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秦陇文化

秦陇文化

民间文化—排灯舞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排灯舞”流传于铜川市济阳寨及神武、前齐、前原等村镇,属民间社火形式。表演时,每个舞者手中各提高约120厘米,宽约40厘米的立体长形架子灯,边跑边舞,又称“跑排灯”。
排灯舞多在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晚活动,过去也在庙会时表演,既可做整个社火队的开场节目,又为夜晚耍社火起照明作用。表演时,由八至十二名头扎白毛巾,身着中式对襟白布衫、中式黑长裤、扎红腰带的男青年,身背彩色背花,手持排灯,在一名“头灯”的率领下进行跑转。基本舞步为“小跑步”,即快步小跑,常用的队形有“龙摆尾”、“辫蒜”、“白马分鬃”、“单掏”、“双掏”、“跑∞字”、“卷白菜”等。舞至高潮时,步子逐渐加快,锣鼓越敲越紧。快速多变的队形图案,配以铿锵的锣鼓和阵阵胡哨,使气氛更为热烈,情绪更为欢快。舞者手中持的排灯,用木条制成灯架,从上至下分为三格,白纸糊好灯面后,有的绘上各种图案式花草,有的写上“万事如意”、“风调雨顺”等吉庆语。每层灯格内点上蜡烛,夜晚闹社火时,熠熠闪亮的灯火,把社火队伍装扮得更为艳丽,加之每个舞者身后的背花前后闪动,左摇右摆更为热闹好看。
据老艺人寇思聪(1929年生)介绍:济阳寨自古属屯军兵寨,守军兵卒每晚常持灯笼、火把巡更。以后传入民间,当地群众为保护村寨安全和农耕丰收时,也常于夜晚打着灯笼进行巡更守夜。长此以往,年复一年,便演变成当地的一种春节灯舞节目,长期流传于民间社火中。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