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湘城访古长沙人力车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人力车成为那个时代城内主要的交通工具。(图片来自《长沙百年》)
起源
人力车,又叫东洋车、黄包车。中国第一辆人力车,是清同治十二年五月(公元1873年6月),由一个叫米拉的法国商人,从日本引进到上海的。第二年3月24日,由公董局发给法租界第一号营业执照。人力车两轮高大,有如马车,轮子是木制的,包上铁皮,车夫拉着车跑,行路时嘎嘎作响。因为来自日本,故称为东洋车。又因车座都漆成黄色,故又称黄包车。
长沙的人力车
第一个开车行的是粟茂生。他委托同乡人李泗游为管事,在皇殿坪(现五一大道中段)开设“湘南阜”车栈。
1917年,长沙人力车发展到940辆。1936年出版的《长沙市指南》载,当时长沙有人力车2999辆,正、替车工(相当于现在出租车的正班、晚班司机)约7000人。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前,长沙市有人力车3500多辆,正式车夫和临时车夫近8000人,各街道、码头随时可雇人力车,轿行已为其所取代。
抗战胜利后,湖南主要城市的人力车很快恢复。1947年1月,省政府颁发《湖南省限制使用人力车实施办法》,规定从当年1月至12月底止,各市县人力车分4期按比例改进为三轮脚踏车。因时局动荡,此项办法未能实行。1949年7月,长沙仍有人力车3500多辆,人力车工人及从业者近10000人。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人文历史—星城春日处处闻啼鸟
- 下一篇:人文历史—湖南民歌:益阳民歌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