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

人文历史—清末民初湖南书业的兴起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清末,清政府下令改书院为学堂,一时湖南各级学堂纷纷建立,两三年间已遍布了湖南城乡各地。

    书院改学堂,是教育制度的改革,不光是名称的改变,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在教学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等,都跟以前大不一样。于是便出现两大难点:一是没有现成的教科书,各学堂所用,皆由各教员自己编撰,而自己编撰,参考书难找。二是所需仪器、标本,以及有关文具等,当时长沙没有买,须赴上海购买,甚至须出国至日本采购,深感不便。怎么办?于是便有万亮卿,首先于红牌楼组设“开智会社”,专门贩卖各种仪器,以解当时之急需。继而又有留学回国的陈子晖、陈子美兄弟,于长沙府正街设立“集益图书公司”。于是仪器、标本,以及有关文具等,皆可由这两家商店供给。紧接着又有湘阴陈树藩,长沙王冕南等,于府正街组织“群活图书公司”,偏重图书(新书)的经营,后经改组,改名“集成”,推沈焕南为经理,是为湖南创办新书经营业之始基。

    湖南是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废书院,建学堂,亦走在全国各地前面,如全省普通中学堂至清宣统元年(1909),已接近50所,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四川省。学堂愈多,所需书籍亦多,于是全国其他城市的图书经营者亦纷纷来长沙设分局,开支店。如上海商务印书馆成立后,即于清宣统元年(1909),设分局于长沙,以万亮卿为经理。辛亥革命以后,中华书局亦设分局于长沙。民国八九年(1919、1920)之间,亦于长沙新坡子街设分局。上海其他各书局,亦先后来湘设支店。同时长沙府正街各旧书肆,亦各改修门面,加贩新出图书仪器等,一改以前的简陋况状。此时的长沙已成为全国图书(新书)主要集中点之一。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