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的打城戏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打城戏系由道教法事仪式“天堂城”演变而成。法事活动中有打“桌头城”、打“土脚城”、打“大城”(搭大棚)等多种形式。去斋戒仪式中表演打开地狱之城超度亡灵,进入天堂。
清代中叶,晋江永和镇小坑园村组建“兴源班”。以“天堂城”等为主要内容编成戏文,登台演戏,俗称“法事戏”、“师公戏”。1905年泉州著名开源寺的圆明和尚与超尘和尚组建“大开元班”,从佛教角度进引演出,俗称“和尚戏”。1952年,晋江“小兴源”与泉州“小开元”合并成立泉州小开元剧团。1960年改为泉州市打城戏剧团,“文革”期间剧团解散。1990年由著名老艺人吴天乙、黄莺莺组成泉州市打城戏剧团,这是唯一的民间剧团。
早期的打城戏以武打为主,主要吸收泉州南少林派拳技,注重吸收特技表演,如叠罗汉、弄钹、吃火吐火、“吃纸拉肠”、“开大笼”等。表演方面带有浓厚的提线木偶风格。音乐唱腔在道情、佛曲的基础上,吸收提线木偶戏的傀儡曲调融合而成,有浓厚的×色彩。
打城戏的代表性剧目是《目连救母》。这出×剧源自印度佛经大目健连故事,大约1700年前左右从印度传入中国。10世纪宋代,每年在农历7月15日中元节(鬼节)举行盂兰盆仪式即举行超度亡灵仪式时演出此剧。
《目连救母》讲述母亲刘氏违反佛教戒律,地狱闫罗王派白无常率领五鬼捉她到地狱,受到最严厉惩罚,儿子目连与母亲分离后,无日不在思念,最后挑着经书担和母亲的画像,跋涉万里去求佛祖帮助,佛祖赐于他神杖。他顺利到了地狱,打开城门救出母亲,也解救了无数冤鬼亡灵。另一种版本为描写目连替母亲戴枷受苦。目连对母亲的至孝,感到了神录,终于将母亲救出苦海。
《目连救母》在1000多年的演变中,产生了许多不同版本。泉州打城戏版本体现了泉州地区的地方风情和×色彩。
打城戏还缩写了一些神话戏,如《收红孩儿》、《打探无底洞》、《陈靖姑》,另有水浒戏《抢卢俊义》等。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内蒙内蒙古族的“呼图克沁”
- 下一篇:湖南土家族的“毛古斯”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