家科委冶金组委员。1957年国家共安排十二年科技规划项目57项,中南矿冶学院承担了2项3个专题,进入了科学研究的国家队。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