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

人文历史—湘城访古长沙人力车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人力车成为那个时代城内主要的交通工具。(图片来自《长沙百年》)

    起源

    人力车,又叫东洋车、黄包车。中国第一辆人力车,是清同治十二年五月(公元1873年6月),由一个叫米拉的法国商人,从日本引进到上海的。第二年3月24日,由公董局发给法租界第一号营业执照。人力车两轮高大,有如马车,轮子是木制的,包上铁皮,车夫拉着车跑,行路时嘎嘎作响。因为来自日本,故称为东洋车。又因车座都漆成黄色,故又称黄包车。

    长沙的人力车

    第一个开车行的是粟茂生。他委托同乡人李泗游为管事,在皇殿坪(现五一大道中段)开设“湘南阜”车栈。

    1917年,长沙人力车发展到940辆。1936年出版的《长沙市指南》载,当时长沙有人力车2999辆,正、替车工(相当于现在出租车的正班、晚班司机)约7000人。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前,长沙市有人力车3500多辆,正式车夫和临时车夫近8000人,各街道、码头随时可雇人力车,轿行已为其所取代。

    抗战胜利后,湖南主要城市的人力车很快恢复。1947年1月,省政府颁发《湖南省限制使用人力车实施办法》,规定从当年1月至12月底止,各市县人力车分4期按比例改进为三轮脚踏车。因时局动荡,此项办法未能实行。1949年7月,长沙仍有人力车3500多辆,人力车工人及从业者近10000人。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