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书院建筑的兴起和发展(二)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谷书院,明吉藩建,故又称吉藩书院,位于旧府治后寿山庙巷(今三府坪一带)。从明代著名学者黄学谦所题“谷书院四咏”中所载的:八卦楼、夏云亭、秋桂杆、凝冬亭来看,其书院建筑规模应该很大,可惜史料所载十分有限,不能一一述知。
惜阴书院,《府志》云:“在南门外灵官渡左,旧为陶(侃)公祠。”1525年(明嘉靖四年)知县吕廷爵就陶公祠建立惜阴书院。“惜阴”二字出于陶侃“大禹圣人,犹惜寸阴,吾辈当惜分阴”一语。初时书院规模甚小,不久荒废。1563年知府蒋宏德再将陶公祠完全改建为书院。改建后的书院,前为明道堂,建亭于中,曰洗心;两旁有池,曰禁蛙,取南轩城南故事;中建祠祀陶公,后建聚英楼,楼后有广仁堂,堂左右隙地分翼建号舍60间,以供诸生栖息,堂后又有望岳楼,其建筑八面玲珑,登楼可眺望湘水;楼前为望岳亭,左右有田数丘、塘数亩,不仅颇具书院规模,曳缇笆钟琶馈?/p>
另外县区境内,还建有东冈书院和乔江书院。东冈书院在县东20里,因元中书左丞相许有壬之父号东冈,有壬常读书于此而得名,清刘正钧有《榔梨江望东冈书院故址》诗。乔江书院在县北90里乔口镇,因邑人黄澹设义学于此而得名。
书院建筑是湖南传统建筑中一种典雅的文人建筑的新类型,在讲到宋元书院在长沙的发展情况的同时,我们不容忽视书院建筑中的一个类别,即书院园林。园林是一个笼统的名称,但它从属于某个范畴,却有其不同的特点。园林从属于书院,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书院是儒学之林,是治学育人、文人学者聚集的所在。而书院环境优美宁静,以陶冶性灵,清静潜修,故其址除设于文物荟萃之区,大抵皆择于山水秀丽之地。基于这个前提,书院的园林建筑,就有别于宫苑、寺院、府署、第宅园林。书院园林的格调皆崇尚自然,取景于自然,不求雕饰和华丽,讲求宁静、清幽、雅淡。其次,所布局的景点多有命名,并富含诗的意境,有的还有诗人吟咏之作,文人气息十分浓郁。
如岳麓书院经朱张两人以诗一般的构思,进行营建和规划,不仅完善了书院建筑的规模,更重要的是深化了园林的意境,成为书院园林建筑的典范。
沿岳麓书院拾级而上的爱晚亭侧幽壑中,有一条自白鹤泉直流而下的深涧,两旁幽兰茂密,四季逸香,朱熹称之为“兰涧”,并吟诗咏之:
“光风浮碧涧,兰杜日猗猗。岁竟无人采,含薰只自知。”
张和诗咏之:
“芝兰北涧侧,涧曲风纤余。愿言直根因,芬芳长慰予。”
“石濑”是兰涧中石块间湍急之水,因泉流触石有声,故名。
张诗:
“流泉自清泻,触石短长鸣。穷年竹根底,和我读书声。”
朱熹诗:
“疏此竹下渠,漱彼涧中石。暮馆绕寒声,秋空动澄碧。”
“柳堤”是岳麓山下牌楼口两旁的河堤,滨江约4里,因堤上广植垂柳而名。 朱熹诗:
“法华初出水,堤树亦成行。吟罢天津句,薰风拂面凉。”
张诗:
“前年种垂柳,已复如许长。长条莫攀折,留待映沧浪。”
位于妙高峰下的城南书院,在张的精心创意与规划下,其典型的书院园林建筑除了丽泽堂、书楼、蒙轩、月榭、卷云亭等楼台堂榭之胜,更有绿竹成荫的琮谷、高邱层观的南阜、一池如碧的纳湖,纳湖中更置听雨舫与采菱舟藉资点缀,张 称之为城南十景。
张《南轩诗集》中《同严庆胄游城南书院兼赠别》一诗,把城南书院幽美的读书环境,刻画得十分生动,令人神往:
“炎暑盛三伏,驾言得清游。城南才里许,便有山林幽。崇莲炫平堤,修竹缘高邱。言兹闵雨农,亦有清泉流。举网鲜可食,汲井瓜自浮。丝桐发妙音,更觉风飕飕。喜无举世累,独有讲学忧。逮子闲暇日,微言要穷搜。譬彼治田者,敏勉在勿休。但勤功,勿作刈获谋。虽云千里别,岂无置书邮。祝子时嗣音,慰我日之秋。”
朱熹来访,常与张留连往返于十景之中,举怀痛饮,吟诗唱和,“谈名胜之遗迹,溯先贤之教思,莫不留连慨慕,...可见先贤之泽流波无穷。”一时从游之士,请业问难至千余人,弦诵之声洋溢衡峰湘水,城南书院以其优美的学习环境和新兴的学术思想造就人材之业迹斑斑可考。
谷书院虽建筑在城内,但也十分注重利用自然环境特色,开创其文化景观,我们可从黄学谦所咏之谷书院四景诗,推断其独具匠心的书院园林风格:
八卦楼“绀宇天高十二栋,羲皇坐下小浮丘,交加槛影花开昼,零乱松风竹外秋。眼底乾坤清啸响,胸中龙马赤文收,烟笼高阁燃藜照,一卷元经手自雠。”
夏云亭“界逼清凉物外幽,奇峰月月水光浮,池边载马人同筒,濠上观鱼我亦用,笑倒玉山移枕簟,却勾冰月到沧州,深怀此日倾可朔,帘卷香云拂玉钩。”
秋桂轩“江天淼淼正高,桂影平吞月一轮,波晁朱轩云气白,湿含仙蕊露华匀,槎回尚带银河声,香满疑分兔苑春,倒履八分方外客,淮南秋兴小山邻。”
凝冬亭“冉冉流霜星忽移,梅花开早菊花迟,幽亭叠石凝空翠,古树敲冰耐晚枝,九乳钟声和夜唱,三更檀火半新诗,东平自有千秋乐,寒逐光风春又随。”
长沙书院园林建筑,具有深刻的湖湘文化内涵,它既不同于官府园林的隆重华丽的表现,也不同于私家园林喧闹花俏的追求,而是反映出一种士文化的精神,具有典雅朴实的风格。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人文历史—书院建筑的兴起和发展(一)
- 下一篇:人文历史—湘女多情自古而然?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