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

人文历史—端午:龙舟运动溯源及其发展(二)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是湘楚一带。龙舟起源的准确年代至今无法考证,但最迟诞生于战国时期是无需怀疑的了。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公元前318-296年,见于《穆天子传》(从魏襄王的古墓中发现的书)“天子乘龙舟,浮于太沼”;秦之前古籍《大戴礼》记载“颛顼(ZHUAN×U,传说中上古帝王名)乘龙游四海”;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他的词赋中多次写到龙舟,如《九歌.东君》中写到“驾龙舟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在《湘君》中 写到“美要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还有“驾飞龙兮北征,吾道兮洞庭。”“石濑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在《河伯》中有“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在《天问》中有“焉有虬龙,负熊以游?”可见那时的龙舟竞渡已经十分盛行了。龙舟诞生后的主要用途有哪些呢?主要有以下几类:

    1、祭祀龙神。人类的图腾崇拜始终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是密切相关的。人类的图腾崇拜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对宇宙的崇拜,如太阳、月亮、山河等;一类是对鸟兽的崇拜;另一类是对人自身的崇拜。崇拜宇宙,体现出人类对神秘的未知世界充满敬畏和求知的欲望;草原大漠崇拜鹰,渴望的是自由翱翔;在中国的大江大河流域,人们共同崇拜龙,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曾无数次受到水灾的袭击,见到蛇在水中自由自在,在远古和原始时代就逐渐产生了对蛇的图腾崇拜。传说中我们的祖先女媧是人面蛇身,实际上和对龙蛇的崇拜相吻合的。著名学者李延在《龙崇拜的起源》中指出:“并非蛇变为图腾神物就是龙,而是蛇图腾在走完它的过程之后,转变而成了龙。龙崇拜已经是一种灵物崇拜。”《易经》“乾卦”第一爻仅仅四个字“潜龙在渊”。龙,以其独形态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不论是宫殿、房屋、庙宇,还是衣物、用具、故事、传说,乃至民间竞技、游戏、节日习俗等,无不留下龙的痕迹。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各民族大融合的历史,于是龙便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而将氏族、部落进而整个民族的图腾移植到龙舟上,是中国龙舟的独特之处。

    当然,除了祭祀之外,还有前面提到的节日竞渡。

    2、帝王和民间贵族娱乐游玩。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龙舟的装饰花样繁多。仅就舟头看,就有龙头、虎头、凤头、大头狗龙头、鷁(YI ,水鸟)头、青雀头、公鸡头等。封建帝王大多喜爱用龙头。统治者为了显示身份、地位,有时达到了穷奢极欲的地步,譬如隋炀帝。《隋书。炀帝纪》中描写“八月壬寅,上御龙舟,幸江都。┅┅舳舻(ZHULU,首尾衔接的船只)相接,二百余里”;《大业杂记》中描写龙舟的制造形状“其龙舟高四十五尺,阔四十五尺,长二百尺。四重,上一重,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二重,有一百六十房,皆饰以丹粉,装以金碧朱翠,雕镂奇丽,缀以流芳、羽葆、朱丝、网络;下一重,长秋、内侍及水手,以青丝大绳六条,两岸引进。其引船人,普名殿脚,一千八百人┅┅”足见其奢华。有《隋炀帝时挽歌者》诗:“我儿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前去三千里,此身安可保”。帝王的穷奢极欲虽已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但龙舟的华丽我们可见一斑。

    3、战争的需要。《墨子》载:“昔者楚人与越人舟战于江,楚人顺流而进,迎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难。越人逆流而进,顺流而退,见利则进,见不利则其退速。越人因此若势,亟败楚人。”可见春秋时期,苏南的吴国,浙北的越国,其舟楫之多,水师之众,是相当可观的。在秦汉以后,船虽然越造越大,龙形的装饰仍是最为普遍的;类似现在这样小的龙舟用于战争的时候是愈来愈少了,龙舟的在战争中的作用逐渐淡化了。

    4、纪念屈原。几乎任何一种传统文化都包含着五光十色的神话和传说。龙舟竞渡的起源,各地、各民族有着甚多神话传说,主要有:纪念夏禹、纪念越王勾践、纪念吴王夫差的老臣伍子胥、纪念苗民保公等。其中以纪念屈原的传说最为广泛。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流传为屈原。公元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因政治主张不被采纳,反遭到小人诬陷,含恨抱石自沉汨罗江而死。楚人纷纷驾船争逐江上相救。南朝梁人吴均《续齐谐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南朝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水军’, 一自以‘水马’。州将及土人,悉临水而观之。”宋代大诗人陆游《无题》:“斗舸红旗满急湍,船窗睡起亦闲看。屈平乡国逢重午,不比寻常角黍盘”;《观江中竞渡》:“楚人遗俗阅千年,箫古喧呼斗画船。风浪如山横鲛鳄,何必此地更争先。”明人杨嗣昌撰写的、我国研究龙舟竞渡的第一部专著《武陵竞渡略》载:“竞渡事,本招屈,实始于沅湘之间。”记载湖北、湖南、广东、福建、浙江甚至广西等地龙舟竞渡的史料、诗文众多,如考究为纪念屈原的龙舟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