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梅山文化之淳朴风情(一)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梅山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湘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湖南考古发现,约在九千年前,围绕洞庭湖这湘、资、沅、澧四水流域生活的先民们,已经以原始农业为基础,形成了农耕文化的雏型。春秋战国时期,湖南归入楚国,中原文化融合当地文化,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湘楚文化。至秦,湘楚文化同各地的文化进一步交流,使湘楚文化发展得更加辉煌灿烂。
“梅山峒蛮……其地东接潭,南接邵,其西则辰,其北则鼎、澧,而梅山居其中”(宋史)。新化属梅山要地,古称上梅山。据出土文物推测,新化一带的人类活动史,至少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1978年,新化在槎溪雷公凼、洋溪河谷附地,发现第四纪东方剑齿象牙化石;1980年,又在圳上甘家村、圳上河谷第二阶地,发现磨制石斧,并采集有豆、碗等器物。同时在此两地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陶片—泥质灰陶和泥质黑陶。可见梅山文化渊远流长,积淀深厚。狞猎文化色彩浓郁。
在漫长岁月中,聚居在这里的“梅山峒”人,凭借雪峰山和资水的险阻地势,自为生理,“旧不与中国通”。直到北宋开发梅山置县之后,汉文化不断注入,徭、苗、汉民族逐渐融合,当地的梅山文化涌透外来的中原文化、湘楚文化,不断形成自己的地方特色,为灿烂的中华文化增添了光彩。
一、上古之神
距今约四千年前的中国上古时代,中华大地曾居住多个不同祖先的民族和部落,其中较大的部落集团,有住居陕西渭河一带的炎帝部落(即神家氏),住居黄河中下游流域的黄帝部落(即轩辕氏),住居江淮一带以蚩尤为首领的和黎部落。传说蚩尤好兵善战,常作刀戟大弩以征战。与先进中原的炎帝所属共工部族战,蚩尤胜,“夺天隅无遗”。从此蚩尤部落日益强大,继续向四周扩展。蚩尤作乱不服帝命,作兵伐黄帝,并作大雾攻之,黄帝族以指南车县战,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大破之,遂擒杀蚩尤。这是《史记·五帝本纪》上的记载,说明了蚩尤死于涿鹿(今河北涿鹿县。)但蚩尤生于何地,史料均无记载。查新化县的大熊山上,早有“蚩尤坪”、“蚩尤屋场”的地名记载,并在残存的一块墓碑上发现,民国十六年(1927),当地人显聪墓碑中云:“公讳显聪,礼照其字也,也以清同治丁卯殁,葬蚩尤屋场之蝻蛇。”查当地李姓、陈姓、杨隆导民之族谱,也都有二百多年前“迁居蚩尤屋场附近”的记载。传说在蚩尤屋场故址上,以前还有一座蚩尤亩,供有蚩尤神像,解放后才被拆毁。此外,山上还有蚩尤点将台、蚩尤拒敌关卡等传说。蚩尤屋场附近高山环绕,地势险峻,而中间土地平旷,有水田百余亩,俨然世外桃源,传说这是蚩尤最早的大本营。
《史记正义》引《龙鱼河图》载:“黄学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驽,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这里描绘蚩尤的形象是:以兽皮为衣饰或纹身作兽形以威慑敌方;身体健壮如“铜筋铁骨”,有“吃得下砂子,屙得出刀子”的英雄气慨;并掌握了先进的铁制兵器;赋有正义感,对无道者心狠手辣,“不仁慈”。因此蚩尤能在当时“威振天下”。
“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弭服。”可蚩尤虽死,其影响和八十一兄弟部落中的残部仍在,战败后不得已南逃返回老根据地梅山,故《史记·五帝本纪》有黄帝,“南至于江,登熊湘”之说。新化亦有黄帝南巡,被一只大熊引来此山的世代传说,说明黄帝确实来过大熊山(大神山),并与蚩尤残部战斗过。因此,大熊山上曾有“蚩尤点将台”、“蚩尤拒敌关卡”等遗址。今熊山古寺残留的碑文上,尚未有“轩辕黄帝登此山”的文字记载。也许是黄帝见大熊山地势太险要了,蚩尤部落太顽抗了,不得已只好班师回北。留下的蚩尤残部与散居湘沅之间的南方诸蛮势力重新组合,形成“三苗”部落集团,建国在长少,曾与炎黄华夏族联盟多次发生战争。后“舜南征三苗,道死苍梧”(《准南子·修务训》)(苍梧即今湖南宁远县境内的九嶷山)。可见苗徭民族当时的主要活动地在湖南,湘中梅山以是“三苗”的活动中心。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人文历史—长沙童年四大经典游戏
- 下一篇:人文历史—梅山文化之淳朴风情(二)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