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收藏远古“音乐”的人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八千年前的骨哨、骨笛;夏、商、周的磬、陶埙、编钟;秦、汉铜镜、石鼓以及隋、唐、明、清的乐俑、镏金乐人、镏金玉琴、玉瓶、瓷器等,这上下八千年、涉及古代乐人、乐器造型的一千多件民乐艺术藏品,日前在西安市南郊一民房中首次向世人展示时,引起人们的阵阵惊叹。收藏界专家称:个人收藏如此众多的民乐专题物品,在全国收藏界实属罕见。
痴迷收藏32年
今年49岁的收藏者田丰,是西安一家国际贸易公司的高级管理者。少年在西安读书时,就对笛子、二胡、竹箫等民间乐器有着特殊的痴迷,由此成为学校文艺宣传队吹、拉、弹、奏方面的文艺骨干。接着,跟随著名音乐家王海天先生学乐多年。
1973年的夏天,17岁的田丰在交通部公路二局当汽车司机。一天到礼泉县农村下乡时,在一位老乡家中的门背后,意外见到一件尺余高的陶俑。令他眼睛发亮的是那个憨态可拘、头戴胡人小帽的陶俑,正怀抱古筝跪坐弹拨。“当时,我并不知道它有什么用处,只觉得这个很好玩,于是当即掏出身上仅有的10块钱,从农民手中换回了家。”回家后,有老师告诉田丰:这应该是一个唐代的奏乐俑。从此,田丰对凡是有古乐人、古乐器图案、造型的艺术物品收藏一发不可收。
后来,他考进了财经学院。每年寒暑假时,痴迷收藏的田丰,就带上省吃俭用下来的钱,游走在三秦大地和周边地区,收集了形形色色的各类民乐艺术品。这些年,尽管他在公司的管理工作十分繁忙,但仍然没有中断收藏。先后利用出差和节假日,奔走秦、晋、豫、沪、京等全国许多省、市、区的古玩市场和农村,淘选各类民乐藏品而不辍。迄今收藏了以民乐演奏及古乐器为专题的各类艺术品达1000多件。
千余藏物不少珍品
记者在田丰存放得满满当当两大间民房库房中看到,这些民乐藏品中,其中材质有骨、陶、石、玉、金、铜、铁、瓷器、木等,涉及体量各异的雕塑、浮雕、砖彩绘、陶俑以及古乐实物等表现形式十多类,反映仕女、宫廷乐俑、怪兽俑、骑马俑、生肖奏乐俑等形态各异演奏情景的乐人及动物达数千个,涉及的哨、磬、编钟、埙、排箫、琵琶、古筝、古琴、笛子、鼓、锣、号及一些失传的古乐器有百种以上。
西安几位收藏家,随记者观看了田丰的民乐专题藏品后赞叹说,以中国民乐为专题,收藏的年代、品类、形态、材质如此之多、之全,这在国内收藏界尚无前例。其中除少量近代艺术品外,大多数是周、秦、隋、唐时期的文物,有的属于十分罕见的珍品。“这些藏品,对研究我国民族音乐艺术及乐器史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国庆与市民见面
对于这众多充满远古文化“韵味”的民乐藏品,已在田丰租用的民房中“隐居”多年。西安有人闻知他的收藏后,欲出“高价”收购。对国家文物及收藏政策比较了解的田丰,明白“买卖”这些藏品的后果,因此他断然拒绝了所有的求购者。
但是,这些民乐藏品,长期沉睡于密室中,对于他来说,也有不小的压力。如何尽快发挥应有的艺术欣赏和研究价值,与社会分享,这成了田丰近来考虑的“头等大事”。对此,田丰说,由于对民乐的热衷,使他步入民乐艺术品的痴迷收藏之路。“这些藏品,是我国民乐发展历史长河中的精彩浪花和先人智慧的见证。因此,很希望与民乐爱好者、民乐研究者一起分享。”
田丰告诉记者,眼下他正利用业余时间,对这些藏品进行分类整理,撰写相关的研究文章。同时,目前已与有关展馆联系,准备在国庆节期间,在西安举办一个民乐专题藏品展览。“通过公开展出,让社会更多人士了解这些民乐藏品的艺术价值。对其中确定的部分珍贵民乐藏品,我愿意将其捐献给国家,使这些艺术珍品,能为国家文化研究发挥更大作用!”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传说趣闻—黄帝降生
- 下一篇:民间文化—被誉为“威风锣鼓”的是哪种锣鼓?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