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秦陇文化

秦陇文化

民间文化—延川布堆画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延川是被国家文化部命名“全国现代民间美术画乡”,在当地流传的剪纸、刺绣、泥塑、面花、石雕、木刻、镶嵌、布堆画等民间艺术品种里,最具有特色和盛名的要数布堆画。

布堆画,又叫布贴花,也叫摞花或拨花,它源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最早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力的相对不发达的物质生活方式的较为匮乏。

人们过去有一句俗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陕北的婆姨女子们出于朴素的审美意识,在打补丁时有意剪成一定的图形,细针纳缀,别出心巧。如小孩的鞋尖破了,爱美手巧的母亲就特制一块虎头形状的布缀在鞋尖上,就成了“虎头鞋”;枕头开了洞,找几片上了色的布头拼剪成花草鸟兽等形状缝缀上,称“堆花枕头”;铺盖烂了,选用不同颜色布块做个团花、“喜喜”字,就成了“堆花被褥”。黄土地的妇女们用自己美的心灵和精巧的手艺点缀生活,于朴素中见绮丽,艰辛中透出智慧、表现在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追求和憧憬。这就是布堆画的雏形。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布堆画渐渐脱离纯粹的实用原则性,它不仅仅是一种缝缝补补,而是人们特意将它装饰在裹肚、鞋顼、垫肩、钱包、烟袋等生活日用品上,既好看美观,又结实耐用,一些饰物简直就是精美的艺术品和收藏品,使观者赞叹不已。

布堆画,一般都以农家自织粗布为原料,用染料高温柒制成各种颜色,再巧剪绸贴而成。题材广泛,有各种民间故事传说,有传统戏剧人物,民谷风情、花鸟禽兽等等,每逢婚嫁喜事,讲究有“鱼戏莲花”、“莲生贵子”、“蛇盘兔”之类的,图个吉利。一些具有现代意识的布堆画作品,如冯云山的《黄河》,高燕燕的《九七回归》,其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更是宏大和深厚,更加具有艺术创作的独特审美价值,把布堆画艺术创作推向一个新的时期。

1994年,延川县成立“延川民间艺术开发研究中心”,随后又正式成立了“延川布堆画协会”。协会目前发展会员40余人,并形成以延川镇为中心并辐射其他乡镇的创作群体100多人,共创作作品600余幅,涌现出一批优秀民间艺术家。

1995年8月,布堆画应邀在陕西省美术馆展出,陕西电视台予以报道。1995年2月, 布堆画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给予及时报道;9月份,世界妇女大会期间, 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栏目,专题报道了冯云山、高凤莲及其创作的布堆画和剪纸;9月1日,布堆画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展出,延川镇中湾村村名袁随花随代表团赴丹麦作布堆画现场表演,深受外国友人喜爱。1995年9月,中国出口展览公司还组织了部分布堆画作品,在美国、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作巡回展出,声誉鹤起……布堆画作品纷纷被海内外收藏家、博物馆购买和收藏。

代表人物:①冯山云,男,51岁,延川文化馆干部,布堆画挖掘创始人。代表作:《陕北婆姨》、《世世代代》、《山汉》等。②高风莲,女,66岁,著名民间布堆画、剪纸大师,出版有《高风莲剪纸画册》有7幅作品被法国东方艺术馆收藏。 代表作:《财神》、《龙王》、《门神》等。③郭如林,男,38岁,著名布堆画、剪纸大师,出版有《郭如林剪纸百马图》,代表作:《连生贵子》等。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