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拿什么拯救你 濒危的民间艺术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民间艺术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但目前许多民间艺术要么受现代文明冲击失去市场、人绝艺亡;要么恶性开发,粗制滥造,砸掉市场,致使大批具有很高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民间艺术瑰宝走向消亡或遭到严重破坏,民间艺术保护工作亟待加强、任重道远。
曾风靡西北凤翔版画面临失传
陕西凤翔木版年画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遗产之一。凤翔版画画面粗犷、夸张、色彩大红大绿,对比强烈,风俗构图切近生活情趣,长期以来深受陕、甘、宁、川等地群众喜爱,鼎盛时期生产者多达一百多家,年产量达六百多万张。但在胶印年画冲击下,这一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面临失传的危险,目前只剩邰立平、王惠芳夫妻两人从事抢救工作。
记者在木版年画的发源地凤翔县南肖里村看到,家家户户的门上均贴上了胶印年画。村民告诉记者,原来村里有一百多户从事木版年画的制作,但因市场不景气,现在已经没人做了。邰立平介绍,一张木版年画要几块钱,而胶印年画只要几毛钱,另外从颜色上胶印年画更喜庆,所以购买者只认便宜的胶印年画,而对"真正的艺术"却置之不理。
数十年来,为使这一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不致失传,作为凤翔木版年画第二十代传人的邰立平不辞辛劳致力于恢复、整理、挖掘原先因各种原因遗失在民间的690多种画版,目前已恢复了360多种。但令52岁的邰立平深感头痛的是,他先后所带的二、三十个徒弟都因种种原因未能继承他的事业。由于多年的刻版和印刷,邰立平落下了颈椎增生病据了解,他虽有三个子女,但其中一个整日忙着工作,另两个仍在上学,而且都志不在此。"有的嫌这个行当太苦,有的是觉得干这一行没有多大出息,祖宗留下来的手艺可能就断送在我们这代了。"艺术瑰宝无人继承的局面让邰立平非常焦虑。
户县农民画:粗制滥造 恶意复制 砸掉市场
户县农民画诞生于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开始步入鼎盛时期的,其大红大紫色彩,夸张的描述,寓意深刻的主题,简洁明快的风格、画出了栩栩如生的农家生活、气氛强烈的劳动场面和欢天喜地的节日庆典,充分体现了陕西民间艺术的特点,曾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但近年来一些农民画作者为求利益粗制滥造,有的还恶意复制别人的作品,导致市场前景极好的农民画价格暴跌,街市冷清。
户县农民画馆馆长雒志俭介绍,户县农民画成因"名气",败也因"名气"。户县农民画创造了辉煌成就,截至目前,有1200余件作品在国内获奖,600余件被国家和地方美术馆收藏,数万件被国外博物馆和国际友人收藏,9000余件赴美、英、德、法、日等68个国家和地区展出,28位农民画家先后35次出国访问、讲学、办展和表演,已有8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万名国际友人和海外侨胞到户县参观访问农民画。
但成名之后的"农民画"一直饱受假画冲击的困扰。雒志俭介绍,90年代初,一些农民画作者看到市场景气,开始大量复制自己作品,投到市场上卖,更恶劣者,偷着复制别人的作品,甚至连一些"黑工厂"利用丝网版用版画印刷的办法,大批量的复制名家作品,几乎有名气的作者的画都被人复制过。
目前户县农民画价格暴跌。80年代初期,一幅户县农民画可以卖到四、五千元人民币,现在一幅画只能卖十几块钱,二十几块钱。许多富有才气的农民画家因作品屡屡被人盗用,不仅卖不上好价钱,名誉也受到了影响,扔下了手中的画笔。
民间艺术保护任重而道远
"每一分钟,我们的田野里、山坳里、深邃的民间里,都有一些民间文化及其遗产死去。它们失却得无声无息,好似烟消云散"。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对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现状痛心疾首。专家介绍,当前我国的民间艺术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主要表现在:保护者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民间艺术得不到积极的保护,甚至遭到不适当开发,加剧了破坏和毁灭;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大批具有很高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民间艺术失去市场而消亡,许多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技艺、习俗、礼仪等文化遗产也在不断消失;许多民族民间艺术属独门绝技,口传心受,往往因人而存,人绝艺亡。
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刘宽忍介绍,虽然改革开放以来,陕西民间艺术保护工作在搜集、整理、研究、开发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从整体上看还存在不少问题让人心痛:
一是缺乏传承体系。随着民间艺人年龄老化和相继去世,一些民间艺术品种已经消亡或濒临消亡。例如:
陕西曾是全国十大木版年画产地之一,而今却只有凤翔木版年画尚存;陕南、汉中的蓝印花布和多版套色印花布现已绝版;全国惟一的剧种,千阳"灯盏碗碗腔",现在只有两个人会唱;上世纪九十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陕西六位民间剪纸大师已有四位相继辞世,健在的旬邑县库淑兰、安塞县的高金爱均已八十高龄,目前尚无传承人。 二是缺乏整体收藏。经调查,陕西11个市(区),只有宝鸡市馆有收藏;107个县(区)中,也只有安塞、千阳、凤翔、洛川等12个县馆有收藏。从目前来看,藏品最多,品种较全,质量较高的只有省艺术馆,但也由于陈列、保管条件不够好,有些已开始腐烂。三是缺乏专业研究人员。全省111个文化(群艺)馆,90%没有民间美术专业干部,70%缺乏民间表演艺术专业研究人员。而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民间艺术的抢救、保护、研究、利用都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四是缺乏专项保护经费支持。由于缺乏财政专项经费的支持,陕西省至今没有开展民间文化的音像制作,对民居、民俗村、文化生态区的抢救工作也处于停滞阶段。
陕西省群众艺术馆副研究员陈山桥说,民间艺术保护是一项公益事业,如果政府投入不到位,民间美术保护实际上是一句空话。目前虽然民间艺术开发保护表面看红红火火,但实际上很多都是受经济利益驱动而开发利用的,并不是以保护、弘扬、抢救为目的,这必然导致许多没有"可利用价值"的艺术消亡。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民间文化—华县皮影有了珍藏版
- 下一篇:民间文化—安康市民间美术综述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