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汉剧脸谱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为瑰宝、国粹。在世界戏剧史上,西方人为之仰视,誉称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素负盛名的事物”,是“正在寻找的珍宝”。
原称汉调二黄的陕西汉剧,是中国戏曲大系中的一个独具汉水方域文化特色的支系剧种。可考史籍知,清康、乾以降的三百余年间,花部诸腔兴起之一的汉调二黄,即在汉水中、上游的兴安、汉中两府,丹水商州,长安、西府以至陕、甘交衔的南域一带,滋衍发展,日趋定型和成熟,成陕西一大地方戏曲剧种,流播华北、华东、西南数省地,被尊为“京剧的前辈”。
作为汉调二黄敷演故事,塑造人物综合艺术手段之一的脸谱艺术,先期即有谱图400余幅,经代代传承,流变图新,至上世纪56年—65年的近十年中,由省、地领导下的安康传统戏曲挖掘组在全面清理挖掘地方戏曲家底遗产中,延请安康当年健在的汉二黄艺人凌成佑、陈培基等执笔在专制的面壳上勾绘汉调二黄戏彩色脸谱近200余具,为当代及后世留存了一堂艺术真迹,功德彪史。
这堂脸谱,敷演着百多本、折传统剧目中自春秋列国至宋元明清历朝各代、各个阶层的人物。它“粉墨青红、纵横于面”,“取形”多样,“离形”有度,谱式多样,形神兼备,忠奸善恶布于点线,贤愚刚柔灵性其中,笔随脸形,屈曲自如,使个个人物栩栩活现,让观者遐想丛生。更令人惊叹的是,幅幅脸谱所表现的人物形象,都讲述着不少不少宫廷的、神话的、江湖的、民间的动人故事。尤其对那些出自“为帝王将相作家谱”(鲁迅语)的“正史”人物,褒贬随意,不拘一格。使广大城乡观众群,特别是文化水平低下,目不识丁者居多的农民观众群,望谱知人知事,观像明情明理:赤面定忠信,铁色必刚正,貌蓝而心险,白脸是奸臣,红日明月颂包拯,桃粉蜘蛛贬杨广,无盐桑女阴阳脸,先俊后黑塑专诸,面滚火球乃皇上,额书佛字是仙家,七星布脸知天象,天书悬额懂兵法,印堂太极精卜术,双戟挂额武艺强,天上人间三支眼,面有八卦掌道法,淫棍双眼眯色线,刀痕斧印性凶残……。脸谱鲜活地张扬了戏曲“寓教于乐”的艺术功能和社会功能,观众从脸谱艺术中学得了历史,懂得了人世,并微妙地渗入了他们的生活哲理中,这都充分展示了先贤优伶、为戏文人和芸芸看客共同创造的胆识与智慧。
汉调二黄脸谱和汉水中上游地区的民间艺术一样,都具有南北人文交融的气质和秉性,既不同于陕北高原人的强悍,也有别于三辅关中汉的刚烈,构图柔和端秀,明快不琐,是汉南人温细、平和性格的表现;加之地域偏闭,旧时本地班社很少出域,外域班社来者甚少,几乎无外来剧种的交流和影响,又有严格的师承规则,所以谱图古朴犷秀。与京剧、秦腔、川剧相比较,在主色运用,图案纹饰,物象选择与布局,皆有回异,自成一系,独有个性。以与汉剧有因承关系的京剧脸谱比例:宋相包拯,京谱是整黑脸,粗白眉、额悬白弯月、黑白两色,一谱终生;汉谱是一生三谱,因年龄而瓦灰、而乌紫、而铁灰,额悬红日明月,因官职变迁而初升、而中天、而满额,笔架横印堂,朱墨两色笔,公案繁忙,执法如山;东汉功臣马武,京谱红、粉、蓝、黑四色构图;汉谱整脸深绿,点少红、眼勾黑、右额旋、左横戟;金将兀木、京谱“灰三块瓦”,汉谱“红双旋脸”;金钱豹(《西游记》)京谱面无豹纹、额横鬼骷髅、眉眼鼻口怪异,汉谱整脸布满粗壮豹纹、额绘豹纹王字;……不一而足,个性鲜明,可见脸谱艺术在流传中的丰富变化与创造。
这堂脸谱,不只承用于舞台演员勾勒,也承用于二黄皮影戏的“头梢”刻绘,一些主要剧目的主要人物(即专用“头梢”)脸谱同式;不同者,影戏“头梢”只刻绘“谱式”的侧面剪影形象,不等同于真人脸谱的平面形象,把脸谱本来的夸张、象征、示意、装饰的特质,按灯影的特性更加夸大、变形,一支眼可以装满整张脸,更趋传情写意,个性独特。
当然,脸谱所讲述的这些故事和表述的图式、都是那个远去的封建时代的故事和审视的理念。它作为一种社会思想,既让我们感受到古代人类文明的信息,也清晰地看到细微的时代烙印,既有人民性的精华,也有封建性的糟粕。以红日明月颂包拯戏为例、包拯伸张正义,惩奸除恶的正义行为,感天地、泣鬼神,受到历代人民的赞戴,直至今日和明日,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可是,他的正义行为难以避免地萦绕着封建法制的光环,完全托赖人治的明察和正直来革除社会弊端,这不是真正的人民法制,倒是封建思想的反映。当然,真正的人民法制不可能在封建时代实现。其它如谱图中所表现的“天命论”“劫数说”“神灵”“命相”等等封建伦理;再如对“番邦”“异族”(即少数民族)以及农民起义领袖的丑化,其造型怪异丑陋,野蛮粗暴,方蜡脸谱的额头残烛,示义农民起义“蜡头不长”,完全的封建正统毒素和大汉族主义的糟粕,等等。反映了脸谱制造者的时代局限性。我们当细心地鉴别、正确地评估,给它一个实事求是的定位。而瑕不掩瑜却是历史的肯定。
汉调二黄脸谱艺术是汉水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戏曲艺术库藏中的珍品,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一份历史遗产。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中国传统戏曲和历史上的流变一样正面临着新的变化,一些传统剧目正在历史地隐退于戏剧舞台,自然,传统脸谱必将随之隐去于新一代观众的心目。因此我们有责任去整理、保护和研究这份弥足珍贵的艺术遗产。正是出自这一历史责任心和对先辈艺术创造劳作的崇敬和承传功德的感戴,我们将上一代留存下而今珍封于橱的这堂脸谱真迹存照,编理、作释、出版,供现代公众和后人观赏认知,“盛世收藏”,行家研究探微,皮黄传人学用;让这堂脸谱敷演的故事连同它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创造方法和美学理念永远流芳后世,推动我们新世纪新文艺的创造发展。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