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秦陇文化

秦陇文化

传说趣闻—孙思邈与葫芦头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葫芦头泡馍,是西安著名的食品之一。有趣的是,外地人往往顾名思义,以为葫芦头就是葫芦的头部。其实,它是一种荤菜,基本原料是猪肚子和猪肠子。
  西安,唐代叫长安,大医学家孙思邈曾经住在长安城里的光德坊里。那时,他虽说已有九十多岁了,脸上爬满了一道道皱纹,胡须变得象银子一样白,可是,依然经常出诊,为病人解除痛苦。由于腿已不大灵便,就拄了一根龙头拐杖,在拐杖顶端的龙嘴里,拴了一个金黄色时药葫芦。长安城里的居民们。人人都见过这个葫芦,也都认识这个葫芦。
  孙思邈的住宅旁。有一家小小的饭馆.主要经营用猪肠子、肚子做的猪杂碎汤叫“猪杂糕”。也卖几样素食。可是,很少有顾客来吃.生意冷冷清清,眼看就要“关门大吉”。孙思邈出诊回来,有时候来不及叫家人做饭,就到这家饭馆吃饭。他是上了年纪的人,消化力弱,不吃荤腥,只吃素食。饭馆的掌柜十分崇敬他。从来不收他的饭钱。
  有一天,孙思邈在这里吃过饭后,掏出了长长的一串铜钱,放在桌子上,对掌柜说: “我在你这儿已经吃过十顿饭了,可是,你没收过一枚钱,今天,我一起拿来了,这一次,你说啥也得收下。”
  掌柜把钱拾起来,塞到孙思邈怀里; “别人的饭钱我是要收的,可是您的我不收。”
  孙思邈很为难:“我怎茨馨壮阅?”掌柜诚恳地说:“您老人家给穷人治病时,从来也没收过诊金。我不收您的钱,一是为了表表我的一点敬意,二是权当代替穷人付一些诊金。”
  “你的心意我领了,可是钱你得收下,因为你的本钱并不多,而且生意也不兴旺呀!”
  “您老人家能来,就是给我的饭馆添了光彩。我的日子再艰难,也不能收您的钱。”
  这一次,掌柜依然没收钱。
  孙思邈觉得过意不去。回到住宅后,想道:我得想个办法,帮助这位掌柜度过难关。
  第二天,他又来到饭馆,问掌柜; “为什么你的猪杂糕总卖不出去呢?”
  掌柜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顾客都嫌腥味大,油腻多。”
  孙思邈想看看这里是怎样做猪杂碎汤的,便走进厨房。他见厨师将肠子、肚子里里外外只洗一遍,不禁摇了摇头。
  孙思邈对掌柜及厨师讲道; “要想去腥去腻,必须经过十二道手续:捋肠子、捋肠子、刮肠子、翻肚子、摘肠子、回翻肠子、二次按肠子、漂洗肠子、二次捋肠子、笊肠子、三次捋肠子、煮肚子。只洗一遍就下锅,是不行的。”
  厨师按照孙思邈的指点,重新处理了肠子和肚子。
  肠子、肚子下锅后,孙思邈从拐杖上解下那个药葫芦,向锅里倒下去了花椒、大料、上元桂等等调味品。
  这一次做成的猪杂糕,和以往的大不一样了,闻一闻,香气扑鼻,尝一尝,肥而不腻;吃过后,嘴里还留有香气呢。掌柜和厨师都眉开眼笑地向孙思邈道谢。
  孙思邈将葫芦系在一根棍子上,插在饭馆门口,就走了。葫芦在阳光照射下,发出黄橙橙的光彩。
  人们看见孙思邈的药葫芦挂在这一家饭馆的门口,都很诧异。为了弄个究竟,纷纷走进了门。饭馆里,猪杂糕的香气使他们流下了一道道涎水,都觉得不能不买些吃。吃过以后没有一个不赞美的。
  顾客们问掌柜:“为什么孙先生的葫芦挂在了你的门口?为什么你的猪杂糕突然做得这样好吃了呢?”
  掌柜一五一十地回答后,有个顾客说:“掌柜,既然这种汤已经和原来的大不一样了,依我看,就不应再叫‘猪杂糕’应该另外起个名字。”
  掌柜说, “好!”
  又有一个顾客说: “没有孙先生。咱们就尝不到这种美味。新菜名一定要把孙先生的功劳点出来。”
  大家齐声说: “对!”
  顾客们七嘴八舌地一连拟了好几个名字,但掌柜一再摇头。
  有个顾客望着挂在门口的葫芦灵机一动,回过头来说:“咱们是孙先生的这个葫芦的把儿引来的。再说,菜的模样也有点象葫芦,依我看,新名字应该叫——‘葫芦头’。”
  掌柜和顾客们都翘起拇指: “起得好!”
  就这样,葫芦头的美名,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长安城,人们也成群结队来到这家饭馆饱尝这种美味。从这以后,这个饭馆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兴旺起来。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