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秦陇文化

秦陇文化

西山寺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西山寺,在长安县纪杨乡黄堆村与七渠村之间,东接阿房宫遗址,西临沣河,南近斗门镇,北邻咸阳市,寺前有黄堆潭,水面约十亩,色绿清澈,四季不涸。该寺历史悠久,负有盛名。据《长安县志》卷二十三载:“西山寺,在西乡黄堆潭,去城三十五里,山门外有圣女泉即今黄堆潭也。”即指此。
据传,寺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年(646)。唐代高僧玄奘法师西行印度取经时,从长安城出发,第一站便是此地,在潭中给马饮过水,玄奘视潭水清幽,环境优美,取经回到长安后,奏于朝廷,修建了这座寺院,称“西山寺”。朝廷还给寺院发了36条御棍,以保护寺院。据七渠村已故的林凤祥说,解放前,他在黄堆小学任校长时(黄堆小学校址即西山寺),寺院内还存有红御棍十多条。当初,西山寺的规模颇大,住过不少名僧。
唐玄奘于贞观三年(629)西行取经,历时17载,贞观十九年(645)返回长安。故传,西山寺创建于唐贞观二十年(646),从时间、情理上讲,都是可能的。该寺坐东向西,东西长,南北宽,原占地120余亩,有南井、北井,浇地所用;有大佛殿七间,大雄宝殿五间,厢房六间,斋堂三间;寺东南角有13层佛塔一座;牲畜、车辆、碾磨、农具俱全。清同治年间(1865)寺遭兵燹,殿宇全毁,后又修复大佛殿五间,山门房三间,斋堂两间,库房三间。据祖居腊家村退休教师宋文博、黄堆村退休干部周恩济回忆:解放前,他们在黄堆小学上学时,亲眼见到的大佛殿,七檩六椽,红柱碧檐,庄严宏伟,在西安城还是少见的。山门前有两个石狮子,每个约三吨重,两个石门礅有半人高,寺院还有大铁钟、碑石等文物。解放后,1949年佛像被砸毁,后又将大佛殿和山门房拆掉,迁建了社办中学。1983年落实×政策,重新修复了西山寺。
修复后的西山寺,现在新建大佛殿五间,殿内供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及观音、地藏菩萨五尊塑像,雕塑精致,造型逼真,佛前幡、幢、幔垂,法器陈列有序,灯光明亮,肃穆庄严。大殿前有山门房(韦驮殿)三间,供有韦驮、弥勒塑像两尊,另有斋堂、客房各三间,寺院围墙全部用砖砌成。有常住僧团,经政府批准为×活动场所。西山寺的僧众,按照全国佛教协会提出的“农禅并重”,“以寺养寺”的精神,还自种了十多亩耕地,务有苹果园,每年可收获粮食万余斤以自给。
黄堆潭的来历,民间还有一段传奇:在周纣交战时,有一位神仙从终南山向此射了一箭,人们拔它不出,从西方来了一位莲花道人,顺手将箭拔出,水冒冲天,便成了一个大水潭,故名黄堆潭,又用舌尖点了一下,水中长出一朵大莲花;箭上的土刨在一旁,成了一个大土堆,故名黄堆村。潭中生出大莲花,颜色洁白,四季盛开,后来,莲花被喇嘛盗走。这虽系民间传奇,但时经千百年,至今潭水依然如故。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