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秦陇文化

秦陇文化

传说趣闻—牛头修塔镇妖邪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插入云霄的延安宝塔,象—位魁伟的巨人,日夜镇守在嘉岭山上,鸟瞰着延安全城;巍峨雄壮的嘉岭山又似一条卧牛,躺在延河之滨,拒挡着二水的冲撞。每当朝霞夕阳斜射在水面上的时候,紫雾升腾,二水缭绕,塔的倩影,松柏的英姿,倒映在东流的河水里,就象一张深秘的画幅,唤起人们许多古老的遐想……原来,这座驰名中外的山被称作为“卧牛山”。
  相传,在很久以前,西河和南河的交界处,是一片宽阔的水潭,河床的两边泥沙堆积,绿草茵茵,蜂蝶飞舞,是一块很好的牧场。每天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就有一条健壮的红毛犍牛来这里吃草饮水。这时只要有人从这里经过,或者孩子们在这里玩耍,嬉水,就被它一口吞没。天长日久,人们恨透了这条牛,可又拿它不住,就聚众结社,每天从早到黑跪拜在清凉寺的弥勒佛跟前,祈求它铲除民间祸患,保佑黎民百姓万事如意,再不遭受残害。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但这条牛还是如此逞凶,每天总要吞没两三个人。人们想,这样长期下去,迟早都要葬身牛腹,与其白白送死,倒不如与它死战。一天,太阳就要落山了,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都集中在一起,拿着木棒、铁棍,来到河边,站在河床两岸,等呀等。果然不一会儿,那头肥大的红毛牛瞪着小瓷碗一样大的金眼,沿着河床岸边的草丛走来。站着那么多的人,谁都没看清那牛身到底有多大。脖颈已经插进人群了,还不见后半身儿,拖着地面的大肚子不住地晃动,脖肋下的垂肉左右摇摆,挺直头颅,扬高尖角,继续向人群走来,人们举起棍棒就要毒打,突然它张开大嘴“哞——”地嚎了一声,一口气把人们吹出了百十里。
  第二天,等人们从很远的地方走回来时,西河和南河的交界处耸起了一座大山。
  原来,在人们的祈祷下,弥勒佛已经把这件事告诉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哪里肯信,正在天宫中和弥勒佛争执,忽然那牛的呜叫惊动了他。他拨开云层一看,果然不出弥勒佛所言。原是牛魔王的儿子在凡间作乱,甩下一根定身针,就把这牛定在了那里。
  谁知这条牛被定在那里后,身子不能动了,但它还不安分守己,白天脖颈一耸,大口一张,就把川道里的庄稼吸进了肚里,晚上再细嚼慢咽。使得年年颗粒不收,黎民百姓有家无粮,到处逃荒要饭,过着妻离子散的生活。
  后来,从很远的地方来了兄妹两人,就召集黎民百姓回村安居,并发誓一夜就要在这牛头上修一座塔,以此来镇压这条作恶的牛贼。
  一天晚上,月亮已经爬上了树梢,妹妹才开始抱砖,哥哥开始砌塔,不一会儿就筑起八层。后来,不管兄妹二人怎样拼命,砖块垒了一层又一层,塔身再也不增高半寸,兄妹两人很纳闷。渐渐天色就亮了,他们一看还短一层,赶忙就在塔顶上扣了一口铁锅。塔盖成后,牛头被压住了,再也吃不上川里的庄稼。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山下山上一片太平盛世的美景。九九重阳那天,人们集会庆贺丰收,就把这座山称为——“卧牛山”。
  现在,当你站在清凉山上,极目远望,精心观察,你仍然会发现,那牛的头翘首在延河和南河的交界处,脖子打了个曲儿象支拉弯的弓,疲乏地低着,隆起的脊背高高地超出脖颈,象一面凸起的大鼓,尾巴从延河的转弯处一直延伸到黄蒿湾沟里。过去,传说曾经伤害过人民的“卧牛”,今天,却屈服于人民的脚下。耸立在牛头的宝塔,永远成为亮在人们心中的金塔。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