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

人文历史—衡阳需张扬文化个性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城市竞争,根源上是文化的竞争。我曾在媒体上发表文章,呼吁张扬衡阳的个性,把衡阳文化的根留住。衡阳先民创造的辉煌历史和优秀文化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湮没,我们要十分珍惜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4月9日,衡阳市委副书记、市长贺仁雨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如是说。与此同时,衡阳市政府大楼大礼堂内座无虚席,由唐浩明主讲的主题为《湖湘文化与彭玉麟》的人文精神讲座正在进行。在衡阳,这样的讲座在每个月第一个星期六上午准时举行,市直主要机关的干部职员都要前往听课。

  像衡阳这样如此有时间印痕的城市,在中国并非绝无仅有,但在今天,像衡阳人这样如此珍视自己的文化遗产的,确实十分鲜见。

  还南岳以本色

  “岱山如坐,嵩山如卧,华山如立,恒山如行,唯有南岳如飞……”来自广东的游客宋秀英说:“我每年必来衡山,这几年来,南岳逐渐变得干净了,原来的南天门一条街不见了,视野开阔了,山的味道更足了。”

  南岳南天门一条街曾经闻名遐迩,街上是乞丐和小商小贩的聚居地。这条街建于1994年,当时是南岳区人民政府为改变景区摊棚规格不一、乱搭乱建的混乱状态而兴建的,共44个门面。这条街建成后,对南岳环境破坏极大,严重影响了自然风光。为了提高南岳的旅游品位,2002年10月,有关部门痛下决心,用13天的时间拆除了这条街。

  “爱祖国就得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南岳是中国乃至东南亚人的精神家园之一,我们没有理由不保护好它。”南岳管理局局长、衡阳市南岳区区长刘丽华说,南岳正在积极准备申报“双世遗”。这座钟灵毓秀、蕴玉藏珠的宝地,将更好地传承华夏文化,成为炎黄子孙祈福求寿的胜地。

  延续文脉从挖掘文化底蕴入手

  唐人王勃一句“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使衡阳声名远播。明朝人陈安作衡阳八景赋,赞衡阳为“寰中佳丽”,更令世人对这片土地产生了许多遐想。“我们在规划经营衡阳这座城市时,时刻想着如何能张扬其个性。”贺仁雨说起衡阳的历史来,如数家珍。

  贺仁雨说:“当前,衡阳城市规划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和抉择,是对人文之脉的认识和延续。衡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荟萃,名贤辈出,古迹甚多。因为战乱和无知,历史文化建筑的保存量却太少。目前,市域内有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市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2处,其中衡阳中心城区保存尚好的文物古迹有11处。尽管我们现在缺失了大量的历史痕迹,但不缺失历史的记忆。延续衡阳历史文脉,应从挖掘文化底蕴着手,寻找历史文化信息,把衡阳建设成一个有文化的城市。”

  集中张扬城市鲜明个性

  近年来,为张扬城市的鲜明个性,衡阳抢救性保护修葺了大量“风水宝地”,并划定了重点文化保护单位、三江自然格局保护区、历史风貌保护区、历史风貌协调区。

  衡阳市整理编录了该市近现代保护建筑名录,并规划建设湘江风光带为衡阳的文化主脉。对珠晖塔、来雁塔、浮桥公所(湘南学联)、申公馆、彭公馆、石鼓书院、南岳第一峰、古樟公园等十分珍贵的历史遗迹,衡阳人果断地采取了封闭性保护措施,规划了保护范围,拆迁了保护圈内的其它建筑,并决定将由古建筑和文物专家设计和维修,使其成为湘江风光带重要的人文景观。在这方面,衡阳人成功地实践了文物保护与城市公园大绿地建设的有机结合。

  湘南学联在绿地和江水衬托下,焕发了青春。桥头公园、太阳公园开阔而大气,彰显着这座古城深厚的底蕴。如今的衡阳市,随处可见古朴典雅、气势恢宏,极具地方特色与文化张力的城市广场。这些广场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之根,又烙下了鲜明的时代印记,集中张扬了衡阳市鲜明的个性。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