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名人—著名国际革命诗人萧三(四)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萧三到达莫斯科后,曾得到国际革命者救济会的救济。他作为一个敢于同命运抗争的忠诚赤子,不愿领取“施舍”,当他脑病有了一些好转后便辞去这份救济,毛遂自荐地去了“东方大学”教中国文学。由于他中文基础坚实,教得很出色,很快被东大聘为教授。这时候,他除了教学外,有机会接触苏联文学研究活动,接触一些苏联作家和东欧作家。这年十一月,萧三接受鲁迅先生的书信委托代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出席了在苏联的哈尔科夫举行的国际革命作家大会,并在大会发言,会后被选为书记处书记。这时,他还独打鼓、独划船地主编国际作家联盟机关刊物《国际文学》中文版。在缺少稿件的情况下,为了应急,他开始学习写作诗歌。他的第一首二百余行的署名“埃米·萧”的诗歌《命该如此》经过精心创作和修改后,于1931年在《国际文学》第四期发表,引起轰动。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评论说:“埃米·萧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他创作的诗是那样激动人心。”由于萧三青少年时代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又有生活,又有长期参加革命斗争的亲身经历,一旦进入诗歌创作角色,便一发不可收拾。不久,他的《纪念广州公社》译成俄文后在《真理报》发表,他的第一部诗集《几首诗——纪念死难的同志们》由莫斯科《星火》杂志出版社出版发行。以后几年里,他又创作了许多反映国内工农革命和歌颂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的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战斗诗篇,如《南京路上》、《棉花》、《三个(上海的)摇篮歌》等,他的多个诗集相继公开出版发行。这些诗歌被译成英、俄、德、法、意、西等多种文字,甚至被苏维埃教育委员会编进苏联教科书。从此,萧三驰名世界文坛,被誉为“中国革命诗人”和“世界无产阶级伟大诗人”,苏联、东欧等国的学生、普通老百姓都知道“埃米·萧”的名字,他们家里还挂着他的像,受到普通劳动者和人们的爱戴和尊敬。
萧三驰名国际文坛以后,没有躺在成就的功劳簿上自我陶醉,没有留恋莫斯科安宁和平的环境和舒适温馨的家庭生活。他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每时每刻都在惦记着苦难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同胞。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之际,萧三毅然告别战斗了十年的莫斯科,告别亲爱的妻儿,一路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到革命圣地延安,参加神圣的抗战!
他作为诗人、歌手和战士,时时刻刻紧握手中的笔,把每个字,每句话都作为子弹和刺刀,向敌人冲锋陷阵,仅抗战时期,萧三便写有《诗人,起来!》、《我的宣言》、《送毛主席飞重庆》、《延安狂欢夜》、《慰问三五九旅战士》、《打倒汪精卫》、《抗战剧团歌》、《反法西斯小诗》等数十首战斗的诗歌;写有《朱总司令在延安》、《朱总司令的故事》、《贺龙将军》、《徐老不老》、《鲁迅在苏联》、《韬奋同志——文化界的劳动英雄》、《八路军——人民的大学》、《毛泽东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动》等散文、特写和报告文学;翻译了《列宁论文化与艺术》、《高尔基的美学观》、《新木马计》、《马门教授》等作品;主编了抗战刊物《大众文艺》、《中国导报》、《新诗歌》。他把高度的爱国热情都熔铸在他的战斗的作品里,从每个字里行间我们都可以看到他的一片爱国丹心。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