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名人—湘籍爱国教育家王季范(二)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王季范常以大义而有专长(即德才兼备)为教育之本,尤其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学校每周一举行纪念周活动,纪念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每次他都给学生讲述孙先生事迹及三民主义知识,在每周三、五两天举行的朝会上,王季范亦亲临讲话,每次约半小时,不设长篇大论,讲话内容大致可分两类:一以介绍欧美著名科学家、企业家为主,如牛顿、伽利略、爱因期坦、福特、克虏伯等,另一则为介绍乡先贤事迹,如曾国藩、彭玉麟、胡林翼等。期望长郡学生向他们学习将来能肩负建设国家的重任。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略中国日甚一日,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与此同时,各地爱国抗日学生运动也应运而生。王季范善于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在一次纪念周会上,王季范对“铁血歌”作了精辟的解释和生动的补充,他说:“人是有铁有血的,德国铁血宰相俾士麦不及严复,但他能用铁血精神,励精图治,振兴德国。我们同学穿青色制服,也就是铁的颜色,象征我们钢铁的意志和毅力,湖南人爱吃辣椒,辣椒是红的,象征我们富有血色的中华儿女,同学们应以铁血献给祖国。”又一次纪念周会,王季范先到礼堂,在挂孙中山遗像下的黑板下大写“站在金库上哭穷,睡在武库上害怕”14个字。行礼后,他说:“我们应该有信心打败日本侵略者。哀莫大于心死,现在有些人悲观失望,自谓中国民穷财尽。”他指着黑板上的字说:“这叫做‘站在金库上哭穷,睡在武库上害怕’。这真是自暴自弃最可哀痛的现象。同学们想想,单讲湖南,八百里洞庭,为鱼米之乡,早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谚语,矿产尤其丰富……这些都为战略资源,怎么是民穷财尽呢?湖南交通方便,山川险固,进可以战,退可以守,自古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无湘不成军’之说法,只要大家振作,睡狮猛醒,厉兵秣马,一定可以对付来犯之敌。”他还经常教导学生,要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并在学生的作文封底,选印《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一段,希冀学生经受艰苦磨砺。许多学生因受王季范抗日爱国思想的潜移默化,毅然奔赴延安,投身革命。

   1936年底,王季范离开长郡。1937年春曾去河南教育所任秘书长,以生活不能适应北方气候,三个月即返湖南,曾任广益中学校长,代理育才校长,最后全力筹办衡粹女子职业学校。当时湖南教育界各学校校长和教职员工,各有门户。王季范在优师系中有盟主之称。1944年初,衡粹全部财产毁于日寇轰炸之中,他由长沙迁来湘乡,在涟水东岸东台山麓九亩垅租赁民房继续开学。同年夏,日寇窜逼湘乡,各机关学校均纷纷迁避,王季范遣散同学、教员,×家小,匆匆收拾教具后,只身徒步百余里至娄底三女校,作寓公一年之久。此时,他年逾60,垂垂老矣。

    治国安邦献良策

  王季范毕生为教育呕心沥血,备尝艰辛,数十年间声誉鹊起;家长学生无不感佩。春风化雨,学生蔚然成材。

  王季范为学校操劳,一生从事教育,不治生产,栖无住所,生活极为清苦,长郡同学曾集资为他筑室于长沙北门外三角塘。新中国成立后,王季范忧国忧民之心仍炽,连续三次致电毛泽东,除对他领导革命胜利表示祝贺外,提出了“用贤才、立法制、崇道德”三个治国重点,供毛泽东参考。1953年毛泽东同志接王季范去北京,一天,他应邀到毛泽东的住所唔谈时,直言道:“我这次应命来京,是想替国家做点事,主席你要放点事给我,这样心里才踏实了。”毛泽东笑道:“建国伊始,百废待兴,哪会没有事做,我已经替你盘算了一件事——政务院参事,为建设国家出谋划策。”不久,王季范就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参事。尔后,又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为了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孜孜以求,奋斗不息。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