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秦陇文化

秦陇文化

蒲剧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又名“蒲州梆子”。清同治、光绪时期,与同州梆子共称山陕梆子。在陕西东部的宜川、合阳、韩城、大荔、朝邑、蒲城、白水等地流传很久。同治年间(1862—1874)始入西安,《蒲剧班社初辑》说全盛班足至西安演出。民国初年蒲剧花脸杨登云(杨老六)曾在西安献艺。民国五年(1916)九月,于西安梁家牌楼山西会馆成立了华晋舞台。应邀蒲剧艺人有董银午、张贞祥、王福喜、陆耀林、任秉衡、陆九娃、阎德义、胡双喜、李俊玉、吕长林(八百黑)、程玉庆等六十余人,来陕西演出,长达一年之久。康东扬领导的蒲剧班在西安与华晋舞台合演两月有余。民国九年,杨登云再次领云升蒲剧团来陕,活动于西安及关中地区。民国二十四年,杨登云领景民学社三进西安,演出两年。民国二十五年在西安×的山西安邑人李少白创办唐风社,民国二十六年杨登云在西安创办了晋风社。不久日寇占领晋南,蒲剧名流纷纷来西安参加唐风、晋风两社演出。主要演员有须生满娃、牛瑞亭、孙伯友、李子云、阎逢春、张庆奎、刘成德;小生张贞祥、王福奎、筱月来、原云龙,武生常振都、董银午;正旦安娃、韩寿仙、南娃、筱凤兰;小旦王元凯、王存才、筱兰香、白菊花、原筱亭;大净李奎成、八百黑、乔玉奎;二花脸李鸿水、杨小鳖;三花脸阎才旺、张才旺、李北丑、马玉龙等。景梅久还从山西邀来旦角孙广胜和小生彭福奎等,一时间蒲剧名伶云集长安。民国二十六年上海胜利公司在西安为蒲剧兴云学社竹叶青和蒲剧泰斗杨登云等灌制《过巴州》等戏唱片十八张。同时,蒋子良在大荔将山西来的十大股班和曲沃的云兴班合并成立了秦晋社,王子铭在朝邑创办了新明社,此外,还有渭南的广胜社,宜川的广福子班,大荔的奋斗剧团等。四十年代初,年仅八岁的花旦王秀兰,在西安初演《柜中缘》、《戏叔》,一举成名,曾有“屹蚤红”之誉。她继承了王存才、孙广胜、原筱亭、筱兰香诸家之长,发展了蒲剧旦角艺术。须生阎逢春向秦腔艺人何家彦投师学艺,丰富创新了一套帽翅功。蒲剧各班社直至1952年,才陆续由陕返晋。他们演出的主要剧目。有《杀驿》、《出棠邑》、《少华山·烤火》、《送女》、《柜中缘》、《阴阳河》、《双头驴》、《独木关》、《出五关》、《古城会》、《法门寺》、《明公断》、《凤仪亭》、《杀狗》、《挂画》、《舍饭》、《通天犀》、《八蜡庙》、《蝴蝶杯》、《对菱花》、《庆顶珠》、《凤台关》、《对银壶》、《明月珠》等。王秀兰移植演出的秦腔剧目《柜中缘》等戏,已成为蒲剧舞台的保留剧目。蒲剧在与秦腔的交融中,不断向秦腔学习,王秀兰等一大批演员还能兼演秦腔,民间故有蒲秦不挡之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陕西蒲剧的演出中心移至延安地区,1951年,宜川、志丹、延安等县接收了早于民国三十七年来延安演出的部分蒲剧艺人杨金元、李贵英等,成立了宜川蒲剧团,并招收学员,培养出一批新演员。七十年代后期,志丹、延长县蒲剧团改为秦腔剧团。八十年代初,只有宜川、甘泉(1980年成立)两个蒲剧团坚持演出。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