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流传千年濒临失传 专家建议三良策拯救西安鼓乐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西安鼓乐”是我省所独有的,并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器乐乐种之一。流传千年的“西安鼓乐”,因种种原因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日前,在省文化厅召开的西安鼓乐保护专题研讨会上,专家建议,应从三个方面入手拯救“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对研究我省乃至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人文以及中国古代音乐史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它脱胎于唐代燕乐,后融入宫廷音乐,最终流入民间,并逐步分为僧、道、俗三个流派,明清时达到鼎盛。至今仍流传于西安市区及终南山北麓的长安、周至、蓝田等县区,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西安古代交响乐”。
据了解,政府部门多年来扶持了南集贤、何家营、大吉昌、端履门、城隍庙、东仓、西仓等民间乐社,对“西安鼓乐”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西安鼓乐”正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大量珍贵的乐谱等资料流失,乐器毁损、遗失;一些从事演奏的民间乐(班)社已很少活动;老一辈乐师相继辞世……
在省文化厅日前召开的西安鼓乐保护专题研讨会上,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有关专家建议,“西安鼓乐”的传承与发展应在三个方面下功夫:由政府出面,保护在世老艺人,并建立老艺人传承制度;立足民间传承,支持研究者和老艺人相结合,鼓励民间乐社的成长;编写教材,使“西安鼓乐”进入音乐课堂,尤其是原有乐社的社区课堂,高等音乐院校要考虑将“西安鼓乐”设置为必修科目,注重僧、道、俗等多个流派的艺术和技法的教学。
据悉,省文化厅已成立了陕西省西安鼓乐抢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及专家委员会,计划用9年的时间,采取有力措施,保护、传承和发展“西安鼓乐”。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民间文化—戏剧改革与振兴秦腔
- 下一篇:民间文化—探访民间女娲的杰作面花文化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