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秦陇文化

秦陇文化

传说趣闻—回心石的传说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若要游览“奇险天下第一”的华山,就得从长廊环抱、古意盎然的玉泉院进入峪口。然后,再跋涉二十余华里,才到山峰下的青柯坪。莫说山上,就这山下的潺潺流水、郁郁山林,加之沿路岩石上的名人题刻,就给你一个幽静的快感;当你走过青柯坪,来到千尺疃下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镌刻在一块巨石上的三个大字一回心石。站在回心石前,举目仰视,万丈石壁,横立眼前,使人望而生畏。不知有多少体力不足,勇气不大的游人,来到此处,踅身而回。
  据说,元朝时候,有个状元,姓郝名志真,字广宁,道号太古。因为他秉性耿直,不会趋炎附势,就弃掉官职,来到华山,投拜在王重阳祖师门下,学起道来。后来,王重阳“羽化登仙”了,他和其他六个师兄师弟,把师父殡葬完毕,就各走一方,云游而去。
  郝志真到了河北赵州桥,每日在桥下闭目静坐,修真养性。一日,他正在桥下静坐,忽然,有一个童子,走到他身旁,手拿两块青砖,在那里“嗤嗤”地磨着。起初,他听到并没有理会,—还是闭目养性。后来,这个童子竟把砖放在他的腿上磨起来。他就问这个淘气的童子:“你磨砖干啥?”“磨砖作镜子。”郝志真说:“你真蠢,青砖怎能磨成镜子?”童子说:“我蠢,我看你更蠢。你整天闭目养性,只修内功,不修外功,怎能成仙呢?”郝志真听完,心里一动,揉揉眼仔细一看,这童子竟是师父王重阳。他忙跪在地上,连连叩头,连声说道,“请求师父指点!”王重阳说:“道成必先德至。天上没有无功于人世的神仙,只有造福于人间,才能成仙于天上。”郝志真忙问,“师父,那该怎么办?”王重阳说:“这里不是你‘成果’之地。你只有去到钟灵毓秀的华山,多做些功德,就会有成道之日。”说完,不见了师父。郝志真望空深深拜了几拜,即时收拾起衣钵,投奔华山而来。
  郝志真来到华山,为了有个栖身之地,就在北斗坪凿起洞来。他每天从凌晨凿到日薄西山,又从黑夜凿到黎明,凿得他双臂麻木,虎口都震得渗出了血珠,但从不停息。饥了吃口山果、松实,渴了喝口泉水。就这样凿了三个冬春,才凿出一个三丈见方的紫薇洞。在凿洞中,他收了两个徒弟,一名梅良,一名竹青。梅良和竹青倒也虔心,称志真为郝祖,他俩跟郝祖开山凿洞,很卖力。郝祖对徒弟也带得蛮认真。可谁知紫薇洞凿好,就来了一位老道人,恳求地说:“您老的洞打得真好,我不会打,就让给我吧。”郝祖听了,二话没说,就把洞让给了老道。两个徒弟心里好不痛快,见师父已经应允,也只好罢了。
  郝祖带上两个徒弟,登上山峰,继续选点凿洞,谁知第二个洞凿好了,又被道友们要去了。
  说实在的,在这峥嵘陡峭的石山上,凿一个洞,委实也不容易。凿下的碎石块,又不能填进山峪,还得一担一担地挑到太白山去倒。因为山涧里隐藏着一个独角乌龙,如若碎石坠入山涧碰撞了它,乌龙就要兴妖作怪。这些隐秘之事,梅、竹二徒,怎能知道?都是郝祖趁徒弟休息时,搬走的。不信,可以看看,今日的华山,都是囫囵巨石,一块碎石也没有,而太白山,到处都是碎石。
  郝祖就样带领着梅、竹二徒。凿一个洞,让与了道友,又凿一个洞,还让与了道友,直花费了四十余年,凿了七十个洞自己还是没有栖身的地方。最后,他们来到落雁峰的南天门,选择了一个陡壁,费了偌大气力, 凿出一个“朝元洞”。偏偏又被一个鬓发苍苍的老道讨去了。
  这次,实实地触动了梅、竹二徒弟。他俩一心想修道成仙,可谁知碰着一个这样的师父,致力凿洞数十载,到头落个无下场,越想越感到没名堂。而郝祖对他俩也早有察觉,只想着是玉待琢,成道还须修炼。于是,他又带着两个徒弟,来到桅桅椽。
  说起桅桅椽,那不过是个鸟栖之地,万仞陡壁,仰视,不见峰顶;俯瞰,难见渊底。风呼呼鸣于耳畔,云飘飘滚翻脚前,是个神仙才能到的地方。郝祖想:此处既险又静,便于养性,于是,师徒们就从山巅上,坠一笼筐,在霭霭的云雾间,开凿起石洞来。
  但是,这次凿洞,梅、竹二徒与往日不大相同,终日磨磨蹭蹭,举止缓慢,可谓是只听石锤响,不见洞出来。一日,郝祖化作一个云游老道,步履到此,拱手向梅、竹二徒讨要这个未凿成的新洞。梅、竹二人见师父不在身旁,就向老道诉说了数十年的苦衷。郝祖迎合着说: “你俩跟师父数十年了,凿了那么多的洞,到头来,还没有个养性之地,可怎么成道呢?”一席话说得梅、竹二人垂头不语。
  梅、竹二人并不知师父的玄妙。到第三天,郝祖硬要腰系绳索,悬到山腰上去打洞。梅、竹二人见师父要下去,四日相对,就同意了。于是,他俩把郝祖用绳索沉到山腰云海里去。当郝祖沉下去后,两个心怀叵测的孽障,“咔”的一斧,砍断了绳索。可怜积德修道数十年的郝祖,竟葬于两个徒弟之手。从这里坠崖的人,有句俗话:“要寻尸首,雒南商州。”郝祖的老骨头嘛,将永坠于深渊。摔死了郝祖,梅、竹二人就收拾了行李,向山下走来。当他俩走到千尺瞳下的巨石旁,抬头一看,见师父背着褡裢,慢步消闲地迎面走来。
  梅、竹二人一见,不由得一愣: “这是怎么一回事儿?难道师父摔下去没有死!”发愣间,郝祖已到面前,俩人回避不开,就搭讪地问道:“师父,你到哪里去了?”郝祖笑了笑说:“我到商州淬钻头去了。”接着又追问道:“你二人不在山上,到这儿做啥来了?”二人连忙撒谎地说:“刚才师父掉下山去,我二人准备到雒南找师父的尸骨去。”郝祖哈哈大笑地说:“你二人倒也有心。”二话没说,就往山上走。两个徒弟一看,知道师父已经成仙,连忙跪倒在地说:“望师父宽恕,从今以后,专心一意,跟师父学道,誓不变心。”郝祖见徒弟已经悔过,就和蔼地说:“我们出家人,以慈悲为怀,多做些有德于世的事儿, 自有成道之日,千万不可生下恶念。切记,切记。”两个徒弟连连答应: “是,是。”于是,诚心诚意又跟上师父继续凿洞去了。从此,梅、竹二徒与师父相遇而回心转意的地方,叫做“回心石”。
  郝祖引着两个徒弟回到南天门,又在那峭壁上凿起洞来。一天,当他们继续凿那个还未完成的半截洞时,梅、竹二徒看见有人走过来,就对师父说:“有人来了!”郝祖一听,扭身往洞内一坐,就瞑目“仙化”了。这个洞终未凿成,只是个“半截洞”。
  那半截洞斜上方的悬崖上,镌刻着“全真岩”三个大字,且署名郝志真书。细看,那字一天要变几种颜色呢。那么个悬地方,上不接天,下不着地,左右又不能到,不是乘风御虚的郝祖,谁还能到呢?
  后人为了瞻仰“全真洞天”,才在南天门山崖上架起“长空栈道”,又修出“九节桅桅椽”,若不过这段险径,便看不到那神奇而玄妙的绝景呢。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